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勾臂垃圾车及其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7821发布日期:2022-04-27 12: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勾臂垃圾车及其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勾臂垃圾车称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称重系统。还涉及一种勾臂垃圾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固废收集清运领域,很多情况下产废单位的产废量比较大,或固废体积较大较重时,会选择使用勾臂垃圾车勾运大型压缩垃圾车厢或普通钩臂垃圾车厢作为固废收集或中转清运设施。
3.现有技术下产废人、清运单位如果没有大型地磅设施时,现场无法实时知道勾臂垃圾车准确的清运重量;在有地磅的条件下,也需要勾臂垃圾车至少做两次称重,有时还需要车队驾驶员排队等待地磅称重与打印单,浪费人力物力,大大影响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现有情况下费用结算标准基本依据末端处置单位的地磅重量来结算,产废单位和个人在自身没有地磅的条件下无法实时知道勾臂厢内固废重量。
4.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称重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称重系统,应用于勾臂垃圾车,使勾臂垃圾车能够对厢体内物体重量进行称重而不受场地和地磅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勾臂垃圾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称重系统,包括:
7.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用以设置于与厢体连接的勾臂组件处;
8.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以设置于与厢体接触的车架滑轮处;
9.称重传感处理模块,所述称重传感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
10.优选地,还包括:
11.车载通信模块;
12.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称重传感处理模块和所述车载通信模块连接。
13.优选地,还包括:
14.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以设置于勾臂组件朝向厢体处;
15.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以设置于厢体朝向勾臂组件处。
16.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内置非接触感应卡的非接触感应卡盒,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感应卡读卡器。
17.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角度传感器。
18.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以在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到勾臂组件的角度处于设定范
围值时、使所述感应卡读卡器读取所述非接触感应卡以识别厢体并记录称重数据。
19.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
20.第一称重按钮,所述第一称重按钮用以在启用时记录厢体的空厢重量数据;
21.第二称重按钮,所述第二称重按钮用以在启用时记录厢体的满厢重量数据。
22.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以根据所述空厢重量数据和所述满厢重量数据计算得到固废净重数据。
23.优选地,还包括用以设置于厢体的车厢识别件,所述车厢识别件为在所述控制模块中登记有厢体的信息的识别码。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勾臂垃圾车,包括上述称重系统,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勾臂组件与吊钩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于车架滑轮的下侧。
2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称重系统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二称重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处理模块,称重传感处理模块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与厢体连接的勾臂组件处,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于与厢体接触的车架滑轮处。
26.该称重系统应用于勾臂垃圾车,通过称重传感处理模块对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的称重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对厢体内物体重量进行称重;这种称重方式可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的任何时段和地点进行称重,不受场地和地磅的限制,使勾臂垃圾车的称重更加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31.其中:
32.10-车体、11-勾臂组件、12-车架滑轮、13-吊钩、14-检测装置、15-第一称重传感器、16-第二称重传感器、20-厢体、21-车厢滑轨、22-车厢识别件、23-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一结构示
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勾臂垃圾车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36.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称重系统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15、第二称重传感器16和称重传感处理模块,第一称重传感器15、第二称重传感器16是用于称重测量的传感器,称重传感处理模块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称重传感处理模块是用于接收上述传感器的称重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的计算处理单元。
37.在本实施例中,该称重系统应用于勾臂垃圾车,在使用时,将第一称重传感器15设置于与厢体20连接的勾臂组件11处,将第二称重传感器16设置于与厢体20接触的车架滑轮12处。
38.在厢体20的勾运过程中,也即当勾臂组件11在液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厢体20勾放于车体10时,厢体20重量由勾臂组件11和车架滑轮12分担,此时称重传感处理模块根据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的称重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厢体20的重量数据,从而对厢体20及厢体20内物体重量进行称重。
39.再结合厢体20中装载有物体和未装载物体两种情况,处理得到厢体20内物体的净重。这种称重方式可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的任何时段和地点进行称重,不受场地和地磅的限制,使勾臂垃圾车的称重更加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0.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称重系统的应用场景尤其是指勾臂垃圾车,勾臂垃圾车主要包括车体10和厢体20两部分,厢体20指的是勾臂厢/厢,可以是钩臂压缩厢,也可以是非压缩普通勾臂厢。厢体20中的物体的种类为可以被厢体20所容纳的任何种类;示例性的,尤其是指固废垃圾,可以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废旧衣物和可回收垃圾等。
41.在此基础上,该称重系统还设置有车载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接入车辆即勾臂垃圾车的管理系统;更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可以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管理系统直接对该称重系统进行控制。
4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与称重传感处理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作为整个称重系统的控制单元,接收称重传感处理模块得到的称重数据并作进一步处理;控制模块还与车载通信模块,车载通信模块具有无线收发的功能,使整个称重系统能够与车辆的管理系统信息交换,在控制模块接收称重传感处理模块得到的称重数据后,通过车载通信模块将相关的称重数据传输至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在车辆的驾驶室中可视化呈现,或存储于云端,或发送至使用者的终端设备上,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43.在此基础上,称重系统还包括检测感应单元,检测感应单元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设置形式;既可以获取厢体20的个体信息,也可以获取是否对厢体20开始检测的信号。
44.其中,具体包括设置于勾臂组件11的检测装置14和设置于厢体20的感应装置23,检测装置14与控制模块连接,检测装置14朝向厢体20处的感应装置23,感应装置23朝向勾臂组件11处的检测装置14。
45.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4与控制模块的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示例性的,检测装置14具有无线收发功能,检测装置14还具有检测感应装置23的功能,不同厢体20的感应装置23的检测信息不同。
46.在检测感应单元获取厢体20的个体信息的实施例中,在检测装置14检测到厢体20上的感应装置23时,获取与该厢体20匹配的个体信息如厢号,从而识别厢体20;再将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再根据车体10的个体信息如车牌号,使车体10与厢体20匹配,该厢体20的后续称重数据都会记录在匹配的这一组中;不同的厢体20具有不同的厢号,车体10与不同的厢体20匹配时有其他组,不同厢体20的称重数据记录在对应的组中。
47.需要注意的是,检测感应单元的检测感应原理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48.示例性的,当检测感应单元采用非接触式时,感应装置23包括非接触感应卡盒及内置于非接触感应卡盒的非接触感应卡,检测装置14包括感应卡读卡器,感应卡读卡器可以检测到非接触感应卡,非接触感应卡与不同的厢体20匹配对应。
49.在检测感应单元获取是否对厢体20开始检测的信号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4还包括角度传感器。
50.在本实施例中,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勾臂组件11的旋转角度,控制模块根据勾臂组件11的旋转角度即可判断出厢体20目前所处的勾运状态。
51.在此基础上,控制模块根据检测装置14中角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在角度传感器检测到勾臂组件11的角度处于设定范围值时,控制感应卡读卡器读取非接触感应卡,从而识别厢体20,并记录该厢体20的称重数据。
52.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称重原理为利用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对厢体20称重,因此厢体20的全部重量是否全部分担于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处是称重精确的关键。在厢体20的勾运过程中,厢体20分担于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的数值是变化的,故而,对于在勾臂组件11勾运厢体20时的角度给出设定范围值,当角度传感器检测到勾臂组件11的旋转角度处于这一范围时,厢体20的重量完全分担于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第一称重传感器15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6测得的称重数据就是厢体20的准确重量。
53.具体而言,上述检测装置14为感应卡读卡器和角度传感器的组合结构,设置在同一个盒体中,可装设于勾臂组件11;除此以外,对于感应卡读卡器和角度传感器分开设置的实施方式,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54.除此以外,对于厢体20的识别还有其他的方式;示例性的,还包括设置于厢体20的车厢识别件22,车厢识别件22为在控制模块中登记有厢体20的信息的识别码。
55.在本实施例中,识别码可以是二维码等形式。
56.除此以外,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第一称重按钮和第二称重按钮,第一称重按钮标识为绿色空厢称重按钮,第二称重按钮标识为红色满厢称重按钮,第一称重按钮在启用时记录厢体20的空厢重量数据,第二称重按钮在启用时记录厢体20的满厢重量数据。
57.除此以外,控制模块还用以根据空厢重量数据和满厢重量数据计算得到固废净重数据。
58.在本实施例中,在勾臂车与勾臂厢厢号自动匹配方案的条件下:当工作人员按下第一称重按钮后控制模块和管理系统读取勾臂厢内置非接触卡片,匹配预登记该车厢号码与车辆定位位置,此时系统记录车厢空厢重量数据;经过若干时间固废放满后工作人员上门收运,按下第二称重按钮后,系统记录毛重数据与车辆定位信息,后台软件自动计算记录
该车厢的过往称重数据,即毛重数据-空厢数据=固废净重数据。
5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勾臂垃圾车,包括车体10,设置于车体10的勾臂组件11和车架滑轮12,勾臂组件11设置连接厢体20的吊钩13,厢体20的底侧设置有车厢滑轨21,第一称重传感器15设置于勾臂组件11与吊钩13的连接处,第二称重传感器16设置于车架滑轮12的下侧,检测装置14设置于勾臂组件11,车厢识别件22和感应装置23设置于厢体20。
60.在本实施例中,勾臂组件11与车体10一体,厢体20可以与车体10分离,勾臂组件11的勾臂通过液压装置勾拉厢体20至车体10上;勾臂为l型,吊钩和l型勾臂为可相互分离的活动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器15具体为位于吊钩和l型勾臂间连接处的轴销称重传感器;厢体20底侧两边的两组滑轨,车体10车尾两侧的车架滑轮12,可以配合厢体20在勾臂勾拉厢体20上下车时移动;第二称重传感器16位于车架滑轮12下端;检测装置14位于l型勾臂上靠近吊钩13位置;感应装置23位于勾臂厢钩环附近处,卡盒具有防水功能,感应卡可以为带电池电源感应卡或非带电感应卡;称重传感处理模块设置于驾驶员侧后轮操控杆处;绿色空厢称重按钮与红色满厢称重按钮位于勾臂厢吊钩操纵杆处。
61.每台勾臂垃圾车可以任意勾运不同的勾臂厢即厢体20,勾臂垃圾车车牌与勾臂厢厢号对应匹配方案有多种:
62.(1)自动称重:在勾臂垃圾车的勾臂组件11处设置非接触的感应卡读卡器,每个厢体20的钩环附近设置非接触感应卡及其卡盒,非接触感应卡作为勾臂厢唯一的身份厢号识别标志,非接触感应卡有故障时可随时从卡盒取出更换,当勾臂组件11勾住勾臂厢后,勾臂组件11的角度到达设定范围值时,勾臂组件11处的感应卡读卡器开始读取勾臂厢钩环处的非接触感应卡,识别勾臂厢厢号,识别厢号后开始暂停1-2秒或不暂停吊钩13抬拉动作自动称重,称重完成后上传称重数据与车辆定位信息。
63.(2)手动称重:勾臂垃圾车吊钩勾住勾臂厢时,勾臂厢的非接触感应卡处于感应卡读卡器识别范围内,此时若工作人员手动按下第一称重按钮后控制模块与管理系统开启感应卡读卡器读取勾臂厢的非接触感应卡的厢号数据,并记录该空厢重量数据至卡片和管理系统。
64.(3)扫码识别称重:工作人员在空厢出发前通过手持终端上的勾臂厢管理系统扫描勾臂厢体侧二维码或其他图形识别码,登记匹配钩臂车牌号与勾臂厢号,到达产废单位后当工作人员按下该车辆的第二称重按钮后管理系统读匹配预登记该车牌号及与之对应的勾臂厢厢号码及车辆定位位置,此时系统开始记录车厢重量数据并上传系统。
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6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勾臂垃圾车及其称重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