布线装置及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7820发布日期:2022-04-27 12:4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布线装置及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布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布线装置以及采用该布线装置的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与线束相连的滑动体,为了避免频繁滑动导致线束被磨损扯断而影响正常供电性能,通常会采用布线装置来布置线束。
3.目前的布线装置,将线束装载在波纹管中,通过牵拉或抵压波纹管,来使线束随动,具体的,当滑动体向远离布线装置的方向滑动时,会牵拉波纹管向外伸出,当滑动体向靠近布线装置的方向滑动时,会抵压波纹管向内复位。但是,这种布线装置,当波纹管向外伸出的距离较长时难以复位,导致滑动体向靠近布线装置的方向滑动时容易使波纹管弯折,进而使波纹管内的线束损坏,影响正常供电。
4.因此,如何规避布线装置内的线束不容易复位的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线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线束的柔性装载件、滑动导向件和用于复位所述滑动导向件的复位件;所述滑动导向件具有滑动导向面,所述柔性装载件自所述滑动导向件的一侧贴合着所述滑动导向面绕到所述滑动导向件的另一侧,所述柔性装载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可动端,通过牵拉所述可动端向外移动实现出线,所述滑动导向件能够随着所述可动端的向外移动而滑动。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罩壳,所述复位件、滑动导向件和柔性装载件均安装在所述罩壳的壳腔中,所述罩壳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柔性装载件的可动端从所述出口伸出,线束依次穿过所述进口、所述固定端的端口伸入所述柔性装载件的装载腔。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导向件,所述固定导向件固定在所述罩壳的壳腔中,所述固定导向件与所述滑动导向件在所述滑动导向件的滑动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固定导向件具有固定导向面,所述柔性装载件绕到所述滑动导向件的另一侧后,再继续自所述固定导向件的一侧贴合着所述固定导向面绕到所述固定导向件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固定导向件的所述一侧与所述滑动导向件的所述另一侧为同侧。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装载件包括两个装载部,各自装载一股线束;所述固定导向件具有错开布置的第一固定导向面和第二固定导向面,所述滑动导向件具有错开布置的第一滑动导向面和第二滑动导向面,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导向面之间;一个所述装载部贴合着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导向面绕设,另一个所述装载部贴合着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导向面绕设。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部采用拖链。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导向件包括两个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滑动导向面的两侧,所述复位件包括两个复位部,两个所述复位部的一端分别连于两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连于所述罩壳。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部采用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动导向件的滑动方向平行。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与所述柔性装载件的可动端连接,所述牵引件用于与外部滑动体连接。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滑动体为滑轨副的动轨,所述牵引件包括座部和自所述座部的中间凸起的凸部,所述座部位于所述滑轨副的轨腔中,所述柔性装载件的可动端连于所述座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滑轨副的动轨连接,所述凸部上设有线束过孔,线束自所述柔性装载件的可动端端口穿出后穿于所述线束过孔。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罩壳的一侧设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的一端与所述出口相邻,所述罩壳在所述出口的两侧设有抵接壁部,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缺口部中,所述滑轨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抵接壁部抵接。
15.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系统,包括座椅、支撑在座椅底部的滑轨副和安装在座椅底部的布线装置,所述布线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装置。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线装置相比以往的布线装置,出线和收线更顺畅,尤其是收线时,装载线束的柔性装载件在滑动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下和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能够顺畅地复位,不容易卡滞,也不容易弯折,因此,收线过程不容易造成线束损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与滑轨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俯视图;
19.图3为图1的侧视图;
20.图4为图1所示的布线装置的拆解图;
21.图5为图4中牵引件的示意图;
22.图6为图4中滑动导向件的示意图;
23.图7为滑动导向件滑动到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24.图8为滑动导向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6.100布线装置:
27.11柔性装载件,111装载部,11a固定端,11b可动端;
28.12滑动导向件,121第一滑动导向面,122第二滑动导向面,123 连接部,1231卡钩;
29.13复位件,131复位部;
30.14罩壳,141壳盖,142壳体,143抵接壁部,144第一螺栓,145 固定孔;
31.15固定导向件,151第一固定导向面,152第二固定导向面;
32.16牵引件,161座部,1611卡扣,162凸部,1621连接孔,1622 线束过孔。
33.200滑轨副:21固定轨,22动轨,23轨腔,24第二螺栓。
34.30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如图4所示,布线装置100包括柔性装载件11、滑动导向件12、复位件13、罩壳14、固定导向件15和牵引件16。
38.柔性装载件11包括两个装载部111,分别装载一股线束300。设置两个装载部能够容纳较多的线束,当然,实际实施中,也可仅设置一个装载部111。图示方案中,装载部111采用拖链,拖链相比波纹管能够容纳更多的线束,当然,实际实施中,也可采用波纹管或者其他具有容腔的柔性结构。
39.罩壳14包括壳盖141和壳体142,壳盖141与壳体142通过第一螺栓144紧固在一起。如图2所示,壳体142上还设有固定孔145,壳体142通过固定孔145和固定螺栓固定在安装面上。壳体142的底面上设有进口,供线束穿入。罩壳14上还设有出口,供柔性装载件 11穿出。
40.两个装载部111均安装在罩壳14中,装载部111的一端为固定端 11a,另一端为可动端11b。固定端11a固定于罩壳14,不设罩壳14 的情况下,固定端11a可以固定在其他件上。固定端11a邻近罩壳14 的进口,线束从进口进入罩壳14后,穿过固定端11a的端口伸进装载部111的装载腔,然后从可动端11b的端口伸出。可动端11b可以相对罩壳14移动,可动端11b从罩壳14的出口伸出后与牵引件16连接。
41.结合图4和图6所示,滑动导向件12具有两个滑动导向面,分别为第一滑动导向面121和第二滑动导向面122,两者均为弧形面,第一滑动导向面121的直径大于第二滑动导向面122的直径,第一滑动导向面121与第二滑动导向面122沿滑动导向件12的滑动方向(图中前后方向)错开布置。滑动导向件12安装在罩壳14中,靠近罩壳 14的后端布置。
42.固定导向件15具有两个固定导向面,分别为第一固定导向面151 和第二固定导向面152,两者均为弧形面,第一固定导向面151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导向面152的直径,第一固定导向面151与第二固定导向面152沿滑动导向件12的滑动方向错开布置。第二滑动导向面 122和第二固定导向面152位于第一固定导向面151和第二固定导向面152之间。固定导向件15安装在罩壳14中,靠近罩壳14的前端布置,并相对罩壳14固定,具体可以与罩壳14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紧固件与罩壳14紧固连接。固定导向件15与滑动导向件12在滑动导向件12的滑动方向上间隔布置。
43.一根拖链自滑动导向件12的一侧(图中右侧)贴合着第一滑动导向面121绕到滑动导向件12的另一侧(图中左侧),然后自固定导向件15的一侧(图中左侧)贴合着第一固定导向面151绕到固定导向件15的另一侧(图中右侧),整体呈涡旋状。另一根拖链自滑动导向件12的一侧(图中右侧)贴合着第二滑动导向面122绕到滑动导向件 12的另一侧(图中左侧),然后自固定导向件15的一侧(图中左侧) 贴合着第二固定导向面152绕到固定导向件15的另一侧(图中右侧),整体也呈涡旋状。
44.牵引件16可以与外部滑动体连接,图中,外部滑动体是滑轨副 200的动轨22,当
然,实际实施中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滑动的部件。
45.如图1和图2所示,罩壳14的一侧可以设置缺口部,缺口部的一端与罩壳14的出口相邻,罩壳14在出口的两侧设有抵接壁部143,滑轨副200安装于缺口部中,滑轨副200的固定轨21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侧的抵接壁部143抵接。
46.如图5所示,牵引件16可以包括座部161和自座部161的中间凸起的凸部162。座部161上设有两个卡扣1611,凸部162上设有连接孔1621和线束过孔1622。
47.如图3所示,座部161位于滑轨副200的轨腔23中,凸部162 自固定轨21的顶侧开口伸出。如图2所示,动轨22通过第二螺栓24 连于凸部162的连接孔1621。如图4所示,两个装载部111的可动端 11b分别卡接于座部161的两个卡扣1611,装于两个装载部111的两股线束自装载部111的可动端11b端口穿出后穿于线束过孔1622,在线束过孔1622中混合成一股。
48.如图4所示,复位件13与滑动导向件12相连,用于向滑动导向件12提供复位力。图中,复位件13包括两个复位部131,复位部131 采用弹簧,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弹性较大的弹性件或者动力型驱动件。如图6所示,滑动导向件12的导向面两侧设有两个连接部123,两个连接部123上设有卡钩1231,两根弹簧的一端分别连在两个连接部123 的卡钩1231上,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在罩壳14上的卡挂件上。两根弹簧均与滑动导向件12的滑动方向平行。需说明,实际实施中,也可仅设置一个复位部131。但是,相比而言,设置两个复位部131 并让两个复位部131连在滑动导向件12的导向面两侧,这样,更能保障复位力的稳定性,能够防止滑动导向件12复位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歪斜导致卡滞的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收线顺畅性。
49.下面以图4视角为例说明出线动作和收线动作:
50.当动轨22向后滑动时会带动牵引件16向后移动,这时,装载部 111的可动端11b向后移动,线束300随装载部111一起向后移动,从而从罩壳14中伸出,实现出线。出线过程中,滑动导向件12在装载部111的牵拉作用下向前移动,复位部131被拉长(如图7所示的状态);
51.当动轨22向向前滑动时会带动牵引件16向前移动,抵压牵引件 16,使装载部111的可动端11b受到向前的抵压力,同时,复位部131 的弹性力作用在滑动导向件12上,使滑动导向件12受到向后的弹性力,与滑动导向件12贴合的装载部111也受到向后的弹性力,这时,装载部111在抵压力和弹性力的作用下向罩壳14内部复位,线束随装载部111一起收回到罩壳14中,实现收线。收线过程中,复位部131 逐渐从被拉长状态回复到自然状态(如图8所示的状态)。
52.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系统,包括上述布线装置100、座椅和滑轨副200。座椅与滑轨副200的动轨22连接,布线装置100 的牵引件16也与与滑轨副200的动轨22连接。
53.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