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1326发布日期:2022-06-21 23:0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夹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座椅因上板和连接板存在空隙,且运动路径上存在如连接件等障碍物,所以在旋转机构运动过程中,存在人手被机构夹伤的风险,直接影响用户安全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被夹风险、安全性高的防夹结构。
4.一种防夹结构,包括:
5.上板,所述上板的上部与汽车座椅本体相连接;
6.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固定在滑轨上,所述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上板旋转连接,
7.防夹罩盖,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且防夹罩盖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上板相互错开的外露部分上;
8.其中,所述连接板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末端具有防夹单元,当所述上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板旋转时,所述上板的边缘能够推动异物经防夹单元滑出所述导向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具有依次分布的前方下沉部、凸起部和后方下沉部;
10.所述前方下沉部和后方下沉部的开口向上,且所述前方下沉部和后方下沉部的最低处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
11.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凸起部的下部具有容纳空间;
12.所述上板上设有旋转铰链,所述旋转铰链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旋转铰链的下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大凸台和小凸台,所述小凸台设置在所述大凸台的上部,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小凸台上;所述旋转铰链的周侧设有花形衬套,所述花形衬套的底部与所述小凸台的表面相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下沉部和后方下沉部的外侧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铰链的轴线与滑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设定间距。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夹单元包括防夹下沉部和下沉槽:
17.所述防夹下沉部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末端,所述防夹下沉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导向槽的上表面及所述旋转铰链的最底部;
18.所述导向槽的末端经所述下沉槽与所述防夹下沉部相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夹罩盖包括:
20.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的一端经旋转支架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盖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罩盖盖合在所述后方下沉部的外侧端面上;
21.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罩盖盖合在所述前方下沉部的外侧端面上;
22.第三罩盖,所述第三罩盖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罩盖盖合在所述凸起部的容纳空间外侧端面上。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一罩盖、第二罩盖和第三罩盖分别经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罩盖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从左往右逐渐平滑升高。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罩盖的两侧设有与连接板紧固的连接区,所述第三罩盖的中间具有凸起抵挡部,所述凸起抵挡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旋转铰链的铰链螺栓头,且所述凸起抵挡部能够挡住导向槽的下方空间,并平滑延伸到下沉槽的上方。
26.上述防夹结构,通过在连接板和上板相互错开外露的部分上增加防夹罩盖,使得人手等异物难以伸入到被夹处,并且,上板的边缘能够推动异物经防夹结构滑出导向槽,从而能够减少被夹风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30.图3是图2的局部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铰链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0.参阅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夹结构,包括:
41.上板1,所述上板1的上部与汽车座椅本体相连接;
42.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下部固定在滑轨3上,所述连接板2的上部与所述上板1旋转连接;
43.防夹罩盖4,安装在所述连接板2上,且防夹罩盖4位于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上板1相互错开的外露部分上;
44.其中,所述连接板2上具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的末端具有防夹单元26,当所述上板1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旋转时,所述上板1的边缘能够推动异物经防夹单元26滑出所述导向槽21。
45.上述防夹结构,通过在连接板2和上板1相互错开外露的部分上增加防夹罩盖4,使得人手等异物难以伸入到被夹处,或上板1的边缘能够推动异物经防夹结构滑出导向槽21,从而能够减少被夹风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上具有依次分布的前方下沉部22、凸起部23和后方下沉部24;
47.所述前方下沉部22和后方下沉部24的开口向上,且所述前方下沉部22和后方下沉部24的最低处与所述滑轨3固定连接;
48.所述导向槽21设置在所述凸起部23上,所述凸起部23的下部具有容纳空间;
49.所述上板1上设有旋转铰链11,所述旋转铰链11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21内,且所述旋转铰链11的下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50.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的槽口对比原来由封闭改为开放,使得上板1相对于连接板2旋转时,在手指等异物误伸入的情况下不被挤压,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
5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23包括大凸台231和小凸台232,所述小凸台232设置在所述大凸台231的上部,所述导向槽21开设在所述小凸台232上;所述旋转铰链11的周侧设有花形衬套111,所述花形衬套111的底部与所述小凸台232的表面相配合。
52.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能够容纳旋转铰链11的铰链螺栓头运动;小平台232用于支撑花形衬套111,使上板1能够相对于连接板2平稳地旋转滑动。可选地,导向槽21的左侧是封闭口,右侧是开放口,开放口的作用是:旋转铰链11的铰链螺栓在回到最右侧位置时,可以将运动中碰到的手或障碍物顺利排出槽口。
5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方下沉部22和后方下沉部24的外侧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25。如此,可以增加连接板2的强度,改善连接板2的抗弯能力。
5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旋转铰链11最右侧位置的设计原理如下:所述旋转铰链11的轴线与滑轨3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设定间距。设定间距优选值是
±
30mm,以确保系统的
碰撞强度性能。因此,当旋转铰链11可以运动到这个位置时,必然会让连接板2的导向槽21暴露在人手和异物可进入的机会,从而特别需要对导向槽21以内的区域进行防夹设计。
5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单元26包括防夹下沉部261和下沉槽262:
56.所述防夹下沉部261设置在所述凸起部23的外侧末端,所述防夹下沉部26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导向槽21的上表面及所述旋转铰链11的最底部;
57.所述导向槽21的末端经所述下沉槽262与所述防夹下沉部261相连接。
58.如此,当上板1能够相对于连接板2旋转运行过程中,在手指等异物误伸入导向槽21的情况下,手指不被此特征阻挡,另外,防夹下沉部261连接着连接板2的前后段,从而可以保证连接板2完整性,有利于控制连接板2的变形。
5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罩盖4包括:
60.第一罩盖41,所述第一罩盖41的一端经旋转支架44与所述滑轨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盖4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罩盖41盖合在所述后方下沉部24的外侧端面上;
61.第二罩盖42,所述第二罩盖42与所述连接板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罩盖42盖合在所述前方下沉部22的外侧端面上;
62.第三罩盖43,所述第三罩盖43与所述连接板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罩盖43盖合在所述凸起部23的容纳空间外侧端面上。
63.本实施例中,第一罩盖41用于遮盖后方下沉部24到旋转铰链点之间的金属件;其能减小与上板1的间隙,达到防夹的目的。具体地,第一罩盖41匹配连接板2结构特征,将对应运动区域的裸漏金属件进行遮盖,实现防夹。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罩盖42用于遮盖前方下沉部22区域的金属件;第二罩盖42的最高上表面和上板1间留有较小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罩盖42上设有滑槽421,所述滑槽421从左往右逐渐平滑升高。如此,使得旋转过程中落到该滑槽421内的异物可以顺着渐变高度的槽被推出,达到防夹目的。第二罩盖42匹配连接板2的结构特征,将对应运动区域的裸漏金属件进行遮盖,实现防夹。
65.本实施例中,第三罩盖43用于盖合凸起部23的容纳空间及外侧端面;具体地,所述第三罩盖43的两侧设有与连接板2紧固的连接区431;所述第三罩盖43的中间具有凸起抵挡部432,所述凸起抵挡部432的高度低于所述旋转铰链11的铰链螺栓头(留有较小间隙),且所述凸起抵挡部432能够挡住导向槽21的下方空间,并平滑延伸到下沉槽252的上方,如此,可以形成一个平滑的平面,限制手指或异物插入的深度,并将其平滑推出,从而达到防夹目的。
6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多个螺纹孔27,所述第一罩盖41、第二罩盖42和第三罩盖43分别经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27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如此,能方便第一罩盖41、第二罩盖42和第三罩盖43的安装和拆卸。
6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
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