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轨道引导的前进运动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9791发布日期:2022-11-26 12:3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轨道引导的前进运动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拖车和/或机动车的前进运动的提升装置,其设置有适合于可拆卸地或固定地连接到车辆、尤其是车辆的车辆底部的支承结构和至少一个提升单元,该提升单元用于将车辆沿着提升方向从车辆在地面上的降低的车辆位置提升到完全或部分提升的车辆位置。
2.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车辆、特别是机动车或拖车,以及用于车辆借助这种提升装置的前进运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3.在下文中,“车辆”一词是指所有自行式车辆、特别是机动车,如汽车、卡车、履带式商用车辆或其他商用车辆,但也包括任何形式的没有自身驱动装置的拖车。
4.车辆,即机动车或拖车,不仅需要在交通道路上和还需要在人迹罕至的道路、在开阔的、有时无法通行的地形上运输车辆乘员和/或货物,而且还需要用于建筑或打捞工作和/或探索地形。在越野驾驶时,可能会发生的是,通常用于车辆的前进运动的车轮、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在例如泥泞的或沙地子的地面上以及也在冰和雪上因缺乏牵引力而打滑并且无法再前进运动车辆。尤其是在沙子或泥土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车辆的车轮被挖入,这也意味着它不再可能前进运动。越野驾驶的另一个挑战是克服障碍,例如爬坡或边棱。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借助传统的车辆驱动可能无法越过障碍物,或者在试图越过障碍物时车辆底部可能会着地,由此导致车辆卡在障碍物上而无法继续前进运动。
5.例如,de2606399a1公开了一种越野车辆,在其底部下侧,即在车辆底部处,可枢转地设置有设计为提升缸的液压缸,其支承轴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安装在车辆上的液压缸旨在使车辆能够前进运动、支撑和提升。提升缸的控制可以从车辆内部自动或手动进行。然而,利用所描述的装置,越野车辆的实际或完全提升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实现越过障碍物。对于前进运动来说,车轮继续着地甚至滚动也是必要的。提升缸仅用于推动车辆,无法实现横向前进运动。
6.由cn103,434,498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支撑转向装置和行驶装置。支撑转向装置包括液压缸,该液压缸在其下端枢转运动地连接到用于搁置在地面上的底板,并且在其上端连接到布置在机动车上的旋转板。由此,支撑转向装置可以在不使用时贴靠到车辆底部并且在需要时枢转出来,其中机动车被提升到所有四个车轮都与地面失去接触的升高位置。然后可以借助转盘将车辆旋转180
°
,例如用于执行“u形转弯”。机动车还配备有行驶装置,该行驶装置包括四个单独的“支脚”,这些“支脚”旨在通过围绕将它们彼此连接的相应枢轴枢转多个板和臂来实现行驶运动。一方面,这种“行驶的”前进运动在控制技术方面很复杂,并且几乎不可能在不平坦或光滑的地面上实现。这种前进运动还导致机动车的强烈摇摆,这降低了车辆乘员的舒适度。
7.总体而言,现有技术中所示的装置在使用中通常不是很可靠或以复杂且昂贵的方式实现,特别是车辆底部上仅有的少量可用安装空间被完全占用和/或离地间隙受到很大
影响。此外,所描述的装置也不适用于总重量超过几吨例如卡车的重型机动车的前进运动,因为运动的、特别是可伸展和可枢转的构件不适合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横向力和弯矩。


技术实现要素:

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并实现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拖车或机动车的前进运动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尤其还能够将重型车辆、特别是重量至少为数吨的重型拖车或重型机动车例如卡车、越野车辆、履带式车辆或其他商用车辆或拖车从卡住状态中解放出来、克服障碍物并进一步提高整体机动性。
9.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装置、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提升装置的车辆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
10.根据本发明的在开头更详细描述的类型的提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一个或多个导轨以及在所述导轨中线性引导的一个或多个导杆,其中,所述导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并且所述导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从而在升高的车辆位置,所述导轨可以与所述车辆一起相对于地面线性地、特别是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运动,并且在降低的车辆位置,所述导杆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一起相对于地面线性地、特别是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运动。
11.然而替代地,根据本发明,所述导杆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车辆并且所述导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从而在升高的车辆位置,所述导杆可以与所述车辆一起相对于地面线性地、特别是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运动,并且在降低的车辆位置,所述导轨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一起相对于地面线性地、特别是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运动。
12.根据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和支承结构,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轨和在其中引导的导杆。仅导轨(或替代地,导杆)连接到车辆本身、优选连接到其底部或车辆的另一支承构件。其可以设计为固定的,但也可以设计为可拆卸的,以便之后改装车辆或也在维修的情况下进行组装和拆卸。也可以通过适配器件进行间接连接。
13.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线性致动器如液压或气动缸、电动可伸展致动器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线性致动器原理驱动,使得车辆能够从其中车辆以其车轮、履带或其他驱动装置放置在地面上的降低的车辆位置(也是操作位置)升高到其中车轮、履带或其他驱动装置不与地面接触的升高的车辆位置或再下降到车轮、履带或其他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不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升高的位置。为了前进运动车辆,至少一个提升单元连接到支承结构的一个或多个导杆(或者替代地,导轨)。导杆在导轨中可运动地引导,并且可以与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一起相对于导轨并因此也相对于车辆运动。根据支承结构的定向,因此能够实现提升单元相对于车辆沿着平行于底部的平面的方向、尤其是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车辆横向方向y的线性偏移。
14.根据本发明,在升高的车辆位置,导轨和导杆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导轨和紧固在其上的车辆相对于地面的偏移,而支撑在地面上的提升单元以及导杆本身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其原始位置。相反,在车辆放置在地面上的下降的车辆位置,导轨和导杆之间的相对运动
导致导杆连同紧固在其上的提升单元相对于地面的偏移,而车辆与导轨一起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其原始位置。
15.通过这种方式,车辆可以通过反复提升、偏移、降低而前进运动,而无需动用车辆自身的驱动。以这种方式,车辆可以有利地从“卡住”的位置解放和/或运动越过障碍物。同样有利地,通过在导轨中引导的导杆实现提升装置能够实现特别稳定的设计,由此可以吸收高横向力和/或高弯矩,从而使得重量至少为几吨的特别重型车辆,如卡车、越野车、履带式车辆或其他商用车辆或商用拖车也可以提升和前进运动。
16.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并且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
17.提升装置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导轨和一个或多个导杆,它们平行于所述车辆纵向方向x和/或平行于所述车辆横向方向y定向,使得所述导杆在所述导轨中沿着所述车辆纵向方向x线性引导和/或沿着所述车辆横向方向y线性引导。
18.优选地,多个、特别是两个具有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x并且彼此平行地在其中引导的导杆的导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车辆,以便能够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可选择地向前或向后前进运动车辆。附加地或替代地,多个、特别是两个具有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y并且彼此平行地在其中引导的导杆的导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车辆,以便能够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横向前进运动车辆。
19.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还有利的是,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支承结构具有分别带有在其中引导的导杆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定向的导轨,其中,所述导轨通过轨道连接件和所述导杆通过杆连接件彼此连接以形成可线性伸出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轨道连接件可以相对于所述杆连接件运动。
20.通过轨道连接件或杆连接件将两个导轨和其中引导的两个导杆以框架的方式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支承结构吸收横向力和/或弯矩的能力。通过杆连接件相互连接的导杆可以借助优选位于其中间的例如设计为液压缸或气动缸或电动驱动的线性致动器“抽屉状地”伸展。
21.如果导杆设置在导轨内,并且所述导轨的至少两个内壁设计为所述导杆在施加相应的力的情况下支撑在其上的支撑面或滑动面,这对于该功能也是有利的。
22.例如,导轨可以设计为具有矩形、圆形或其他合适横截面的完全封闭或部分开放的管或支承件。在导轨内部引导的导杆具有互补的横截面并且根据作用力和/或力矩的方向支撑在导轨的相应内壁上。如果支承结构例如在降低的车辆位置“悬挂”在车辆下方,提升单元的重力起作用,在升高的车辆位置,车辆本身的重力向地面方向作用。导杆可以支撑在导轨的上下内壁上。导轨的在车辆的操作位置在时间上,即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定向的内壁横向支撑导杆并因此防止导杆在导轨中的倾斜。同时,导轨的内壁也作为导杆在伸展和缩回时滑动的滑动面。
23.通常,至少一个提升单元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布置在支承结构下方。然而,为了节省离地间隙,有利的实施例还规定,至少一个提升单元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x沿着支承结构定向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导杆,即支承结构和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布置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中,其中提升单元或者在相互相邻的导轨之间延伸,或者并排靠着一个或多个导杆设置。
24.通过将提升单元在与支承结构的平面中布置在支承结构的前面或后面或之间或
旁边,提升装置沿着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的整体范围可以减小,以便例如也能够安装在离地间隙很小的车辆上。
25.可能的是,一个或更多个提升单元仅布置在车辆纵向侧或车辆横向侧,其中,车辆然后可以沿着提升方向h从降低的车辆位置运动到仅部分升高的车辆位置。
26.通过仅提升车辆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特别是前轮或后轮、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继续放置在地面上,车辆可以通过伸展导杆像独轮车状前进运动,其中提升单元在一车辆侧上支撑在地面上,而放置在地面上的轮子、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搁在相应的另一车辆侧上在地面上滚动或滑动。通过这种实施例变型可以提升和前进运动更大的载荷,因为支承结构和提升单元都只承载部分车辆重量。
27.尤其是结合上述实施例变型,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与一个或更多个导杆或一个或更多个导轨的连接有利地设计为不可运动的,使得提升方向h始终基本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定向。
28.当车辆仅在一个例如前部或后部车辆纵向侧升高时,车辆围绕布置在相对的车辆纵向侧上的横向轴旋转或枢转,车辆被倾斜地放置或车辆被倾斜。由于提升单元与支承结构、更准确地说是导杆的刚性或不可运动的连接,最初垂直于地面定向的提升方向h也“旋转”并且始终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延伸,车辆被平移提升。这样的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9.在行驶期间,为了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替代设计方案,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与一个或更多个导杆或一个或更多个导轨的连接借助接头实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在运输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和/或旋转。
30.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和导杆或导轨也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枢转缸相互连接。通过操控枢转缸,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围绕接头轴从其中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例如布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装载空间中和/或装载区上的运输位置枢转到其中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定向用于升高和降低车辆的操作位置或从操作位置枢转到运输位置。取决于预定的空间关系,可能有利的是,接头轴沿着或平行于导轨或导杆延伸,或者横向或垂直于它们定向。
31.例如在正常车辆运行期间使提升装置能够布置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特别紧凑或节省空间的运输位置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变型通过将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和/或支承结构、特别是提升缸、提升引导件、导轨、导杆、轨道线性致动器和/或竖转缸的一个或更多个构件设计成可伸缩的来实现,使得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在运输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线性运动和/或车辆可以在升高的车辆位置相对于地面线性运动。
32.特别地,导轨和/或导杆的伸缩式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装置的更容易的运输,而且有助于车辆的前进运动。通过提升单元的伸缩构造可以在运输位置节省额外的空间。结合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借助接头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导杆或一个或更多个导轨的实施例,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例如首先从运输位置线性伸展,并且然后围绕接头轴枢转到操作位置。
33.为了获得额外的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变型的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具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将至少一个提升单元锁定在缩回、完全伸展或部分伸展位置。
34.在负载特别重的情况下,在借助支承结构偏转车辆时,非常大的力作用到完全或部分伸展的提升单元上。为了减轻提升单元的负载,其可以设计有锁定装置,例如齿部,该
锁定装置根据需要将提升单元锁定在期望的伸展位置。
35.最后,还有利的是,支承结构被设计用于直接或间接紧固在车辆的车辆底部的一个或更多个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上,其中,与所述支承结构连接的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的至少一个壁设计为支撑面或滑动面,所述支承结构的导杆在施加相应的力时支撑在其上。
36.在该设计方案中,要利用待前进运动的车辆本身的车辆底部的、特别是那里的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的承载能力。纵向和/或横向支承件的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向下的向地面方向定向的壁可以为此代替导轨的内壁作为支撑面和/或滑动面。在这种情况下,导轨是部分开放的,例如设计为u型型材。特别地,该实施例变型适用于设计具有较低总重量的装置,以便例如不超过车辆的允许负载能力。
37.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机动车或拖车,其具有根据上述设计方案变型之一的提升装置,其中,支承结构的一个或更多个导轨以固定或可拆卸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车辆,其中,在车辆底部处和/或车辆顶部处和/或与车辆装载区和/或与车辆框架和/或在车身上进行紧固。
38.优选地,提升装置以固定的或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车辆的支承构件,但是仍然可以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特别是车辆下方。该装置的各个构件、特别是驱动元件和/或燃料箱,以及相关的控制和/或调节装置也可以容纳在装载空间、客舱或车辆的装载区内。
39.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支承结构的一个或更多个导轨紧固在所述车辆的车辆底部的一个或更多个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上,其中,与所述支承结构连接的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的至少一个壁设计为支撑面或滑动面,所述支承结构的导杆在施加相应的力时支撑在其上。
40.在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不具有导杆可以沿着其滑动的平坦延伸的滑动面的情况下,可以有利地设置适配器结构,该适配器结构布置在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与导杆或导轨之间。适配器结构的面向导杆或导轨的一侧优选地具有笔直且平坦的滑动面,其他侧可以支撑在纵向支承件和/或横向支承件上并且优选地设计成与其走向互补。
41.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车辆操作,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提升单元设置在车辆的装载空间中的运输位置中和/或在装载区上和/或在车顶上和/或马达盖上和/或在行李箱盖上和/或在车辆前部处和/或在车辆后部处和/或在车辆的侧面。
42.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借助支承结构在运输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和/或枢转以用于前进运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和/或支承结构的一个或更多个构件设计为伸缩式的和/或至少一个提升单元通过接头可枢转或可旋转地连接到支承结构。当所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设置在车辆前部和/或车辆后部时,接头使至少提升单元能够旋转到运输位置,以便避免在驾驶时妨碍视线。
43.最后,本发明的开头陈述的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借助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的提升装置前进运动车辆、尤其是机动车或拖车的方法来实现。
44.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借助提升装置的至少一个提升单元沿着提升方向从车辆在地面上的降低的车辆位置提升到完全或部分提升的车辆位置,在升高的车辆位置借助所述提升装置的支承结构的可相互运动的导轨和导杆相对于地面偏移,并且借助所述提升装置的至少一个提升单元从完全或部分升高的车辆位置降低到降低的车辆位置。
45.可选地,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可以借助支承结构从运输位置伸展到操作位置和/或借助连接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和支承结构的接头从运输位置枢转到操作位置。在车辆前进运动之后,至少一个提升单元当然可以相应地从操作位置枢转和/或缩回到运输位置。
附图说明
46.基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细节、特征、特征(子)组合、优点和效果由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得出。附图中:
4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两个导轨、两个导杆以及两个提升单元处于完全缩回的位置;
48.图2示出了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导轨和导杆以及提升单元处于完全伸展的位置;
49.图2a示出了设置为根据图1和2的提升单元的可选组分的示例性锁定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50.图2b示出了图2a的锁定装置的放大的细节的示意性透视图;
51.图3示出了用于前进运动车辆的提升装置的示例性运动顺序的示意图;
52.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提升单元布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导轨之间;
53.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和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前进运动车辆的提升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54.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具有用于完全提升车辆以及用于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和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前进运动车辆的总共四个提升单元;
55.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支承结构紧固在车辆的横向支承件和纵向支承件上;
56.图7a示出了适配器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局部截面;
57.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紧固在拖车上;
58.图9示出了在提升单元的下部区段处的牵引支脚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59.图10示出了在提升单元的下部区段处的牵引支脚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60.图11示出了在提升单元的下部区段处的牵引支脚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61.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两个竖直提升单元的提升装置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62.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具有两个可以围绕相应的接头轴线枢转和/或旋转的竖直提升单元;
6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具有两个可枢转和/或可旋转的垂直提升单元,其中,相应的接头轴线平行于支承结构定向,
以及
64.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运输位置的提升装置的第十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65.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相同的元件总是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通常只描述一次。所示的实施例变型大部分关于它们的纵向轴线并且部分关于它们的横向轴线对称。为清楚起见,关于这些轴线镜像的元件在图中总是仅用附图标记标识一次。
具体实施方式
6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具有支承结构100和两个提升单元200。该视图从下方示出了提升装置10,即从地面400向车辆底部的方向看。两个提升单元200在此分配到相同的车辆纵向侧。支承结构100和提升单元200都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支承结构100具有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导轨110,它们通过轨道连接件130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相互连接。在此处设计为矩形管的导轨110中分别可移动地支承有互补的并且在此同样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导杆120。在(即使在完全缩回位置)从导轨110突出的连接区段121的区域中,导杆120通过杆连接件140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相互连接,使得支承结构100总体上以框架的方式设计。导轨110优选地沿着车辆500的车辆纵向方向x定向并且安装在车辆500上、特别是安装在其底部上和/或优选地安装在车辆500的支承构件上,使得在导轨110和车辆500之间的连接点可以承受由导轨110接收的部分车辆重量。如果在导轨110的连接点处没有车辆500的支承构件,则导轨110可以连接到属于提升装置10的支承适配器(未示出)。
67.在导轨110之间并且平行于导轨定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变型中例如为三个导轨线性致动器150,它们一端支撑在轨道连接件130上,另一端支撑在杆连接件140上。轨道线性致动器150例如可以设计为液压缸、气动缸、电动线性单元等,并且优选地由操作者或由控制单元和/或调节单元操控,以便将支承结构100从此处示出的完全缩回位置运动到部分或完全伸展位置(参见图2)。
68.在导杆120的相应连接区段121上各设置有一个提升单元200,其设置用于将车辆500从降低的车辆位置升高到升高的车辆位置以及反过来从升高的车辆位置降低到降低的车辆位置。提升单元200主要包括提升支承件211和可枢转运动地铰接的牵引支脚300,所述提升支承件布置在提升单元200的面向车辆500的上部区段210上,牵引支脚布置在提升单元200的面向地面400的下部区段220上。一个或更多个线性致动器230被支撑在提升支承件211和牵引支脚300上,以便伸展提升单元200。在此处所示的视图中,两个外侧的线性致动器230分别可枢转地紧固在提升支承件211的两个纵向侧端部处并且分别由位于其间的线性引导件231引导。线性引导件231用于吸收可能损坏线性致动器230的横向力和/或弯矩,并且与导轨110一样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特别是矩形、圆形、椭圆形、t形、u形、双t形等横截面形状。在提升单元200的下部区段220中,牵引支脚300可枢转地铰接到线性致动器230,以便能够补偿不平整和/或地面400中的坡度。为了增加地面400和牵引支脚300之间的摩擦力,牵引支脚具有牵引轮廓310。在此处所示的提升单元200的完全缩回位置,提升支承件211、线性致动器230和牵引支脚300都平行于支承结构100的导轨110以及导杆120定
向,由此减少了特别是在车辆500下方所需的安装空间。
69.图2示出了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从上面看,即从车辆500的方向向地面400的方向看。支承结构100和两个提升单元200在此均示出为处于完全伸展位置。由于在该实施方式中两个提升单元200仅设置在一个车辆纵向侧处,因此未示出的车辆500处于部分升高的车辆位置,即特别是车辆500的布置在一个纵向侧上的车轮、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悬挂”“在空中”,而车辆500的布置在另一纵向侧上的车轮、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继续放置在地面400上。实际提升方向h垂直于提升支承件211并且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延伸。
70.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示例性锁定装置260的示意性透视图,该锁定装置作为根据图1和2的提升单元200的可选组分设置,其中图2b示出了图2a的放大细节。
71.为了将提升单元200锁定在完全或部分伸展位置,布置在线性致动器230之间的线性引导件231可以设计有锁定装置260。锁定装置260在此例如设计为沿着线性引导件231的导杆延伸的齿部261。连接到线性引导件231的导轨的是齿锚定件262,该齿锚定件具有设计成与齿部261互补的配对齿。为了将齿锚定件262运动到啮合到齿部261中的位置并因此在必要时能够将提升单元200锁定在期望的伸展位置,致动器263、例如用于枢转或执行线性运动的电磁体连接到齿锚定件262。替代地,线性引导件231上的齿部261和/或齿锚定件262上的配对齿可以省去,并且可以仅通过静摩擦来锁定提升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想到将齿锚定件262安装在一个或更多个线性致动器230上。
72.例如,如果车辆被卡在未铺砌的地面上,则用于前进运动车辆500的示例性运动顺序参考图3示意性地描绘。首先,提升单元200、更准确地说是它们的线性致动器230被启动,由此牵引支脚300向地面400的方向平移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牵引支脚300可以以相同的速度伸展,或者每个牵引支脚300可以由操作员或具有存储的调节电子器件的连接的控制装置和/或调节装置单独操控,以便使它们相应的行程适应地面400的特性。车辆500处于降低的车辆位置并且完全在地面400上(位置3a)。具有布置在提升支承件211和牵引支脚300之间的线性致动器230的提升单元200在此纯示意性地表示并且可以设计在任意特别是上文或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一旦牵引支脚300放置在地面400上并且提升单元200进一步伸展,它们沿着提升方向h通过支撑在导轨110的内壁或接触面和/或滑动面上的导杆120将车辆在一侧或部分地提升到升高的车辆位置。提升方向h在这种情况下始终是平移的并且平行于车辆高度方向轴线z延伸(位置3b)。在提升期间,将车辆500保持在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y的水平定向以降低倾翻的风险可能是有利的。也由于该原因,与两个牵引支脚300相关联的线性致动器230可以由操作者单独操控。替代地,传感器系统也可以作为提升装置10的组分设置,其在提升期间通过调节电子器件自动定向车辆500。在车辆500已经升高之后,支承装置100通过由操作者或控制装置和/或调节装置启动轨道线性致动器150而伸展,由此将导杆120推出导轨110。由于牵引轮廓310,在地面400和牵引支脚300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使得牵引支脚不会相对于地面400运动。相反,车辆500沿着前进运动方向f运动期望的长度,该长度对应于导杆120伸出导轨110的长度(位置3c,图2)。优选地,车辆500的仍在地面400上的车轮、链条或其他驱动装置在其上滚动,由此前进运动车辆500所需的力减小。最后,车辆500首先通过缩回提升单元200再次降低(位置3d),并且通过借助轨道线性致动器150缩回支承结构100将提升装置10转移到其完全缩回位置(图1)。
73.所描述的过程可以任意多次重复以覆盖所需的距离。前进运动方向f也可以由于反转运动过程而反转。替代地,也可以考虑,车辆在纵向侧或横向侧两侧配备提升单元,由此可以将车辆转移到完全升高的车辆位置。为了在牵引支脚300和地面400之间产生最大的摩擦力,将提升单元200定位在靠近车辆重心或者如果可能的话在车辆重心下方是有意义的。
7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每提升单元200布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导轨110之间。与图1和图2中描述的实施方式相比,在此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升装置10具有总共四个相互平行定向的导轨110,它们分别具有在其中被引导的导杆120。布置在两个相邻导轨110之间的提升单元200通过平坦的u形连接件160间接连接到导杆120,更准确地说连接到它们的连接区段121。u形连接件160优选地紧固在导杆120面向车辆底部的一侧上,以便在导杆120下方产生用于容纳提升单元200的空间。u形连接件160和紧固在其上的提升单元200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总体范围理想地不应超过支承结构100的总体范围,使得该实施例变型需要特别少的离地间隙。替代地,为了稳定导轨110和导杆120,轨道连接件130和/或杆连接件140也可以将(除了这里所示的)所有的导轨110和/或所有的导杆120彼此连接。此外,在此处未示出的替代变型中,u形连接件160也可以连接到按照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两个导杆120的纵向侧上并且导杆120如叉子状延伸.两个提升单元200然后分别布置在“叉子”内部并且与支承结构100处于一个平面中。
7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实施方式允许车辆500不仅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前进运动,而且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前进运动。如在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中,支承结构100经由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定向的纵向导轨110a连接到车辆500。纵向导杆120a支承在纵向导轨110中并连接到杆连接件140。此外,用于横向运动170的子系统借助可在xy平面中旋转的旋转轴承171铰接在杆连接件140上。一个或更多个横向导轨110b紧固在旋转轴承171的可旋转侧上,其中分别支承有单独的横向导轨120b,该横向导杆可以从横向导轨110b的两侧伸出或缩回。在该变型中,两个提升单元200被紧固在横向导杆120b上并且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定向。
76.为了横向导杆120b从横向导轨110b的横向伸展,即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一个或更多个横向线性致动器172以其一端支撑在横向导轨110b上并且以其另一端支撑在横向导杆120b上并且例如设计为液压缸、气动缸、电动线性单元或根据另一线性驱动原理设计。通过定位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伸出和缩回横向导杆120b所需的所有构件,任意纵向侧伸展的状态可以与任意横向侧伸展的状态相互独立地组合。在升高的车辆位置,在车辆500的横向侧移动期间,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必须相对于纵向导轨110a是可相对旋转的,以避免其他情况下产生的可能导致构件损坏的材料应力。为了确保支承结构100相对于用于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的扭转角,在车辆500已经前进运动之后返回到其初始状态,可以设置有例如枢转线性致动器173和/或设计为推拉弹簧的枢转弹簧174和/或作为旋转马达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旋转轴承171的枢转马达175。所有三个变型都纯作为示例示出在附图中,尽管在实际实施中只应借助其中一个变型。在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通过支承结构100间接连接到车辆500。然而,也可以想到,将横向移动的子系统170直接连接到车辆500,并且支承结构100通过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间接连接(如图6所示)。
77.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具有总共四个提升单元200,它们分布在车辆500的两个纵向侧上以完全提升车辆500。此外,用于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同样设置在车辆500的两个纵向侧上,使得车辆500可以在完全升高的车辆位置既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又沿着车辆横向方向y运动。原则上,根据上面参考图5描述的实施例变型,基本上进行横向前进运动,即沿车辆横向方向y。然而,由于车辆500处于完全升高的车辆位置,因此不需要支承结构100与横向运动的子系统170之间的角度补偿,因此相应的构件例如旋转轴承171等也可以省略。
78.在图7中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此,支承结构100紧固在车辆500本身的纵向支承件510和横向支承件520上,由此使用其自己的承载能力,使得支承结构100可以相应设计地更小并且更轻。例如,导轨110和导杆120的横截面积可以选择得更小。可以从视图中获取支承结构作为示例,如其在某些车辆类型中使用的,例如卡车或越野车辆。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导轨110直接连接到支承结构,特别是车辆500的横向支承件520。两个提升单元200分别平行于导轨110横向布置,其中其相应的提升支承件211通过l形连接件180连接到在导轨110中引导的导杆120。当支承结构100伸展或缩回时,提升单元200通过滑动元件190沿着车辆500的纵向支承件510分别接触地滑动并被支撑在其上,由此车辆500的重量在升高的车辆位置静止在其自身的支承结构上。因此,纵向支承件510面向地面的一侧用作用于导杆120的支撑和/或滑动面,在此间接通过提升单元200的提升支承件211。滑动元件190包括与其摩擦伙伴结合的具有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系数的材料。适配器结构191可以有利地安装在车辆500的纵向支承件510和/或横向支承件520上(参见图7a),其面向滑动元件190的一侧具有直且平坦的滑动面,而其其余侧支撑在车辆底部的结构上和/或支撑在其支承结构上。当然也可以考虑将滑动元件190牢固地连接到纵向支承件510和/或可能的适配器结构191。
79.由于车辆500的支承结构能够几乎完全吸收由提升单元200传递的力和力矩,因此导轨110和导杆120可以在车辆500的相同伸展路径或偏移量的情况下比前述实施方式中设计地更短。然而,为了在导杆120从导轨110伸出的状态下并且同时在降低的、在地面400上的车辆500的情况下防止导杆120横向地、沿车辆横向方向y和/或向下地、向地面400的方向侧倾,导杆120分别具有向上的、向车辆底部方向开放的轨道延伸部111。轨道延伸部111的朝向车辆底部方向的上侧不具有引导和/或支撑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提升支承件211支撑在车辆500的纵向支承件510的面向地面400的下侧。
80.图7a示出了适配器结构191的实施例变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适配器结构191在此例如布置在车辆500的纵向支承件510和/或横向支承件520与导轨110和/或导杆120之间。适配器结构191的分配给车辆500的侧面有利地具有与纵向支承件510和/或横向支承件520互补的构造(在本示例中为阶梯状)。可选地,如上所述,可以设置滑动元件190(见图7)以降低摩擦系数。
81.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10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其紧固在车辆500、在此是具有牵引机和拖车的车辆组合上。当然,以上描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自身也可以连接到拖车而无需任何改变。原则上,拖车由于额外的重量并且因为它没有自己的驱动轴而降低了车辆500的机动性,在当前情况下,车辆被设计为与拖拉机和一个或更多个拖车的组合。该视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也利用了拖车的一些特性。因此拖车的牵
引杆530可以可伸出地设计为支承结构100,并且相应地具有其中支承有导杆120的一个或更多个导轨110(在本视图中为一个)。导杆120的连接区段121通过拖车离合器540间接地与牵引车连接和/或本身设计为拖车离合器540。导轨110连接到实际的拖车,从而由一个或更多个、这里是两个线性致动器150引起的导轨110和导杆120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牵引杆530的延长。根据上述实施例变型,两个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x定向的提升单元200直接且位置固定地紧固在拖车上、优选在其重心附近,即,提升单元间接通过拖车连接到导轨110并且可以与拖车一起通过可伸出的牵引杆530相对于牵引车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伸展。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y定向的另一提升单元200设置在拖车离合器540前面的导杆120的连接区段121上。横向定向的提升单元200被设计为具有提升线性致动器240的竖直提升单元201,其优选地垂直于导杆120布置并且被导杆120的连接区段121中的相应凹部250包围,或者支撑在该凹部处。提升线性致动器240例如可以实施为液压缸或气动缸或电动提升单元等,并且沿着其伸展方向提升导杆120的连接区段121。换言之,提升线性致动器240本身始终沿着提升方向h定向。
82.为了将卡住的牵引车辆转移到可操纵位置,根据图8中的第六实施方式,首先借助纵向定向的提升单元200提升拖车。然后,通过拖车离合器连接到牵引车的导杆120通过线性致动器150被推出导轨110,其中,牵引车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运动,而拖车相对于地面400位置固定地保持在提升的状态。在牵引车已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偏移后,通过缩回提升单元200再次降低拖车并且将导杆110推回导轨120中,由此理想地,拖车同时被拉向牵引车方向。如果拖车本身无法运动地卡在地面400中,则横向定向的提升单元200也可以被启动,由此其牵引支脚300被支撑在地面400上,使得牵引车在拖车被拉动时获得更大的稳定性。
83.不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提升单元200也可以分别设计为更简单构造的竖直提升单元,只要可用空间允许。当然也可以考虑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提升单元200,例如剪式提升机。在以下段落中更详细地解释牵引支脚300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每个解释的实施例既可以与根据实施例1至5之一的提升单元200组合,也可以与根据实施例6的设计为竖直提升单元的提升单元200组合或者甚至与另一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提升单元200,例如剪式提升机组合。
84.在图9中可以看到牵引支脚30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牵引支脚铰接在设计为竖直提升单元的提升单元200的下部区段220处。因此,牵引支脚300可以设计有一个或更多个、在此是两个地钻320,它们通过连接的钻机马达321驱动。钻机马达321又附接在保持装置322上并且经由该保持装置彼此连接。保持装置322安装在加压致动器323的一端处,该加压致动器可以设计为液压缸、气动缸或电动提升单元等。加压致动器323的另一端支撑在保持元件324上,该保持元件又连接到牵引支脚300。当旋转地钻320时,所需的加压压力通过加压致动器323产生,以便使地钻以牵引支脚300和地面400之间的最大化的牵引力钻入地面。牵引支脚300具有用于地钻320穿过的通孔325。地钻320和牵引轮廓310的组合允许提升单元200在几乎任何地面400上都特别稳定。
85.牵引支脚30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10中以示意性透视图示出。基本上,牵引支脚3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然而,在此,锤击牵引板330代替地钻320紧固在保持装置322上。优选地,锤击牵引板330由锤击致动器331驱动。锤击致动器331的作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锤或液压锤或气锤,并且将牵引板330驱动到地面
400中以增加牵引支脚300的牵引力超过牵引轮廓310的作用。
86.最后,可以从图11中看到提升单元200的下部区段220上的牵引支脚30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在此所示的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软地面400,因为牵引支脚300设计有所谓的低温喷嘴340,其出口开口设置在牵引支脚300面向地面400的一侧上。如果需要,只要牵引支脚300在地面400上,操作者可以引导制冷剂从出口开口流出。通过制冷剂渗透到软地面400中使其凝固甚至冻结,由此,牵引支脚300获得了增加的保持力。制冷剂可以保持在紧固在牵引支脚300上的低温罐341中,或者可以通过管连接和/或软管连接从额外的储存器供给到低温喷嘴340。作为制冷剂,例如冷和/或液化空气、其他冷和/或液化气体、固体二氧化碳以及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制冷剂是合适的。
87.图12至图15示出了提升装置10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应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提升单元200分别被设计为垂直于或几乎垂直于支承结构100定向并在操作位置指向地面400的方向的竖直提升单元201。
88.因此,图12示出了具有两个竖直提升单元201的提升装置10,竖直提升单元分别具有一个提升缸202,其两侧有两个平行于其延伸的提升引导件203。提升导向件203可以与提升缸202一起优选垂直地与提升方向h相反地向地面400的方向伸展,并且吸收在车辆500被提升和偏移时产生的弯矩。竖直提升单元201通过它们的第一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支承结构100,例如导杆120,并且在其第二端处具有相应的支撑在地面400上的牵引支脚300。在此对角线延伸的加强支柱204可以布置在两个竖直提升单元201之间和/或相应的竖直提升单元201和支承结构100之间,以便吸收在车辆500前进运动时出现的力。加强支柱204的定位在此作为示例示出,根据提升装置10的具体设计,加强支柱204也可以设置在任意其他位置以实现最佳的力吸收。可选地,支承结构100可以紧固在在此未示出的车辆500的底部、装载区、车顶、马达盖处、装载空间中或其他合适位置。竖直提升单元201优选地布置在车辆500的后部、前部或侧部。
89.图13所示的提升装置10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2的前述实施方式。此外,在相应的竖直提升单元201与支承结构100或导杆120之间分别设置有接头270。借助其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紧固在支承结构100、特别是导杆120上并且其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地紧固在相应的竖直提升单元201上的相应的枢转缸271,竖直提升单元可以围绕相应的接头轴在运输位置和在此所示的操作位置之间枢转或旋转。接头轴在此垂直于导杆120和导轨110的走向指向,使得竖直提升单元201在运输位置平行于它们定向并且在操作位置垂直于它们定向。
90.提升装置10的其中两个接头270的接头轴平行定向并且枢转缸271垂直于导杆120和导轨110定向的替代实施方式可以在图14中以枢转出的操作位置看到。为了使竖直提升单元201在围绕接头轴枢转或旋转时不会相互碰撞,一个或两个竖直提升单元201设计有容纳相应接头270的延长部205是有利的。在每竖直提升单元201使用一个延长部205的情况下,它们应该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在此处未示出的枢转入的运输位置中,竖直提升单元201则相应地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布置。替代地,也可以考虑,将竖直提升单元201沿导杆120的纵向方向相互错开地设置。为了吸收弯矩,竖直提升单元201可以具有相应的加强件206,该加强件然后通过自己的、与接头270齐平布置的第二接头272围绕同一接头轴壳枢转和/或可旋转地连接到支承结构100。
91.替代地,可以想到,但未在视图中示出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应的竖直提升
单元201围绕相应的接头270的接头轴可枢转和/或可旋转地支承,该接头轴垂直于导杆120定向并且从有支承结构100限定的平面突出或垂直于导杆120“直立”。
92.在提升装置10的所有前述实施方式中,将提升单元200、竖直提升单元201和/或支承结构100的一个或更多个构件设计成可伸缩的可能是有利的,使得提升装置10、特别是提升单元200或竖直提升单元201可以在紧凑型或空间节省的运输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也)线性地移动。
93.在图15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示例性设计方案,其中提升装置10示出为处于枢转入和缩回的运输位置。支承唯一的竖直提升单元201通过接头270可枢转和/或可旋转地连接到支承结构100的导杆120。竖直提升单元201的提升缸202和提升引导件203以及支承结构100的导杆120、导轨110和轨道线性致动器150也设计成可伸缩的,即可以同轴缩回和伸出,从而例如导杆120同时也起到导轨110的作用。如果需要,枢转缸271也可以设计成可伸缩的。所示的设计方案允许提升装置10在所示的运输位置的特别节省空间的布置,以便将提升装置10也布置或安装在特别狭窄的安装空间中,例如汽车的行李箱中。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特定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组合。例如,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用两个或四个或任意其他数量的提升单元200、201来实现。示例牵引支脚300或提升单元200、201的不同设计可以与任意实施例组合。有利地,提升单元200、201相对于支承结构100的定位和/或支承结构100在车辆500上的紧固可以适配车辆500的相应空间规格。
94.附图标记列表
95.10
ꢀꢀꢀꢀꢀꢀꢀ
提升装置
96.100
ꢀꢀꢀꢀꢀꢀ
支承结构
97.110
ꢀꢀꢀꢀꢀꢀ
导轨
98.110a
ꢀꢀꢀꢀꢀ
纵向导轨
99.110b
ꢀꢀꢀꢀꢀ
横向导轨
100.111
ꢀꢀꢀꢀꢀꢀ
轨道延伸部
101.120
ꢀꢀꢀꢀꢀꢀ
导杆
102.121
ꢀꢀꢀꢀꢀꢀ
导杆的连接区段
103.120a
ꢀꢀꢀꢀꢀ
纵向导杆
104.120b
ꢀꢀꢀꢀꢀ
横向导杆
105.130
ꢀꢀꢀꢀꢀꢀ
轨道连接件
106.140
ꢀꢀꢀꢀꢀꢀ
杆连接件
107.150
ꢀꢀꢀꢀꢀꢀ
轨道线性致动器
108.160
ꢀꢀꢀꢀꢀꢀ
u型连接件
109.170
ꢀꢀꢀꢀꢀꢀ
横向运动的子系统
110.171
ꢀꢀꢀꢀꢀꢀ
旋转轴承
111.172
ꢀꢀꢀꢀꢀꢀ
横向线性致动器
112.173
ꢀꢀꢀꢀꢀꢀ
枢转线性致动器
113.174
ꢀꢀꢀꢀꢀꢀ
枢转弹簧
114.175
ꢀꢀꢀꢀꢀꢀ
枢转马达
115.180
ꢀꢀꢀꢀꢀꢀ
l型连接件
116.190
ꢀꢀꢀꢀꢀꢀ
滑动元件
117.191
ꢀꢀꢀꢀꢀꢀ
适配器结构
118.200
ꢀꢀꢀꢀꢀꢀ
提升单元
119.201
ꢀꢀꢀꢀꢀꢀ
竖直提升单元
120.202
ꢀꢀꢀꢀꢀꢀ
提升缸
121.203
ꢀꢀꢀꢀꢀꢀ
提升引导件
122.204
ꢀꢀꢀꢀꢀꢀ
加强支柱
123.205
ꢀꢀꢀꢀꢀꢀ
延长部
124.206
ꢀꢀꢀꢀꢀꢀ
加强件
125.210
ꢀꢀꢀꢀꢀꢀ
提升单元的上部区段
126.211
ꢀꢀꢀꢀꢀꢀ
提升支承件
127.220
ꢀꢀꢀꢀꢀꢀ
提升单元的下部区段
128.230
ꢀꢀꢀꢀꢀꢀ
线性致动器
129.231
ꢀꢀꢀꢀꢀꢀ
线性引导件
130.240
ꢀꢀꢀꢀꢀꢀ
提升线性致动器
131.250
ꢀꢀꢀꢀꢀꢀ
凹部
132.260
ꢀꢀꢀꢀꢀꢀ
锁定装置
133.261
ꢀꢀꢀꢀꢀꢀ
齿部
134.262
ꢀꢀꢀꢀꢀꢀ
齿锚定件
135.263
ꢀꢀꢀꢀꢀꢀ
致动器
136.270
ꢀꢀꢀꢀꢀꢀ
接头
137.271
ꢀꢀꢀꢀꢀꢀ
枢转缸
138.272
ꢀꢀꢀꢀꢀꢀ
第二接头
139.300
ꢀꢀꢀꢀꢀꢀ
牵引支脚
140.310
ꢀꢀꢀꢀꢀꢀ
牵引轮廓
141.320
ꢀꢀꢀꢀꢀꢀ
地钻
142.321
ꢀꢀꢀꢀꢀꢀ
钻机马达
143.322
ꢀꢀꢀꢀꢀꢀ
保持装置
144.323
ꢀꢀꢀꢀꢀꢀ
加压致动器
145.324
ꢀꢀꢀꢀꢀꢀ
保持元件
146.325
ꢀꢀꢀꢀꢀꢀ
通孔
147.330
ꢀꢀꢀꢀꢀꢀ
锤击牵引板
148.331
ꢀꢀꢀꢀꢀꢀ
锤击致动器
149.340
ꢀꢀꢀꢀꢀꢀ
低温喷嘴
150.341
ꢀꢀꢀꢀꢀꢀ
低温罐
151.400
ꢀꢀꢀꢀꢀꢀ
地面
152.500
ꢀꢀꢀꢀꢀꢀ
车辆
153.510
ꢀꢀꢀꢀꢀꢀ
纵向支承件
154.520
ꢀꢀꢀꢀꢀꢀ
横向支承件
155.530
ꢀꢀꢀꢀꢀꢀ
牵引杆
156.540
ꢀꢀꢀꢀꢀꢀ
拖车离合器
157.f
ꢀꢀꢀꢀꢀꢀꢀꢀ
前进运动方向
158.h
ꢀꢀꢀꢀꢀꢀꢀꢀ
提升方向
159.x
ꢀꢀꢀꢀꢀꢀꢀꢀ
车辆纵向方向
160.y
ꢀꢀꢀꢀꢀꢀꢀꢀ
车辆横向方向
161.z
ꢀꢀꢀꢀꢀꢀꢀꢀ
车辆高度方向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