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0834发布日期:2023-10-05 17:0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车辆领域中的安全带,除特殊用途的车辆以外,大多数的车辆安全带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其中,至少有两个锚点或固定点是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另外一个点是锁扣,可以固定在座椅上,当然,也有将车辆安全带的三个点都固定在车身上的设计。车身上的固定点作为安全带的锚点,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并且不能松脱,以提供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给驾乘人的约束力,但过大的约束力又会给驾乘人员胸部产生伤害,所以就有了限力安全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将靠背放倒,乘员半躺或完全躺倒进行休息,若此时发生车辆正面碰撞,固定在车身结构上的传统安全带及气囊对乘员将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2、随着车辆智能化、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会部分解放或完全解放车内驾驶人员对驾驶过程的关注,车内的驾驶员、尤其副驾侧的乘员将有更多可能的坐姿。可以归纳出三种坐姿,1)正常驾乘坐姿,2)工作坐姿,3)休闲坐姿。具体正常驾乘坐姿是指驾乘人员完全关注车辆的行驶状况,一般座椅靠背调节座椅的设计位置,如25度左右;工作坐姿,驾乘人员将不关注车辆行驶状况,可以在车辆内进行工作或娱乐,座椅靠背调节到45度左右;而对于休闲坐姿,驾、乘人员彻底不关注车辆行驶,可以闭眼休息,座椅靠背调节到60度,甚至更大角度。

3、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座椅,尤其是前排座椅的靠背在调整角度后,座椅靠背通过座椅调角器将靠背角度锁止并固定,在发生碰撞时座椅靠背是不能进行转动的,交通事故的驾乘人员伤害统计分析表明,当发生不可避免的正面或侧面碰撞之后,现有技术或传统车辆安全约束系统,包括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很难有效地保护处于工作坐姿或者休闲坐姿的驾乘人员,甚至还会使得伤害更为严重。因为,现有的碰撞安全技术方案是仅针对于驾乘人员处于驾乘位置或根据座椅的设计位置而进行的碰撞安全伤害进行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

2、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框架、以及可相对于坐垫框架前后枢转的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随动系统包括:

3、设置在坐垫框架上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设有向外伸出的引导件;

4、设置在靠背框架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在枢轴处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板,并且设有以枢轴为圆心且半径为l的弧形引导槽,所述弧形引导槽包括相对的起始端部和终止端部;和

5、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构造成将第一板和第二板从不可枢转的锁定状态解锁至可枢转状态,并且包括安装至第一板的壳体、以及相对于壳体可动的解锁杆;

6、其中,在车辆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引导件和解锁杆分别位于弧形引导槽的起始端部和终止端部处,从而第一板和第二板处于不可枢转的锁定状态;

7、其中,当符合解锁条件时,解锁杆从弧形引导槽的终止端部撤出,从而第一板和第二板从不可枢转的锁定状态转变到可枢转状态,并且弧形引导槽能够顺着引导件从起始端部朝向终止端部行进,使得座椅靠背自动地向前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引导槽具有自由段,并且自由段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引导件的对应尺寸。

9、在一些实施例中,自由段设有由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衬套,以减小或控制引导件通过自由段的摩擦阻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引导槽还具有吸能段,并且吸能段的尺寸小于引导件的对应尺寸,其中,自由段设置成邻近起始端部,并且吸能段设置成邻近终止端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板相对于第一板枢转的方向,第二板在弧形引导槽的上游设有断裂式吸能结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裂式吸能结构包括与弧形引导槽间隔开的多个弱化狭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在枢轴处设有第一枢转孔,第二板在枢轴处设有第二枢转孔,枢转紧固件穿过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以将第二板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板。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还设有接收引导件的接收孔和固定解锁机构的固定孔,所述接收孔和所述固定孔在位置上对应于弧形引导槽的起始端部和终止端部,并且与第一枢转孔间隔开距离l。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孔设置在接收孔和固定孔的前上方,并且第二枢转孔设置在弧形引导槽的前上方。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检测车辆的碰撞加速度和靠背角度,并且在碰撞加速度和靠背角度满足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向解锁机构发出解锁指令,以将解锁杆从弧形引导槽的终止端部撤出。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包括位于坐垫框架的左侧或右侧的坐垫壁板。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包括位于靠背框架的下端部的左侧或右侧的调角器的调角器下连接板。

19、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角器包括可相对于彼此转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固定至靠背框架的主体,而第二部分固定至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下连接板继而通过座椅靠背随动系统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板。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为火药触发式解锁结构或者电磁触发式解锁机构。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活塞和驱动组件,所述活塞通过临时固定手段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室中,并且所述驱动组件在克服临时固定手段的阻力后推动活塞在内腔室中快速位移。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临时固定手段选自包括过盈配合、粘合和脆弱连接件的组。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室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并且解锁杆从壳体的外部穿过开口与活塞相连或与活塞一体形成,从而活塞能够带动解锁杆相对于壳体运动。

24、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杆设置成大致t形,并且t形的底端连接至活塞,而t形的顶端用于插入调角器下连接板的弧形引导槽中、并且位于弧形引导槽的终止端部处。

2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点火管,并且点火管在通过电流后引燃火药并产生高压气体,以推动活塞在内腔室中快速位移。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设有一个或多个o型圈,内腔室的开口设有密封块,并且点火管固定至壳体且与由活塞、o型圈、壳体、密封块和解锁杆围成的密闭空间流体连通。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的环形面积大于密封块的环形面积,从而点火管产生的高压气体能够推动活塞单向快速位移。

28、在一些实施例中,短路环设置在点火管的pin针处,以防止点火管发生误触发。

2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靠背随动系统,所述座椅靠背随动系统被安装在坐垫框架和/或靠背框架上。

30、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所述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的主题技术来学习。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优点。

31、应当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