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0222发布日期:2022-08-27 03:0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箱自动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流车、垃圾清运车、矿用卡车等特种作业和工程车辆,采用动力电池箱替代燃油为车辆提供动力。换电模式相对传统充电模式效率更高,更能满足实际工况需求。但换电模式下,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同时对多组电池箱自动充电的连接装置,提高效率,降低充电操作难度。目前工程车辆换电行业内,电池箱容量约300千瓦时,多采用大功率充电桩引出的充电枪对电池箱进行充电,一台充电桩对应一个电池箱,人工插拔充电枪完成充电过程。充电过程需人工插拔充电枪,劳动强度大,充电枪充电功率小,充电慢。充电站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其能够自动给多个电池箱同时充电,充电站现场可实现集约化布局,节省占地面积。
4.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其包括门框架1、伺服系统2、充电端组件3和受电端组件4。
6.所述伺服系统2固定在所述龙门框架1上。
7.所述伺服系统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端组件3,控制所述充电端组件3升降。
8.所述受电端组件4设置在所述充电端组件3的下方。
9.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受电端组件4包括受电端框架5、受电端钢板6、导向柱组件和插座7。
10.所述受电端钢板6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
11.所述插座7安装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上。
12.所述导向柱组件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分布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的周围。
13.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导向柱组件包括一级导向组件8和二级导向组件9。
14.所述一级导向组件8和所述二级导向组件9的高度不相同。
15.其技术效果在于:采用多级导向结构,在充电端组件下降时,进行位置导正,将充电端组件3的位置控制到连接器的导柱导套能匹配的偏差范围内,保证连接器的插拔安全性和可靠性。
16.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受电端组件4还包括柔性组件。
17.所述柔性组件包括弹簧组件10和缓冲垫组件11。
18.所述弹簧组件10设置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和所述受电端框架5之间。
19.所述缓冲垫组件11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超出所述受电端钢板6处。
20.其技术效果在于:适应小角度范围的倾斜。
21.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插座7呈矩阵排列。
22.其技术效果在于:
23.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包括充电端框架12、充电端钢板13、导向套组件和插头15。
24.所述充电端钢板13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下方。
25.所述插头15安装在所述充电端钢板13的下方。
26.所述导向套组件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下方,对应所述导向柱组件设置。
27.其技术效果在于:启动充电后,充电端组件3下降,经多级导向后插头15和插座7可靠插接,多级导向与多点浮动式支撑共同保证插头15与插座7的触点之间不产生应力,保护连接。
28.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插头15通过电缆拖链16连接到外接充电装置。
29.所述电缆拖链16吊装在所述龙门框架1上。
30.其技术效果在于:使插头的电缆规则排布,避免电缆产生的应力影响连接器插接。
31.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还包括吊装组件。
32.所述吊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上方。
33.所述充电端组件3通过所述吊装组件柔性吊装在所述龙门框架1的下方。
34.其技术效果在于: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合适的位置设置吊点,避免应力集中造成框架变形,采用柔性吊装方式使充电端组件3与受电端组件4对插时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
35.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还包括配重板。
36.所述配重板至少有两组,对称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上方。
37.其技术效果在于:其中,两侧加装配重,提供足够插拔力。
38.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钢板13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支柱上。
39.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40.为解决多个动力电池箱充电时插拔充电枪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多套充电机通过本装置自动给多个电池箱同时充电,充电站现场可实现集约化布局,节省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2.图1为本发明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发明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受电端组件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本发明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充电端组件结构示意图。
45.图中:1-龙门框架;2-伺服系统;3-充电端组件;4-受电端组件;5-受电端框架;6-受电端钢板;7-插座;8-一级导向组件;9-二级导向组件;10-弹簧组件;11-缓冲垫组件;12-充电端框架;13-充电端钢板;15-插头;16-电缆拖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7.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其包括门框架1、伺服系统2、充电端组件3和受电端组件4。
48.所述伺服系统2固定在所述龙门框架1上。
49.所述伺服系统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端组件3,控制所述充电端组件3升降。
50.所述受电端组件4设置在所述充电端组件3的下方。
51.其中,所述伺服系统2可提供4个同步提升点,伺服电机进行对充电端组件3的提升与下降。
52.其中,充电端组件3提升时,伺服电机需克服插拔力、充电端重力及配重,需跟距国家相关标准按一定的安全系数,选用合适的伺服电机。
53.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受电端组件4包括受电端框架5、受电端钢板6、导向柱组件和插座7。
54.所述受电端钢板6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
55.所述插座7安装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上。
56.所述导向柱组件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分布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的周围。
57.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导向柱组件包括一级导向组件8和二级导向组件9。
58.所述一级导向组件8和所述二级导向组件9的高度不相同。
59.其中,所述一级导向组件8的端面呈楔形。
60.所述二级导向组件9呈柱状。
61.其技术效果在于:采用多级导向结构,在充电端组件下降时,进行位置导正,将充电端组件3的位置控制到连接器的导柱导套能匹配的偏差范围内,保证连接器的插拔安全性和可靠性。
62.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受电端组件4还包括柔性组件。
63.所述柔性组件包括弹簧组件10和缓冲垫组件11。
64.所述弹簧组件10设置在所述受电端钢板6和所述受电端框架5之间。
65.所述缓冲垫组件11安装在所述受电端框架5上超出所述受电端钢板6处。
66.其技术效果在于:适应小角度范围的倾斜。
67.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插座7呈矩阵排列。
68.其技术效果在于:
69.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包括充电端框架12、充电端钢板13、导向套组件和插头15。
70.所述充电端钢板13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下方。
71.所述插头15安装在所述充电端钢板13的下方。
72.所述导向套组件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下方,对应所述导向柱组件设置。
73.其技术效果在于:启动充电后,充电端组件3下降,经多级导向后插头15和插座7可靠插接,多级导向与多点浮动式支撑共同保证插头15与插座7的触点之间不产生应力,保护连接。
74.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插头15通过电缆拖链16连接到外接充电装置。
75.所述电缆拖链16吊装在所述龙门框架1上。
76.其技术效果在于:使插头的电缆规则排布,避免电缆产生的应力影响连接器插接。
77.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还包括吊装组件。
78.所述吊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上方。
79.所述充电端组件3通过所述吊装组件柔性吊装在所述龙门框架1的下方。
80.其技术效果在于: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合适的位置设置吊点,避免应力集中造成框架变形,采用柔性吊装方式使充电端组件3与受电端组件4对插时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
81.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组件3还包括配重板。
82.所述配重板至少有两组,对称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上方。
83.其技术效果在于:其中,两侧加装配重,提供足够插拔力。
84.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充电连接装置的所述充电端钢板13安装在所述充电端框架12的支柱上。
85.本发明实施例旨在保护一种自动充电连接装置,具备如下效果:
86.1.本发明的插头15与插座7分别在充电端组件3和受电端组件4矩阵式成组排列,通过充电端的下降实现所有插头与插座的插接。
87.2.本发明的充电端组件3安装电缆拖链16,避免多组电缆产生应力。
88.3.本发明的充电端组件3对称布局有配重,提供足够插拔力。
89.4.本发明的充电端组件3的插头15安装于充电端钢板13上,通过支柱固定于龙门框架1上。
90.5.本发明的充电端组件3通过柔性吊装方式,使其对受电端位置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91.6.本发明的受电端组件4预留安装接口,可固定于电池配送车辆或充电场站内。
92.7.本发明的受电端组件4的插座7安装于受电端钢板6上,通过多点弹性支撑,使其对充电端组件3的插头15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93.8.本发明的受电端组件4设计楔形导向和导柱导向,使充电端组件3下落时可以与
受电端实现可靠对插,保护连接器。
94.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