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0895发布日期:2022-02-08 12:3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汽车空调系统中,为防止膨胀阀等微通道堵塞,在冷凝器上积液罐内置过滤网,而对于热泵空调系统,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不会流经冷凝器积液罐,为保证膨胀阀等微通道不堵塞,需要在回路中单独增设用于过滤的零部件,比如日本三电公司热泵系统中车内冷凝器出口后管路上单独的过滤器,致使整车成本上升,且对日益紧凑的发动机仓布置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520267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汽车空调管路接头,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上有连接管路的接口,压板的一端面为焊接管路面,所述焊接管路面上有与接口连通的沉台,沉台内置过滤网;还包括插接于沉台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端面抵靠过滤网,连接管焊接于压板的焊接管路面上。虽然其使空调管路接头具有过滤功能,防止空调压缩机运行产生或空调制冷剂回路中零件内部滞留的颗粒堵塞膨胀阀,且工艺简单,布置方便,易于在系统中布置多处该过滤接头。
4.然而在长期的使用中滤网必然会发生堵塞行为,这时人们通常需要拆除管道进行疏通,在长期的使用中此步骤循环多次,较为不便,也影响使用。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减少管路拆除次数、在不进行大规模拆除情况下即可疏通滤网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上开设有两个接口,两个所述接口均为矩形,其中一个所述接口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密封安装有连接管,所述沉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开设有多个滤孔;内网,所述内网活动设置在与所述沉槽相对应的所述接口内;多个导通杆,多个所述导通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网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多个所述导通杆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滤孔设置;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均开设在所述内网上,多个所述导流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导通杆交错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板上并位于与所述沉槽相对应的所述接口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杆、安装孔、螺纹套筒、环槽、定位环、传动螺杆和操作机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内网远离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并与所述接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螺纹套筒活动设置在所
述安装孔内,所述环槽开设在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圈上,所述定位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定位环的内圈延伸至所述环槽内,所述传动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螺纹套筒上,所述传动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内网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所述螺纹套筒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口、螺纹槽、操作杆和两个锥形齿轮,所述安装口开设在与所述沉槽相对应的所述接口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所述压板的顶部并与所述安装口对应设置,所述操作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操作杆的顶端位于所述螺纹槽内,所述操作杆的底端位于所述接口内并位于所述螺纹套筒的上方,两个所述锥形齿轮分别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和所述操作杆上,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相啮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槽处螺纹安装有螺纹密封罩,所述螺纹密封罩位于所述操作杆外。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口内固定嵌套有多个密封轴承,多个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圈均嵌套在所述操作杆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导通杆的端部均呈锥形,多个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均呈广口状。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压板上的矩形接口便于安装连接管,矩形的设置也能够对内网的运动进行限定,过滤网负责主要过滤,内网上的导通杆对滤孔进行疏通,导流孔进行二次过滤同时进行导流,保证疏通性,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内网的滑动,从而使导通杆进行疏通和复位,操作方便,通过操作机构作为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螺纹密封罩对开口进行外密封,密封轴承作为内密封。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2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压板;2、接口;3、沉槽;4、连接管;5、过滤网;6、滤孔;7、内网;8、导通杆;9、导流孔;10、支撑杆;11、安装孔;12、螺纹套筒;13、环槽;14、定位环;15、传动螺杆;16、安装口;17、螺纹槽;18、操作杆;19、锥形齿轮;20、螺纹密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3.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包括:压板1,所述压板1上开设有两个接口2,两个所述接口2均为矩形,其中一个所述接口2的一侧开设有沉槽3,所述沉槽3内密封安装有连接管4,所述沉槽3内设置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网5上开设有多个滤孔6;内网7,所述内网7活动设置在与所述沉槽3相对应的所述接口2内;多个导通杆8,多个所述导通杆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网7位于所述过滤网5的一侧,多个所述导通杆8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滤孔6设置;多个导流孔9,多个所述导流孔9均开设在所述内网7上,多个所述导流孔9分别与多个所述导通杆8交错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板1上并位于与所述沉槽3相对应的所述接口2内,通过压板1上的矩形接口2便于安装连接管4,矩形的设置也能够对内网7的运动进行限定,过滤网5负责主要过滤,内网7上的导通杆8对滤孔6进行疏通,导流孔9进行二次过滤同时进行导流,保证疏通性。
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杆10、安装孔11、螺纹套筒12、环槽13、定位环14、传动螺杆15和操作机构,所述支撑杆10设置在所述内网7远离所述过滤网5的一侧并与所述接口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11开设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螺纹套筒12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环槽13开设在所述螺纹套筒12的外圈上,所述定位环1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1的内壁上,所述定位环14的内圈延伸至所述环槽13内,所述传动螺杆15螺纹安装在所述螺纹套筒12上,所述传动螺杆15的一端与所述内网7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板1和所述螺纹套筒12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内网7的滑动,从而使导通杆8进行疏通和复位,操作方便。
25.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口16、螺纹槽17、操作杆18和两个锥形齿轮19,所述安装口16开设在与所述沉槽3相对应的所述接口2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螺纹槽17开设在所述压板1的顶部并与所述安装口16对应设置,所述操作杆18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口16内,所述操作杆18的顶端位于所述螺纹槽17内,所述操作杆18的底端位于所述接口2内并位于所述螺纹套筒12的上方,两个所述锥形齿轮19分别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12和所述操作杆18上,两个所述锥形齿轮19相啮合,通过操作机构作为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
26.所述螺纹槽17处螺纹安装有螺纹密封罩20,所述螺纹密封罩20位于所述操作杆18外,螺纹密封罩20对开口进行外密封。
27.所述安装口16内固定嵌套有多个密封轴承,多个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圈均嵌套在所述操作杆18上,密封轴承作为内密封。
28.多个所述导通杆8的端部均呈锥形,多个所述导流孔9位于所述过滤网5的一侧均呈广口状。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30.使用中通过连接管4的介质被过滤网5上的滤孔6进行过滤,之后通过内网7上的导流孔9导出,当滤孔6发生堵塞时,此时拆除螺纹密封罩20,之后转动操作杆18,使操作杆18转动,在两个锥形齿轮19相互啮合下带动螺纹套筒12转动,此时在矩形接口2的限定下,使
内网7滑动在传动螺杆15的驱动下靠近过滤网5,使导通杆8贯穿滤孔6,从而对其疏通,疏通完毕后反转操作杆18即可进行复位,重新使用,使其使用中减少拆除的步骤,提高方便性;
31.使用中安装口16内的密封轴承对其密封,螺纹密封罩20进行二次密封。
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过滤粉尘功能的空调管路系统,通过压板1上的矩形接口2便于安装连接管4,矩形的设置也能够对内网7的运动进行限定,过滤网5负责主要过滤,内网7上的导通杆8对滤孔6进行疏通,导流孔9进行二次过滤同时进行导流,保证疏通性,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内网7的滑动,从而使导通杆8进行疏通和复位,操作方便,通过操作机构作为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螺纹密封罩20对开口进行外密封,密封轴承作为内密封。
3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