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全带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7308发布日期:2022-11-26 11:4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座椅安全带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安全带是汽车中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主要装置,在汽车驾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传统的安全带卷收器通过一颗安装螺栓紧固到座椅骨架上,并在座椅靠背骨架上方设计有安全带织带导向件,从而使安全带织带从座椅靠背内能顺畅拉出。然而,传统的安全带车感工作角度通常为固定值,这种安全带装到座椅靠背内后,当靠背角度调节超过12
°
时,则安全带就有可能不能正常使用。在传统固定式车感基础上,针对座椅靠背的调节需求,目前广泛应用了车感角度自适应调节的安全带,这种安全带可以在大约角度
±
22.5
°
范围内正常工作。但是,超过该范围,安全带仍然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及车辆,能够提供在确保座椅靠背大角度调节时安全带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与座椅骨架的可靠安装。
4.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所述座椅安全带包括安全带织带、卷收器、车感组件、靠背角度感应装置及车感调节拉绳。所述卷收器用于卷收所述安全带织带,所述卷收器设置于车辆的座椅靠背中。所述靠背角度感应装置用于感知所述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所述靠背角度感应装置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设有用于固定于座椅坐盆骨架上的第一固定点,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用于固定于座椅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固定点,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主体部及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移动的活动舌片,所述第一固定点设置在所述活动舌片上。所述车感调节拉绳连接于所述靠背角度感应装置的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车感组件之间,所述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通过所述车感调节拉绳传递至所述车感组件。
5.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安全带。
6.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及具有该座椅安全带的车辆能够解决座椅靠背大角度调节(大于
±
22.5
°
)时安全带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在确保座椅靠背大角度调节时安全带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与座椅骨架的可靠安装。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于车辆座椅中的座椅安全带的示意图;
8.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图4所示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的外圈和内圈的示意图;
12.图6为图5所示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的外圈和内圈的背面示意图;
13.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肩部导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4.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导向件及加强件的示意图;
15.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基座的示意图;
16.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罩盖和上罩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18.在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于车辆座椅中的座椅安全带1。图1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于车辆座椅中的座椅安全带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包括安全带织带10、用于卷收安全带织带10的卷收器20、车感组件30、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及车感调节拉绳50。卷收器20设置于车辆的座椅靠背中。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可以用来感知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车感调节拉绳50连接于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与车感组件30之间。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的变化与车感调节拉绳50的长度变化呈等比例的线性关系,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可以等比例地通过车感调节拉绳50的长度变化传递至车感组件30,从而可以实现车感组件30与座椅靠背角度的联动。
20.图2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的卷收器20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卷收器20包括卷收器本体21、固定于卷收器本体21上的上连接板22、以及安装支架23。卷收器本体21固定在座椅靠背的横梁骨架81上,例如,卷收器本体21可以通过一颗英制7/16螺栓92固定在座椅靠背横梁骨架81上。上连接板22通过安装支架23固定于座椅靠背的骨架上。例如,上连接板22可以通过螺栓91固定到安装支架23上,安装支架23焊接到座椅靠背的骨架上。上连接板22能够使卷收器20安装更可靠降低噪音等风险。
21.图3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卷收器2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照图3所示,在一
个实施例中,上连接板22包括第一板221、从第一板221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板222、以及从第一板2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的第三板223。在上连接板22的第一板221上开设有用于供安全带织带10穿过的织带导向槽2210。织带导向槽2210的边缘设计有翻边特征(未标号),可避免安全带织带10与钣金毛刺面接触。在上连接板22的第二板222上开设有安装孔2220,安装孔2220例如可以为腰型通孔,上连接板22的第二板222可以通过一颗m6螺栓91与安装支架23紧固连接,安装支架2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座椅靠背的骨架上。上连接板22的第三板223可以通过铆钉2231与卷收器本体21固定连接。另外,为规避内凸法规,在上连接板22的两侧边缘设计有圆角特征22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连接板22的第三板223上开设有减重孔2230。
22.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卷收器本体21上开设有两个限位孔210,在座椅靠背的横梁骨架81上设有两个限位爪811,两个限位爪811分别与两个限位孔210相配合。通过卷收器本体21上的限位孔210与座椅靠背的横梁骨架81上的限位爪811的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座椅安全带1的卷收器20的预挂以及打紧螺栓时的防转作用。
23.图4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5揭示了图4所示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外圈41和内圈42的示意图,图6揭示了图5所示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外圈41和内圈42的背面示意图。结合参照图4至图6所示,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设有可以用于固定于座椅坐盆骨架上的第一固定点421,第二构件设有可以用于固定于座椅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固定点411,其中,车感调节拉绳50连接于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第二构件上。第一构件包括主体部420及可相对于主体部420移动的活动舌片422,第一固定点421设置在活动舌片422上。
24.通过在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第二构件上设置可移动的活动舌片422,从而可以吸收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与座椅靠背的转动轴不同心时的晃动量,能够确保座椅安全带1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与座椅骨架的可靠安装。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包括内圈42,第二构件包括外圈41。本发明实施例的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还包括内圈安装支架44和外圈安全支架43,内圈42通过内圈安装支架44固定于座椅坐盆骨架上,外圈41通过外圈安装支架43固定于座椅靠背骨架上。例如,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可以通过三颗螺栓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其中,上方两颗螺栓通过外圈41上的两个第二固定点411将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外圈41固定在外圈安装支架43上,外圈安装支架43焊接在座椅靠背骨架上;下方螺栓通过内圈42上的一个第一固定点421将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内圈42固定在内圈安装支架44上,内圈安装支架44焊接在座椅坐盆骨架上。当螺栓紧固后,内圈42相对座椅坐盆骨架是固定不动的,当座椅靠背转动时带动外圈41转动,外圈41转动又带动车感调节拉绳50的长度伸缩,车感调节拉绳50的长度变化带动车感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车感角度和座椅靠背的联动。
26.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内圈42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圈初始定位孔4231和第二内圈初始定位孔4232,在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的外圈41上分别设有第一外圈初始定位孔4131和第二外圈初始定位孔4132。当外圈41的第一外圈初始定位孔4131转动至与内圈42的第一内圈初始定位孔4231同轴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具有第一车感初始角度。当外圈41的第二外圈初始定位孔4132转动至与内圈42的第二内圈初始定位孔4232同轴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具有第二车感初始角度。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的车感初始设计角度有两个可供选择,具体可以根据布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初始设计角度。
27.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圈42的主体部420开设有限位槽4201,相应地,活动舌片422设有限位柱4221,活动舌片422的限位柱4221与内圈42的主体部420的限位槽4201相配合,活动舌片422可沿限位槽4201的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吸收靠背角度感应装置40与座椅靠背的转动轴不同心时的晃动量。活动舌片422的滑动范围由活动舌片422的限位柱4221与限位槽4201的大小决定。内圈42的第一固定点421包括在垂直于活动舌片422的滑动方向上开设的腰型孔。内圈42的第一固定点421采用腰型孔的设计可以吸收座椅骨架钣金的安装公差。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1还包括设置在座椅肩部的肩部导向装置60。图7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肩部导向装置6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肩部导向装置60包括用于对安全带织带10起导向作用的安全带导向件61,安全带导向件61固定在座椅靠背骨架上。例如,安全带导向件61可以由螺栓93固定在座椅靠背骨架上。
29.由于安全带导向件61是安全带导向与受力的关键零件,为确保安全带导向件61的强度满足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肩部导向装置60还包括在安全带导向件61的上方设计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强件62。图8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导向件61及加强件62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加强件62压设在安全带导向件61的上方,两侧通过螺栓93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其中,安全带织带10位于加强件62与安全带导向件61之间。在安全带导向件61的顶部设有导向凸筋611,可使安全带织带10导向时优先接触该导向凸筋611,避免与其他件产生额外摩擦,使安全带织带10的拉出更加顺畅。
30.在一些实施例中,肩部导向装置60还包括用于遮盖安全带导向件61的装饰件基座63。图9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基座63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装饰件基座63安装到安全带导向件61上。在装饰件基座63的前侧开设有织带孔631,在装饰件基座63的后侧开设有t形工艺槽632,t形工艺槽632与织带孔631相互正对,从而使安全带织带10可以同时平直地延伸穿过。在安全带导向件61的后方设有卡扣槽612,装饰件基座63在邻近t形工艺槽632的底端设有第一卡扣633,装饰件基座63的第一卡扣633与安全带导向件61的卡扣槽612相配合,从而可以将装饰件基座63卡接到安全带导向件61上。同时,在装饰件基座63的前侧和一侧分别开设由螺栓安全孔637,装饰件基座63可以通过两个螺栓安装孔637固定在座椅骨架上。装饰件基座63的前侧包括安装部636及与安装部636相间隔的x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限位片638,其中,前侧的螺栓安装孔637开设在安装部636上。座椅钣金卡在安装部636与x向限位片638之间,从而可以对装饰件基座63进行前后方向的限位。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肩部导向装置60还包括安全带出口装饰件64,安全带出口装饰件64安装于装饰件基座63邻近织带孔631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装饰件基座63在邻近织带孔631处设有多个第二卡扣634,安全带出口装饰件64可以通过多个第二卡扣634沿前后方向卡接于装饰件基座63的织带孔631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饰件基座63在邻近织带孔631处设有限位导向柱635,限位导向柱635可以对安装到装饰件基座63上的安全带出口装饰件64沿左右方向进行限位。通过多个第二卡扣634和限位导向柱635,从而,可以将安全带出口装饰件64稳定可靠地固定在装饰件基座63上。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肩部导向装置60还包括设置在座椅安全带1后方邻近安全带导向件61的下罩盖65和上罩盖66。图10揭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罩盖65和上罩盖66的示意图。如图10并结合参照图7所示,下罩盖65固定在座椅骨架上,上罩盖66安装到下罩盖65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下罩盖65的前侧设有多个第三卡扣652,下罩盖65可以通过多个第三卡扣652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在下罩盖65的两侧边设有多个第四卡扣653,相应地,在上罩盖66的两侧边设有多个卡槽663,通过下罩盖65上的第四卡扣653与上罩盖66上的卡槽663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将上罩盖66卡接到下罩盖65上。其中,安全带织带10可以在下罩盖65与上罩盖66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下罩盖65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安全带织带10接触的导向凸筋651。
33.通过下罩盖65上的导向凸筋651以及安全带导向件61上的导向凸筋611,完成了安全带织带10的导向,使安全带织带10优先与导向凸筋611、651接触,减少了摩擦力,使安全带织带10拉出更为顺畅。
3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以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安全带1。
35.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座椅安全带及车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安全带及车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均应落入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