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和后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5879发布日期:2022-09-28 02: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后门和后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后门和后窗玻璃。


背景技术:

2.在掀背式机动车等一部分车辆中,尾门有时是树脂制的。该情况下,为了提高尾门的刚性,已知在后门开口部的周边部设置金属加强框等加强件的构造。此外,安装于尾门的后窗玻璃有时配置有除雾器或天线等导体。在安装于这种尾门上的后窗玻璃中,已知在与金属主体相接的金属加强框上使从除雾器分支的辅助元件电容耦合从而高增益地接收fm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566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但是,加强件的形状或大小因其型号而不同。因此,取决于加强件的形状等,有时即使调谐天线也无法获得充分的天线增益。
5.本发明提供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本公开提供一种后门,其为具有开口部的后门,其包括树脂制外板、树脂制内板、配置于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的金属制加强件、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后窗玻璃,所述后窗玻璃具有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汇流条、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第1汇流条隔开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2汇流条、在所述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2汇流条之间进行连接的多条电热线的除雾器、与所述除雾器连接的辅助元件、以被所述除雾器和所述辅助元件包围的方式配置的天线。
7.此外,本公开提供一种后窗玻璃,其为能够以覆盖在具有金属制加强件的树脂制后门上形成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后门的后窗玻璃,其具有具备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第1汇流条、在与所述第1方向成直角的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汇流条隔开配置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第2汇流条、在所述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2汇
流条之间进行连接的多条电热线的除雾器、与所述除雾器连接的辅助元件、以被所述除雾器和所述辅助元件包围的方式配置的天线。发明效果
8.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提供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
附图说明
9.图1所示为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所示为高频电流分布的一例。图3所示为第2实施方式的后门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所示为从汇流条到辅助元件的元件端为止的长度a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例。图5所示为天线与辅助元件的最短距离d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例。图6所示为间隙长度e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图中各部分的比例可能与实际比例不同。在平行、直角、正交、水平、垂直、上下、左右等方向上可具有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的偏差。另外,角部形状不限于直角,也可以是带圆弧的弓形。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分别表示与x轴平行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互正交。xy平面、yz平面、zx平面分别表示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
11.图1所示为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所示的后门100为以可开关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后部的树脂制开关体,其具有用于识别车辆后方的开口部11。后门100具有树脂制外板12、树脂制内板13、配置于外板12与内板13之间的金属制加强件14、覆盖开口部11的后窗玻璃15。
12.另外,图1为从车外侧的视角显示取下外板12后的后门100的俯视图。x轴方向基本对应于车宽方向(水平方向),y轴方向基本对应于车辆的上下方向(铅锤方向)。上下方向是第1方向的一个示例,水平方向是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个示例。此外,图1所示的各部的形状为一个示例,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图示的形状。
13.外板12和内板13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而成。外板12相对于内板13设置于车外侧(更详细而言,车辆后方侧)。
14.加强件14是增强后门100的金属部材,其提升后门100的刚性。加强件14以从周围包围开口部11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安装于内板13与外板12的一者或两者。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加强件14安装于内板13,位于后窗玻璃15与内板13(z轴方向)之间。
15.加强件14由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其由左右(车宽方向)分离
的多个部件(左加强件14a与右加强件14b)构成。左加强件14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在开口部11的左侧区域延伸的左加强件部14aa、在水平方向上在开口部11的上方区域从左加强件部14aa的上端部向右延伸的左上加强件部14ab。右加强件14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在开口部11的右侧区域延伸的右加强件部14ba、在水平方向上在开口部11的上方区域从右加强件部14ba的上端部向左延伸的右上加强件部14bb。左加强件部14aa和右加强件部14ba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加强件部的一个示例。左上加强件部14ab和右上加强件部14bb为与纵加强件部连接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横加强件部的一个示例。
16.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左加强件部14aa和左上加强件部14ab可以由同一部件形成,也可以例如由2种以上的部件连结而形成。此外,左加强件14a可以分离成多个部件,例如左加强件部14aa与左上加强件部14ab也可以分离。此外,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左加强件14a的至少一部分与后窗玻璃15或开口部11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7.同样,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右加强件部14ba和右上加强件部14bb可以由同一部件形成,也可以例如由2种以上的部件连结而形成。此外,右加强件14b可以分离成多个部件,例如右加强件部14ba与右上加强件部14bb也可以分离。此外,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右加强件14b的至少一部分与后窗玻璃15或开口部11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8.后窗玻璃15为以覆盖形成于树脂制后门100的开口部11的方式安装于后门100的窗玻璃。后窗玻璃15相对于内板13安装于车外侧(该示例中为z轴方向的正侧)。
19.后窗玻璃15具备除雾器20、天线40和辅助元件30。
20.除雾器20为除去后窗玻璃15的雾的通电加热式导体图案。除雾器20具备在后窗玻璃15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电热线23、对多条电热线23进行供电的多条汇流条21、22。多条电热线23为以相互并行的方式在后窗玻璃15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加热线,在第1汇流条21与第2汇流条22之间进行连接。
21.第1汇流条21为在上下方向上从上端部21a向下端部21b为止延伸的带状电极,其比多条各电热线23更宽。第2汇流条22为在水平方向上与第1汇流条21隔开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从上端部22a向下端部22b为止延伸的带状电极,其比多条各电热线23更宽。若在多条汇流条21、22之间施加电压,则多条电热线23通电而发热,从而除去后窗玻璃15的雾。
22.天线40为以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包围的方式配置的导体。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天线40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形成的闭环所包围。
23.天线40以能够收发(发送、接收或其两者)规定频带f1的电波的方式形成,其在频带f1的频率下共振。天线40的形状适合于收发频率在30mhz~300mhz的vhf(甚高频)带的电波。vhf带中包含的频带有fm广播信号的频带(76mhz~108mhz)、dab band iii的频带(174mhz~240mhz)等。此外,天线40的形状可以是能够收发频率在300mhz~3ghz的uhf(超高频)带的电波的那种,也可以是能够收发3ghz~6ghz的频带的电波的4glte天线或5g(sub6)天线。
24.辅助元件30为与除雾器20连接的线状导体,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其与除雾器20的电热线23a连接。电热线23a为多条电热线23中最靠近天线40的电热线,在该示例中为多条电热线23中位于最上侧的电热线。辅助元件30可以具有除去后窗玻璃15的雾的电热线的功能,也可以是不具有该电热线的功能的导线。
25.辅助元件30具有作为与除雾器20连接的部位的第1元件端61、作为与除雾器20连
接的部位的第2元件端62。辅助元件30为从第1元件端61到第2元件端62为止的元件,其对天线40的天线增益的增加进行辅助。
26.辅助元件30具有包含与后窗玻璃15或除雾器20的中心线16相交的点的中间部60。中间部60为辅助元件30中第1元件端61与第2元件端62之间的部分。中心线16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线,特别是相当于在俯视时呈轴对称的后窗玻璃15或除雾器20的对称轴。辅助元件30相对于中心线16可以是轴对称的,也可以不是轴对称的。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将中间部60作为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辅助元件30与加强件14不重叠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27.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天线40以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包围的方式配置。通过增加辅助元件30,使得天线40的天线容量增加,因此天线40的共振频率能够向低频侧迁移。另一方面,若存在加强件14,则天线40的天线增益下降。因此,即使天线40的天线增益因加强件14的存在而下降的频带(谷)在使用频带内,还是能够通过增加辅助元件30来使谷从使用频带中迁移出来。例如,辅助元件30可以使因加强件14的存在而产生的谷迁移到相较于使用频带的低频侧,也可以使其迁移至高频侧。其结果为,天线40在频带f1处的平均天线增益提升。
28.辅助元件30例如具有沿加强件14延伸的导体部。沿加强件14延伸的导体部是指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与加强件14的表面部分或外缘部分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延伸的部分,更详细而言,是指与加强件14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包括大致平行)延伸的部分。图1例示了第1靠近部31和第2靠近部32作为沿加强件14延伸的导体部。第1靠近部31为沿加强件14延伸的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加强件14的左加强件14a。第2靠近部32为沿加强件14延伸的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加强件14的右加强件14b。
29.辅助元件30由于具有靠近加强件14的靠近部而与加强件14电容耦合。靠近部是指,辅助元件30中和加强件14隔开与加强件14能够发生电容耦合的距离的元件部。例如,能够发生电容耦合的距离为大于0mm且50mm以下,可以是大于0mm且30mm以下。尽管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辅助元件30的靠近部与加强件14重叠,但是只要是以能够发生电容耦合的距离进行配置,则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其也可以不重叠。
30.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辅助元件30具有沿左加强件14a延伸的第1靠近部31、沿右加强件14b延伸的第2靠近部32。第1靠近部31为第1汇流条21和第2汇流条22中与第1汇流条21相距较近的第1导体部的一个示例。第2靠近部32为第1汇流条21和第2汇流条22中与第2汇流条22相距较近的第2导体部的一个示例。
31.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天线40以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包围的方式配置,辅助元件30具有沿加强件14延伸的靠近部。籍此,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假想在从中间部60经由第1靠近部31和第1汇流条21到下端部21b为止的第1路径(以下也称为"路径l1")上形成有全长为λ/2的第1偶极天线71(参照图2)。下端部21b是作为第1汇流条21中与第1靠近部31相距最远的端部的第1端部的一个示例。λ表示天线40接收的规定频带的电波在空气中的波长。同样,假想在从中间部60经由第2靠近部32和第2汇流条22到下端部22b为止的第2路径(以下也称为"路径l2")上形成有全长为λ/2的第2偶极天线72(参照图2)。下端部22b是作为第2汇流条22中与第2靠近部32相距最远的端部的第2端部的一个示例。另外,路径l1的端部(与中间部60相反一侧的端部)可以不是第1汇流条21的下端部21b,而是多条电热线23中与第1靠近部31相距最远的电热线上的任意一点。同样,路径l2的端部(与中间部60相反
一侧的端部)可以不是第2汇流条22的下端部22b,而是多条电热线23中与第2靠近部32相距最远的电热线上的任意一点。
32.因此,天线40不仅能够接收天线40自身所接收的频带f1的电波,还能够通过除雾器20的电热线23a获得第1偶极天线71所接收的频带f1的电波,因此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而且,天线40能够通过除雾器20的电热线23a获得第2偶极天线72所接收的频带f1的电波,因此频带f1的天线增益进一步提升。
33.这样,根据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另外,即使将图1所示的构造上下反转或左右反转,也能够实现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
34.天线40具有供电部41、与供电部41连接的天线元件42。天线元件42具有与除雾器20电容耦合的元件部42a。由于具有这样的元件部42a,因此天线40能够通过除雾器20的电热线23a高效获得第1偶极天线71接收的频带f1的电波和第2偶极天线72接收的频带f1的电波。籍此,频带f1的天线增益进一步提升。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元件部42a因沿电热线23a靠近而与电热线23a电容耦合。元件部42a与电热线23a的距离例如可以是30mm以下,可以是20mm以下,也可以是10mm以下。只要该距离大于0mm,其下限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3mm以上。
35.从供电部41取出通过天线40获得的接收信号。从供电部41取出的信号通过以能够与供电部41导通的方式连接的导电性部件传输至放大器(未图示)的输入部。作为该导电性部件的具体例,可列举av线或同轴电缆等供电线。放大器将从供电部41取出的信号放大,将放大的信号输出至搭载于车辆的未图示的信号处理电路。
36.在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供电线的情况下,同轴电缆的芯线(内部导体)与供电部41连接,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车身或以导电的方式连接于车身的金属部等接地(车身接地)连接。以导电的方式连接于车身的金属部例如可以是加强件14。此外,可以使用用于将放大器连接于供电部41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例如安装于供电部41。另外,放大器可以搭载于连接器上。另外,天线40可以是只有1个供电部41的所谓单极型天线,也可以是具有2个供电部41的双极型天线,其一者为同轴电缆的芯线,另一者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连接。
37.图2所示为高频电流分布的一个示例,颜色越深表示流过的高频电流越大。从与接地于车身的左加强件14a电容耦合的第1靠近部31向两侧(该情况下为下侧和右侧)延伸的线状导体部分起到在频带f1共振的第1偶极天线71的作用。同样,从与接地于车身的右加强件14b电容耦合的第2靠近部32向两侧(该情况下为下侧和左侧)延伸的线状导体部分起到在频带f1共振的第2偶极天线72的作用。
38.图2中,从中间部60到下端部21b为止的路径l1为包含第1导电路径(以下也称为"导电路径cl1")的路径。导电路径cl1为至少包含沿左加强件14a延伸的第1靠近部31的路径。此时,导电路径cl1的长度相当于第1偶极天线71的长度。同样,从中间部60到下端部22b为止的路径l2为包含第2导电路径(以下也称为"导电路径cl2")的路径。导电路径cl2为至少包含沿右加强件14b延伸的第2靠近部32的路径。此时,导电路径cl2的长度相当于第2偶极天线72的长度。
39.将天线40接收的规定频带f1的电波在空气中的波长设为λ,将后窗玻璃15的波长缩短率设为k。此时,若导电路径cl1与导电路径cl2中,至少一个导电路径的长度l在0.90
×
λ/2
×
k以上1.10
×
λ/2
×
k以下,则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从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这一点来说,至少一个导电路径的长度l优选0.92
×
λ/2
×
k以上1.08
×
λ/2
×
k以下,更优选0.94
×
λ/2
×
k以上1.06
×
λ/2
×
k以下。
40.图1中,若第1靠近部3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加强件部14aa延伸的第1纵靠近部33,则在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同样,若第2靠近部3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右加强件部14ba延伸的第2纵靠近部34,则在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第1纵靠近部33为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加强件部延伸的纵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左加强件14aa。第2纵靠近部34为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加强件部延伸的纵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右加强件14ba。
41.若第1靠近部31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左上加强件部14ab延伸的第1横靠近部35,则在收发水平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同样,若第2靠近部32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右上加强件部14bb延伸的第2横靠近部36,则在收发水平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第1横靠近部35为沿横加强件部延伸的横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左上加强件14ab。第2横靠近部36为沿横加强件部延伸的横导体部的一个示例,其靠近右上加强件14bb。
42.若第1靠近部31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与左加强件14a重叠,则其在z轴方向上容易与左加强件14a电容耦合。籍此,其结合强度增大,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同样,若第2靠近部32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与右加强件14b重叠,则其在z轴方向上容易与右加强件14b电容耦合。籍此,其结合强度增大,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
43.若从第1纵靠近部33到下端部21b为止的导电路径的长度l
q1
在0.95
×
λ/4
×
k以上1.05
×
λ/4
×
k以下,则在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即,若第1纵靠近部33和第1汇流条21沿左加强件14a在上下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度(l
q1
)在上述范围内,则频带f1的垂直偏振波的天线增益提升。从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这一点来说,长度l
q1
优选0.96
×
λ/4
×
k以上1.04
×
λ/4
×
k以下,更优选0.97
×
λ/4
×
k以上1.03
×
λ/4
×
k以下。另外,长度l
q1
的始点可以是第1纵靠近部33的任意一点。长度l
q1
的终点可以不是第1汇流条21的下端部21b,而是多条电热线23中与第1靠近部31相距最远的电热线23f的任意一点。
44.若从第2纵靠近部34到下端部22b为止的导电路径的长度l
q2
在0.95
×
λ/4
×
k以上1.05
×
λ/4
×
k以下,则在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即,若第2纵靠近部34和第2汇流条22沿右加强件14b在上下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度(l
q2
)在上述范围内,则频带f1的垂直偏振波的天线增益提升。从收发垂直偏振波时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这一点来说,长度l
q2
优选0.96
×
λ/4
×
k以上1.04
×
λ/4
×
k以下,更优选0.97
×
λ/4
×
k以上1.03
×
λ/4
×
k以下。另外,长度l
q2
的始点可以是第2纵靠近部34的任意一点。长度l
q2
的终点可以不是第2汇流条22的下端部22b,而是多条电热线23中与第2靠近部32相距最远的电热线23f的任意一点。
45.若除雾器20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将多条电热线23短路的一或多条短路线,则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除雾器20具备在中心线16与第1汇流条2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将多条电热线23短路的短路线24、在中心线16与第2汇流条2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将多条电热线23短路的短路线25。另外,尽管图1中没有显示,但是除雾器20可以进一步具
的天线增益这一点来说,最短距离d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30mm以上,特别优选40mm以上,最优选50mm以上。最短距离d的上限值只要能够确保天线40的配置面积,就没有特别限定。
52.图3所示为第2实施方式的后门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其说明通过援引上述说明而省略。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后门200在间隙37位于中间部60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100不同。
53.辅助元件30包含隔着间隙37相互对向的第1辅助元件38和第2辅助元件39。即使间隙37存在于辅助元件30中,天线40仍以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包围的方式配置。另外,“天线40以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包围的方式配置”不仅包含除雾器20和辅助元件30形成闭环的构造,还包含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间隙37存在于多条辅助元件之间的构造。
54.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另外,即使将图3所示的构造上下反转或左右反转,也能够实现具备能够获得较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的后门和后窗玻璃。
55.若间隙37的长度e在300mm以下,则频带f1的天线增益提升。从提升频带f1的天线增益这一点来说,间隙37的长度优选200mm以下,更优选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50mm以下,特别优选20mm以下,最优选10mm以下。
56.此外,尽管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间隙37位于与中心线16相交的位置,但是间隙37也可以不与中心线16相交并位于与中心线16分开的位置。此外,在辅助元件30中,由于间隙37存在于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而不存在于在上下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因此特别容易使频带f1的垂直偏振波的天线增益得到提升。另外,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间隙37位于与中心线16相交的位置,中间部60相当于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辅助元件30与加强件14不重叠的部分和间隙37的部分。
57.图4所示为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100(参照图1)中从汇流条到辅助元件的元件端为止的长度a(参照图2)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个示例。长度a的不同是指辅助元件30和除雾器20的连接位置的不同。
58.图4中,"ref1"作为比较例显示从图1所示的构造中除去辅助元件30的情况。"ref2"作为参考例显示从图1所示的构造中除去加强件14和辅助元件30的情况。"a=260mm"显示图1所示的构造中第1元件端61直接连接于短路线24的上端24a且第2元件端62直接连接于短路线25的上端25a的情况。
59."a=80mm"和"a=260mm"显示第1元件端61在从第1汇流条21到0.3
×
w的范围内且第2元件端62在从第2汇流条22到0.3
×
w的范围内的情况。"a=0mm"显示第1元件端61与第1汇流条21连接且第2元件端62与第2汇流条22连接的情况。特别是在"a=80mm"和"a=0mm"的条件下,在俯视后窗玻璃15时,辅助元件30以至少与左加强件部14aa和右加强件部14ba重叠的方式配置,采取其间产生电容耦合的配置。
60.另外,后窗玻璃15的波长缩短率k=0.7时,fm广播信号的频率f1在频带(76mhz~108mhz)中在空气中的波长λ在2776mm~3945mm的范围内。上述内容中,(λ/2)
×
k在972mm~1381mm的范围内,(λ/4)
×
k在486mm~690mm的范围内。并且,在"a=80mm"和"a=0mm"的条件下,将包含在导电路径cl1和导电路径cl2的有利范围内的"(λ/2)
×
k"调整至972mm~1381mm,进一步将包含在导电路径l
q1
和导电路径l
q2
的有利范围内的"(λ/4)
×
k"调整为
486mm~690mm。此外,在"a=260mm"的条件下,路径l3调整为相当于(λ/2)
×
k的972mm~1381mm的范围。
61.从图4所示的数据中计算出,fm广播信号在频带内的各频率下的平均天线增益为ref1:-22.4[dbd]ref2:-14.7[dbd]a=260mm:-19.1[dbd]a=80mm:-14.0[dbd]a=0mm:-13.4[dbd]这样,与具有加强件14但不具有辅助元件30的ref1相比,在具有辅助元件30的情况下,fm广播信号在频带内的平均天线增益均得到提升。进一步,在第1元件端61与第1汇流条21连接且第2元件端62与第2汇流条22连接的情况下,获得了平均天线增益最高的结果。
[0062]
另外,在图4的测定中,图1所示的各部分的尺寸设为天线元件42的长度:280mm(纵80mm+横200mm)天线元件42与电热线23a的距离:5mm从中心线16到短路线24的水平距离:300mm从中心线16到短路线25的水平距离:295mm辅助元件30与加强件14的最短距离:12.6mmw:1138mmd:30mm
[0063]
图5所示为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100(参照图1)中天线40与辅助元件30之间的最短距离d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个示例。
[0064]
从图5所示的数据中计算出,fm广播信号在频带内的各频率下的平均天线增益为ref1:-22.4[dbd]ref2:-14.7[dbd]d=10mm:-15.6[dbd]d=30mm:-14.0[dbd]d=50mm:-13.7[dbd]即,获得的结果为,天线40与辅助元件30之间的最短距离d越长,平均天线增益越高。
[0065]
另外,在图5的测定中,除了在a=80mm进行固定以外,图1所示的各部分的尺寸设为与图4的测定相同。这样,由于具有辅助元件30,因此平均天线增益比ref1更高。此外,同样在d=10mm的条件下,通过采取a的值比80mm更短且辅助元件30、左加强件部14aa和右加强件部14ba的电容耦合更强的配置,能进一步提高平均天线增益。
[0066]
图6所示为第2实施方式的后门200(参照图3)中间隙37的长度e的不同所导致的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天线特性的一个示例。"e=0mm(无间隙)"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100(参照图1)的情况。
[0067]
从图6所示的数据中计算出,fm广播信号在频带内的各频率下的平均天线增益为ref1:-22.4[dbd]ref2:-14.7[dbd]
e=0mm:-14.0[dbd]e=10mm:-15.5[dbd]e=20mm:-15.5[dbd]e=100mm:-15.4[dbd]e=200mm:-16.1[dbd]
[0068]
这样,在具有辅助元件30的间隙37的情况下,平均天线增益也比ref1更高。此外,在图6的测定中,图1所示的各部分的尺寸中,设定a=80mm,d=30mm,但是在e=10mm~200mm的条件下,通过将a的值设为比80mm更短,进一步将d的值设为比30mm更长,能进一步提高平均天线增益。即,即使间隙37的长度e在一定程度上变大,也能够获得充分的平均天线增益。
[0069]
以上关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或置换等种种变形和改良。
[0070]
例如,元件的“端部”可以是元件延伸的起点或终点,也可以是快到该起点或终点前的导体部分,即起点附近或终点附近。此外,元件的“端部”可以形成有弯折或折返。“端部”可以包含“一端”、“其他端”、“前端部”、“末端部”或“开放端”。此外,元件彼此的连接部可以以具有曲率的方式连接。
[0071]
此外,天线元件和电极(供电部)例如可通过将含有导电性金属的糊料(例如银糊料等)印刷至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并烧结来形成。但是,天线元件和电极的形成方法不限于该方法。例如,天线元件或电极可以通过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或车外侧表面设置含有铜等导电性物质的线状体或箔状体来形成。或者,天线元件或电极可以通过粘接剂等贴付于窗玻璃,也可设置于窗自身的内部。
[0072]
例如,从安装角度来讲,电极(供电部)的形状例如优选正方形、大致正方形、长方形、大致长方形等方形或多边形。另外,电极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大致圆形、椭圆、大致椭圆形等圆形。
[0073]
另外,可以采用将形成天线元件和电极的至少任一种的导体层设置在合成树脂制膜的内部或其表面、将具有导体层的合成树脂制膜设置于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或车外侧表面的构造。此外,也可采用将形成有天线元件和电极中至少任一者的柔性电路基板设置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或车外侧表面的结构。
[0074]
虽然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或参照特定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本技术基于2021年3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48834,将其内容作为参照纳入本文。符号说明
[0075]
11开口部12外板13内板14加强件15后窗玻璃16中心线
20除雾器21第1汇流条21a,22a上端部21b,22b下端部22第2汇流条23,23a,23f电热线24,25短路线30辅助元件31,32靠近部33第1纵靠近部34第2纵靠近部35第1横靠近部36第2横靠近部37间隙38第1辅助元件39第2辅助元件40天线41供电部42天线元件42a元件部60中间部61第1元件端62第2元件端71,72偶极天线100,200后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