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3933发布日期:2022-04-07 08: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传统的充电桩没有防护结构,也没有设置减震结构,导致充电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力发生损坏;而且还普遍存在散热效果差,导致内部组件容易受热发生损坏,减少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解决了传统充电桩由于不具备防护、减震等功能而容易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防护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减震组件和固定组件,防护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的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防护壳体上还安装有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且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5.所述防护壳体上设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槽,导槽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传送件,且传送件与导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充电桩本体通过传送件滑动安装入容纳槽内。
6.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分别对应固定在防护壳体的顶壁和后侧壁上,下侧减震组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防护壳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均包括压板、缓冲软垫和多组缓冲连接件,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防护壳体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下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升降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缓冲软垫设置在压板上且与充电桩本体相配合。
7.每组缓冲连接件均包括固定座、减震弹簧、限位板和连接块,且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内壁上,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限位槽,减震弹簧安装于限位槽内,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槽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限位槽内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滑道,限位板滑动设置在滑道内;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
8.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液压杆和支撑板,电动液压杆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底
部,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撑板;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支撑板上。
9.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对称分布在防护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组件包括顶块、螺杆、螺纹座和转柄,螺纹座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外侧壁上,螺杆穿设在螺纹座内并与螺纹座螺纹连接;螺杆的外端固定连接转柄,螺杆的内端穿过防护壳体的侧壁并通过轴承与顶块转动连接,顶块与充电桩本体相配合,且顶块与充电桩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滑垫。
1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设置在防护壳体的顶部,且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顶部通过支板固定在防护壳体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水檐。
11.所述照明模块包括若干个led灯,led灯均匀分布在防护壳体的顶壁上;摄像模块采用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安装于支板上;且led灯和红外摄像头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12.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充电桩本体的外壁上,烟雾传感器安装在防护壳体的内壁上;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安装在防护壳体上;且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13.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防护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匹配的散热窗口,散热窗口内安装有防尘网。
14.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将充电桩本体装入防护壳体内并利用固定组件固定,所设置的减震组件能够有效缓冲外界的作用力,对充电桩本体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同时设置有照明、摄像、环境检测、报警等模块,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防护、减震、散热以及环境异常预警等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壳体的底部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充电桩本体1;防护壳体2,容纳槽21,导槽22,传送件23;太阳能电池板3;减震组件4,压板41,固定座42,减震弹簧43,限位板44,连接块45,缓冲软垫46;固定组件5,顶块51,螺杆52,螺纹座53,转柄54,防滑垫55;支板6;led灯7;红外摄像头8;温度传感器9;烟雾传感器10;声光报警器11;电动液压杆12;支撑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包括充电
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2,防护壳体2上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容纳槽21,充电桩本体1滑动安装入防护壳体2内。优选为如图2所示,容纳槽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导槽22,导槽2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传送件23,且传送件23与导槽22的侧壁转动连接,充电桩本体1通过传送件23滑动安装入容纳槽21内。所述的传送件23可采用现有的传送带组件,即包括传送带和其两端的传送轮,且两端的传送轮与容纳槽21的侧壁转动连接;或者直接采用多个并列设置的传送轮。使用时,将充电桩本体1放置在传送带或多个传送轮上,向容纳槽21内推入充电桩本体1即可,操作简单省力,十分方便。
2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设置有多组且对称分布在防护壳体2的左右两侧,即将充电桩本体装入防护壳体内后利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顶块51、螺杆52、螺纹座53和转柄54,螺纹座53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外侧壁上,螺杆52穿设在螺纹座53内并与螺纹座53螺纹连接;螺杆52的外端固定连接转柄54,螺杆52的内端穿过防护壳体2的侧壁并通过轴承与顶块51转动连接,顶块51与充电桩本体1相配合。将充电桩本体装入防护壳体内后,拧动螺杆,使得顶块逐渐靠近并最终抵在充电桩本体的侧壁上,然后拧紧固定。可以在充电桩本体的侧壁上设置与顶块相匹配的凹槽,使顶块限位在凹槽内。顶块51与充电桩本体1之间设置有防滑垫55,可以增大充电桩本体与顶块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顶块和充电桩本体发生相对滑动。
23.所述防护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电池板3与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充电电池相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并转化成电能为充电桩本体内的充电电池供电。优选为太阳能电池板3倾斜设置在防护壳体2的顶部,且太阳能电池板3的底部与防护壳体2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3的顶部通过支板6固定在防护壳体2上,太阳能电池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水檐。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成倾斜的,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尘土堆积过多,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同时下雨了还能使雨水顺着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冲刷下去。所设置的防水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雨水潲到防护壳体的顶壁上。
24.所述防护壳体2上还安装有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且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照明模块包括若干个led灯7,led灯7均匀分布在防护壳体2的顶壁上,夜晚光线较暗时可打开照明灯进行照明,方便进行充电。摄像模块采用红外摄像头8,其型号为uti120,红外摄像头8安装于支板6上,用于监控充电桩本体附近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且led灯7和红外摄像头8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led灯的打开或关闭,以及接收红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储存或者直接实时上传至管理后台。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9和烟雾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烟雾传感器的型号为mq-2,温度传感器9安装于充电桩本体1的外壁上,用于实时监测充电桩本体的温度;烟雾传感器10安装在防护壳体2的内壁上,用于实时监测现场是否有烟雾产生,达到火灾预警的目的。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11,声光报警器11安装在防护壳体2上,当有烟雾产生时,声光报警器会及时发出警报声。且温度传感器9、烟雾传感器10和声光报警器11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所监测的信号以及用于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即烟雾传感器被触发后,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然后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防护壳体2的顶部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匹配的散热窗口,散热窗口内
安装有防尘网。散热风扇也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充电桩本体的温度较高时,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并启动散热风扇,使其将充电桩本体内的热量及时散出去。所设置的防尘网可用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充电桩本体内。
25.实施例2,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防护壳体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减震组件4,减震组件4包括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分别对应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顶壁和后侧壁上,下侧减震组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防护壳体2的底壁相连接。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均用于缓冲充电桩本体所受的外力,起到保护充电桩本体的作用。所述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均包括压板41、缓冲软垫46和多组缓冲连接件,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防护壳体2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41,下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升降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41。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充电桩本体,上下两侧的减震组件之间的初始距离大于充电桩本体的整体高度,当充电桩本体完全安装进容纳槽后,充电桩本体的后侧壁将与后侧减震组件相接触,然后启动升降驱动装置使得下侧减震组件向上运动,同时带动充电桩本体上移并最终卡固在上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之间。此外,在上侧减震组件的压板上开设有散热孔,以免散热风扇工作时影响其散热效果。
26.进一步地,每组缓冲连接件均包括固定座42、减震弹簧43、限位板44和连接块45,且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42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内壁上,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42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固定座42上设有限位槽,减震弹簧43安装于限位槽内,减震弹簧43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槽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4,限位槽内设有与限位板44相匹配的滑道,限位板44滑动设置在滑道内,并通过端盖固定;连接块45的一端穿过端盖并固定连接限位板44、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41。此结构实现当防护壳体受到外界挤压力或冲撞力时,减震弹簧被压缩并带动限位板沿着限位槽内的滑道移动,吸收掉冲撞力。连接块用于连接限位板和压板,压板直接接触充电桩本体的顶壁和底壁,缓冲软垫46设置在压板41上且与充电桩本体1相配合,进一步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27.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液压杆12和支撑板13,电动液压杆12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底部,电动液压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42固定在支撑板13上。工作时,电动液压杆将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充电桩本体上移,使充电桩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组减震组件配合。
28.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