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

文档序号:33080277发布日期:2023-01-31 18:4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

1.本发明涉及植物种苗优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


背景技术:

2.甘蔗是国家食糖的主要原料,蔗糖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2016年我国甘蔗种植1600千公顷,年产甘蔗11382.5万吨。甘蔗种苗脱毒后,可提高产量20%以上,这对提高国家食糖供应安全性具有非凡的意义。当前国内外尚无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从种苗基地到种植现场无可靠的脱毒运输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可实现甘蔗种苗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脱毒处理的高效运输新方式,解决了从种苗基地到种植现场无可靠脱毒运输工具的问题,满足了甘蔗种植前种苗可靠脱毒即时性要求,进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包括底盘车本体,所述底盘车本体车厢内分为设备舱和甘蔗箱两部分,所述设备舱内设置有中央水箱、燃烧器、甲醇桶、甲醇泵、空压机、加热水泵、喷淋水泵、回水泵、温控电调节三通阀,所述甘蔗箱内壁顶部设置有喷淋管,所述甘蔗箱内设置有箱内温度计,所述中央水箱上设置有液位计。
6.所述甲醇桶、甲醇泵和燃烧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甲醇泵用于将所述甲醇桶内的甲醇输送到所述燃烧器内燃烧产生热量;
7.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燃烧器通过管路相连通,用于给所述燃烧器提供压缩空气;
8.所述中央水箱、单向阀、加热泵温度计、加热水泵、燃烧器、进水温度计、温控电调节三通阀之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组成加热水路;
9.所述中央水箱、喷淋泵温度计、喷淋水泵、喷淋管、甘蔗箱、回水泵之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组成喷淋杀菌水路;
10.所述燃烧器排气端与甘蔗箱顶部通过管路相连通组成二氧化碳供气管路,管路上连通有水气温度计。
11.优选的,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换热泵温度计和换热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进出水口与底盘车本体发动机冷却水箱回水管路组成输出热回路用于给板式换热器加热,所述板式换热器另一侧进出水口与换热水泵、换热泵温度计和中央水箱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形成受热回路,给中央水箱内的水加热。
12.优选的,所述甲醇桶和甲醇泵之间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连通有甲醇过滤器,所述甲醇泵与所述燃烧器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限压回流阀,所述限压回流阀与所述甲醇桶顶部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供气管路上连通有排气三通阀,所述排气三通阀连通有排空阀。
14.优选的,所述甘蔗箱与所述回水泵之间相连通的管路上还依次连通有回水温度计、回流水压传感器、回水管阀门和注水电磁阀。
15.优选的,所述甘蔗箱内设置有甘蔗转运箱,所述甘蔗转运箱底部装有四个车轮,可在甘蔗箱内推行。
16.优先的,所述甘蔗箱后面设置有两个平开后门,贴近所述两个平开后门内壁底部活动设置有密封活动挡板,所述甘蔗箱、两个平开后门以及密封活动挡板组成密闭甘蔗种苗脱毒高温空间和热量储存临时水槽,卸甘蔗种苗前,将临时水槽中的水全部抽取到中央水箱中,拆下密封活动挡板,所述转运箱底部有车轮在所述甘蔗箱内自由推进推出。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盘车本体车厢内分为设备舱和甘蔗箱两部分,设备舱内可通过顶部开门整体吊装设置于集成吊架上的中央水箱、燃烧器、甲醇桶、甲醇泵、空压机、加热水泵、喷淋水泵、回水泵、温控电调节三通阀,甘蔗箱内壁顶部设置有喷淋管,保持车厢内温度恒定,使甘蔗种苗脱毒。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20.图2为本发明甘蔗箱主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甘蔗箱右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设备舱内设备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转运箱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中央水箱、2-燃烧器、3-甘蔗箱、4-甲醇桶、5-板式换热器、6-喷淋管、7-空压机、8-加热水泵、9-换热水泵、10-回水泵、11-喷淋水泵、12-排空阀、13-排气三通阀、14-水气温度计、15-进水温度计、16-喷淋泵温度计、17-换热泵温度计、18-加热泵温度计、19-箱内温度计、20-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1-液位计、22-回流水压传感器、23-回水管阀门、24-注水电磁阀、25-甲醇过滤器、26-限压回流阀、27-单向阀、28-回水温度计、29-甲醇泵、30-设备舱、31-甘蔗箱、32-控制箱、33-发电机、34-平开后门、35-密封活动挡板、36-转运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5,一种甘蔗种苗脱毒运输车,包括底盘车本体,底盘车本体车厢内分为设备舱30和甘蔗箱31两部分,甘蔗箱31后面设置有两个平开后门34,贴近两个平开后门34内壁底部活动设置有密封活动挡板35,进而可以使甘蔗箱31底部形成水密的水槽。设备舱30内安装有中央水箱1、燃烧器2、空压机7、加热水泵8、发电机33、喷淋水泵11、回水泵10、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0,式换热器5、换热泵温度计17、设置有控制系统的控制箱32和换热水泵9,中央水箱1和甘蔗箱31内均设置有检测水位的液位计21。甲醇桶4安装在设备舱30底部靠近油箱,甲醇泵29设置在甲醇桶4一侧。甘蔗箱3内壁顶部设置有喷淋管6,甲醇桶4、甲醇泵29和燃烧器2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甲醇泵29用于将所述甲醇桶4内的甲醇输送到所述燃烧器2内燃烧产生热量;空压机7与燃烧器2通过管路相连通,用于给燃烧器2提供压缩空气;中
央水箱1、单向阀27、加热泵温度计18、加热水泵8、燃烧器2、进水温度计15、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0之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组成加热水路;中央水箱1、喷淋泵温度计16、喷淋水泵11、喷淋管、甘蔗箱3、回水泵10之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组成喷淋杀菌水路;燃烧器2排气端与甘蔗箱3顶部通过管路相连通组成二氧化碳供气管路,管路上连通有水气温度计14。板式换热器5一侧进出水口与底盘车本体发动机冷却水箱回水管路组成输出热回路用于给板式换热器5加热,板式换热器5另一侧进出水口与换热水泵9、换热泵温度计和中央水箱1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形成受热回路,给中央水箱1内的水加热。甲醇桶4和甲醇泵29之间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连通有甲醇过滤器25,甲醇泵与所述燃烧器2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限压回流阀26,限压回流阀26与甲醇桶4顶部相连通。二氧化碳供气管路上连通有排气三通阀13,排气三通阀13为三通流量控制阀。排气三通阀13连通有排空阀12。甘蔗箱与回水泵10之间相连通的管路上还依次连通有回水温度计28、回流水压传感器22、回水管阀门23和注水电磁阀24。甘蔗箱3内设置有转运箱36,转运箱36底部装有四个车轮,可在甘蔗箱3内推行。一个转运箱36可竖立装载成梱甘蔗,转运箱36从地面到甘蔗箱3内的垂直提升由甘蔗箱3后门处的液压尾板完成。
27.工作原理:
28.中央水箱上水:
29.关闭回水管阀门23防止注水时水进入甘蔗箱3,启动发电机33,注水电磁阀24接通外部供水管,打开注水电磁阀24通过回水泵10向中央水箱1内注水,到达设定水量时,液位计21给控制系统信号,关闭注水电磁阀24并停止回水泵10向中央水箱1内注水,注水量不超过1.5吨。
30.板式换热器工作:
31.板式换热器5一侧进出水口与底盘车本体发动机冷却水箱回水管路组成输出热回路用于给板式换热器加热,板式换热器5另一侧进出水口与换热水泵9、换热泵温度计17和中央水箱1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形成受热回路,给中央水箱内的水加热,进而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余热。
32.装甘蔗:
33.数梱甘蔗通过转运箱36经安装在甘蔗厢3后端的液压尾板装满甘蔗厢3后,装好密封活动挡板35,关闭两扇平开后门34并压紧密封活动挡板35。
34.燃烧器工作:
35.由中央水箱1、单向阀27、加热水泵8向燃烧器2内供水。空压机7向燃烧器2内提供压缩空气,甲醇桶4和甲醇泵29向燃烧器2提供燃烧用的甲醇,燃烧器2开始工作。加热水泵8、燃烧器2、进水温度计15、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0、单向阀27远离中央水箱1一段的管路,组成独立加热回路。水温达到80℃度后,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0启动,向中央水箱1提供热水,并由单向阀27向加热回路补水;如此循环向中央水箱1内提供热水。中央水箱1内的水经燃烧器2和板式换热器5同时工作,达到并保持水温60℃。工作过程可在本车行驶过程中进行。
36.向甘蔗箱内喷淋热水:
37.中央水箱1内的水温到达60℃后,通过喷淋水泵11和与其连通的喷淋管6向甘蔗箱3内喷淋热水;进入甘蔗厢3内的水约到1.2吨后,甘蔗箱3内工作液位开关启动回水泵10,实现甘蔗箱3与中央水箱1之间的水循环并达到进出水平衡。当甘蔗箱3内的水位超过设定的
高水位即水量约1.3吨时,回水泵10继续工作,喷淋水泵11停止工作,直至甘蔗厢3内的水位恢复到工作水位后,喷淋水泵11才继续工作。工作过程可在本车行驶过程中进行。
38.加热系统循环工作:
39.燃烧器2和板式换热器5持续工作,保持温控电调节三通阀20水温不低于80℃,中央水箱1内水温不低于60℃。当甘蔗厢3内水温超过52℃时,根据本车的运行状态,燃烧器2和板式换热器5可单独或同时停止工作,循环水路工作情况由甘蔗厢3内的温度自行控制。工作过程可在本车行驶过程中进行。
40.二氧化碳供气:
41.燃烧器2工作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排气三通阀13,向甘蔗箱3内提供空气肥料。工作过程可在本车行驶过程中进行。
42.卸甘蔗:
43.本车到达种植现场后,燃烧器2和板式换热器5停止工作,甘蔗箱3内的水经过回水泵10抽回中央水箱1,直至甘蔗箱3内的水全部排空,低水位限位开关断开,回水泵10停止工作,打开两扇平开后门34并拆下密封活动挡板35,卸货。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