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式双道巴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8482发布日期:2022-09-03 08:0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悬浮式双道巴士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磁悬浮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悬浮式双道巴士。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交通领域技术的发展,双道巴士的出现有效的减少了道路资源的占用。占用更少的道路资源,就意味着动力系统要更窄,对动力的要求就会更苛刻。在狭小的空间里既要保证足够的动力,还要保证车辆良好的制动性能,同时,还要使车辆不能太颠簸,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3.摩擦力是普通列车的基本动力,但在磁悬浮的领域恰恰是要消灭摩擦力,甚至是消除行驶中空气产生的阻力,以适合中低速列车的需求,但是消除摩擦力会降低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二者之间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双道巴士,能够通过顶磁铁和底磁铁的设置降低形成过程中的摩擦力,减少能源的耗用,又能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悬浮式双道巴士,包括轨道以及车体,轨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单轨,车体的下方形成位于两个单轨之间、且供车辆通过的过车空间,其特征在于,车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单轨滚动配合的动力轮,单轨上嵌装有两个对称布设的底磁铁,车体的底部设有对称设置于动力轮两侧、且与两个底磁铁一一对应的顶磁铁,顶磁铁与对应的底磁铁之间形成朝向车体外上方的电磁排斥力。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轨上设有开口向上、且沿单轨的走向延伸的引导槽,动力轮上设有向外周凸起、且位于引导槽内的引导部,引导部的外周壁与引导槽的槽底壁滚动配合。
7.一些实施例中,单轨的顶面向上弧形凸起,引导槽位于单轨宽度方向的中部,两个底磁铁对称分布于引导槽的两侧,底磁铁的顶面平行于单轨的弧形凸起的切向设置。
8.一些实施例中,悬浮式双道巴士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动力轮前后两侧、且滚动连接于引导槽内的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对称分布于动力轮的前后两侧。
9.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轮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主轴,主轴上转动连接有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以安装导向轮的安装架,两个导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前后两端。
10.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供主轴贯穿的长槽孔,主轴滑动连接于长槽孔内,安装架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沿主轴的径向延伸,用于弹性连接主轴以及安装架。
11.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设有向主轴的下方延伸的延伸板,长槽孔贯穿延伸板设置,延伸板的下端设有向车体的外侧凸起的抵接板,车体的底部设有套设于主轴上的支架板,弹性件的下端抵接于抵接板上、上端抵接于支架板的下缘。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体的底部还设有位于动力轮前侧的清障器,清障器
具有向前下方延伸至引导槽内以清除引导槽内杂物的清理臂。
13.一些实施例中,清理臂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单轨的顶面滑动配合的配合部,配合部自靠近清理臂的一侧至远离清理臂的一侧逐渐向外后方弧形倾斜。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体的下部分别设有能够下降至与单轨抵接配合的落地制动板,单轨的底部还设有若干个分别垂直于单轨的走向设置的短枕。
15.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利用轨道的两个单轨分别支撑于车体下方两侧,并在两个单轨之间形成可供其他车辆行走的过车空间,提高了路面的利用效率,单轨底部嵌装的两个底磁铁与车体底部的两个顶磁铁具有磁性排斥作用,使车体具有向上的悬浮力,以降低车体与单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同时也提升了车体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双道巴士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双道巴士使用状态的主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悬浮式双道巴士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悬浮式双道巴士另一个角度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单轨以及车体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单轨;11、引导槽;12、短枕;13、超导;2、车体;21、支架板;22、过车空间;3、动力轮;31、主轴;4、底磁铁;5、顶磁铁;6、导向轮;7、安装架;71、长槽孔;72、延伸板;73、抵接板;8、弹性件;9、清障器;91、清理臂;92、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悬浮式双道巴士进行说明。悬浮式双道巴士,包括轨道以及车体2,轨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单轨1,车体2的下方形成位于两个单轨1之间、且供车辆通过的过车空间22,车体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单轨1滚动配合的动力轮3,单轨1上嵌装有两个对称布设的底磁铁4,车体2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动力轮3两侧、且与两个底磁铁4一一对应的顶磁铁5,顶磁铁5与对应的底磁铁4之间形成朝向车体2外上方的电磁排斥力。
28.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双道巴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双道巴士,利用轨道的两个单轨1分别支撑于车体2下方两侧,并在两个单轨1之间形成可供其他车辆行走的过车空间22,提高了路面的利用效率,单轨1底部嵌装的两个底磁铁4与车体2底部的两个顶磁铁5具有磁性排斥作用,使车体2具有向上的悬浮力,以降低车体2与单轨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同时也提升了车体2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29.本实施例中,该磁悬浮式双道巴士的上层主要用来载客或装货,下层中间为贯通形式,形成位于两个单轨1之间、且供车辆通过的过车空间22,过车空间22内允许非超高车辆在下方正常通行。
30.车体2底部的底磁铁4和单轨1上的顶磁铁5之间的排斥力能够对车体2形成磁悬浮作用,动力轮3是为车体2提供驱动力,形成对车体2的牵引作用,车体2下方两侧的两个动力轮3分别沿两个单轨1的延伸方向行走,进而带动上方的车体2沿轨道向前行进。
31.具体的,可采用市政电力或超级电容的电力进行供电,以便为动力轮3提供行进的驱动力,同时使顶磁铁5和底磁铁4之间具有稳定的电磁排斥力,上述结构可有效降低车辆的能耗,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32.请参见图1至图3,车体2的下缘设有超导13,超导13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超导13在低温环境下不用电,过磁就具有磁力,超导13能够辅助顶磁铁5与底磁铁4产生磁力作用。
3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单轨1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单轨1上设有开口向上、且沿单轨1的走向延伸的引导槽11,动力轮3上设有向外周凸起、且位于引导槽11内的引导部,引导部的外周壁与引导槽11的槽底壁滚动配合。
34.引导槽11的两侧壁对动力轮3上的引导部形成限位作用,引导部位于动力轮3轴向的中心位置,通过与引导槽11的滚动配合避免动力轮3从单轨1内脱出,实现二者之间的滚动配合,使引导部两侧的动力轮3的重量相对均衡,提高了运行过程中动力轮3轴向的稳定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单轨1可以采用如图4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4至图6,单轨1的顶面向上弧形凸起,引导槽11位于单轨1宽度方向的中部,两个底磁铁4对称分布于引导槽11的两侧,底磁铁4的顶面平行于单轨1的弧形凸起的切向设置。
36.单轨1的顶面采用向上弧形凸起的形式,引导槽11位于单轨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使动力轮3位于引导部两侧的部分对称分布于引导槽11的两侧。具体的,引导槽11两侧的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弧度,并将底磁铁4的顶面设置为沿弧形凸起切向设置的形式,同时,顶磁铁5的底面也应设置为与底磁铁4顶面平行的形式,使顶磁铁5与底磁铁4形成相对斥力,该斥力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锐角夹角。
37.进一步的,弧形凸起的弧度不同,则排斥力的角度不同,在上述悬浮力和车体2的
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可使车辆保持行驶动作的稳定。
38.轨道可分段式拆卸并进行维护。电磁排斥力向外上方或内上方的设置形式可充分结合车体2的重力将车体2稳定在轨道上。同时,单轨1顶面的弧形凸起也可以提示其他车辆,避免车辆行驶时因压过单轨1顶面出现危险。
39.作为一个并列的实施例,单轨1可以采用向上凸起的弧度,也可以采用向下凹陷的结构,使排斥力的角度朝向外上方或内上方,也就是形成外倾角或内倾角两种不同高度形式。上述结构均可以起到稳定车体2,保护车体2稳定运行的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5,悬浮式双道巴士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动力轮3前后两侧、且滚动连接于引导槽11内的导向轮6,两个导向轮6对称分布于动力轮3的前后两侧。
41.单轨1顶部的引导槽11既能够对动力轮3的行走进行限位,又对导向轮6形成有效的限位导向作用。动力轮3和导向轮6分别压到单轨1上,利用动力轮3来为导向轮6提供稳定的支点。
42.导向轮6分别设置在动力轮3的前后两侧,确保即使在一个导向轮6压到障碍物时,也能通过另一个导向轮6实现对动力轮3的导向作用,使动力轮3能够稳定的位于单轨1上方,避免动力轮3产生脱轨的问题。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动力轮3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动力轮3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主轴31,主轴31上转动连接有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以安装导向轮6的安装架7,两个导向轮6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架7的前后两端。
44.动力轮3两侧分别有向外延伸的主轴31,通过转动连接在主轴31上的安装架7实现与导向轮6的有效连接。安装架7分别向动力轮3的前后两侧延伸,导向轮6转动连接在安装架7的外端,安装架7使导向轮6与动力轮3之间有效连接,保证了导向轮6对动力轮3的有效引导作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安装架7可以采用如图4至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至图5,安装架7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供主轴31贯穿的长槽孔71,主轴31滑动连接于长槽孔71内,安装架7与主轴3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8,弹性件8沿主轴31的径向延伸,用于弹性连接主轴31以及安装架7。
46.安装架7上设置的长槽孔71可供安装架7沿上下方向相对主轴31进行升降运动,当导向轮6受到引导槽11内的障碍物的影响时,会发生向上移动的起升动作,该起升动作会使安装架7相对主轴31发生变化,既出现绕主轴31的旋转运动,又出现安装架7的升降运动,此时主轴31在长槽孔71内的位置会改变,弹性件8的设置可对导向轮6的升降动作进行有效缓冲,减小导向轮6的移动幅度,保持另一个导向轮6稳定的处于引导槽11内,实现对动力轮3的导向作用。
4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安装架7可以采用如图4至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至图5,安装架7上设有向主轴31的下方延伸的延伸板72,长槽孔71贯穿延伸板72设置,延伸板72的下端设有向车体2的外侧凸起的抵接板73,车体2的底部设有套设于主轴31上的支架板21,弹性件8的下端抵接于抵接板73上、上端抵接于支架板21的下缘。
48.在利用弹性件8抵抗安装架7的升降运动时,在安装架7上设置了用于安装弹性件8的延伸板72,延伸板72板下缘的抵接板73承托于弹性件8的下端,与弹性件8固定连接,弹性
件8的上端则与支架板21的下边缘抵接,当安装架7升降移动时,弹性件8受压,可对上述升降移动动作进行缓冲,降低车体2的震动,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4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车体2的底部还设有位于动力轮3前侧的清障器9,清障器9具有向前下方延伸至引导槽11内以清除引导槽11内杂物的清理臂91。
50.清障器9的设置便于及时清理引导槽11内的杂物,避免对导向轮6的导向形成干扰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动力轮3的可靠运行。清障器9的前侧设置的清理壁具有向前下方倾斜延伸的趋势,能够将引导槽11内的杂物向后上方推出,在车体2具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清理臂91可将杂物清理至引导槽11外部,并分布在单轨1的两侧,达到良好的清理效果。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清理臂91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清理臂9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单轨1的顶面滑动配合的配合部92,配合部92自靠近清理臂91的一侧至远离清理臂91的一侧逐渐向外后方弧形倾斜。
52.进一步的,清理臂91的两侧还分别设置了配合部92,配合部92的下缘能够与单轨1的顶面滑动配合,可将清理臂91从引导槽11中清理出的杂物向导轨的外后方导出,实现杂物的有效清理,提高车体2运行的稳定性。
5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车体2的下部分别设有能够下降至与单轨1抵接配合的落地制动板,单轨1的底部还设有若干个分别垂直于单轨1的走向设置的短枕12。
54.在切断顶磁铁5和底磁铁4之间的电磁排斥力后,落地制动板可以与单轨1的顶面形成直接接触,此时借助摩擦面积的增大以及车体2的自身重力来增加制动效果,从而减少制动距离。
55.进一步的,在单轨1的底部还设置了短枕12,短枕12设置在路面基层上,能够减小车体2运行时对路面产生的压强,将车体2的力均匀分布在路面上,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5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相邻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设有供乘客站立或行走的踏板,为了配合两节车厢发生水平方向的扭转以及上下方向上的俯仰,采用可左右相对转动以及可上下可相对晃动的连接设计。
5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