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1044发布日期:2022-10-29 01:3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整车安全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汽车侧面碰撞在交通事故当中比较频繁,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是车辆的主要吸能结构,因此车门往往过大的侵入车室,压缩乘员的活动空间,对乘员造成很大的伤害。现有技术主要是装配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侧面气帘装配在顶棚侧面,侧面气囊装配在座椅侧面,现有技术需要对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分别进行大量的点爆试验,来验证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对乘员无伤害,导致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没有解决由于车门入侵压缩乘员活动空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应对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发生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通过数据通讯总线发出指令,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b柱气囊点爆,从而保护车内保护乘员。
3.专利“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碰撞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4.(cn109624798a)设计了一种侧面保护装置,但其应用在儿童座椅上,只针对后排儿童进行保护。专利“一种侧面碰撞座椅主动式溃缩自锁止装置及座椅”(cn108909554a)设计了一种侧面碰撞座椅主动式溃缩自锁止装置及座椅,但其需要对座椅进行结构上改进,对座椅导轨也需要改进,结构复杂,大大增加了成本。专利“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座椅装置”(cn208715029u)提出了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座椅装置,发生碰撞时顶起支撑装置,降低乘员伤害,但其座椅结构复杂,发生作用后就要更换支撑结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及方法。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对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乘员伤害,提高乘员保护能力。
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包括侧面压力传感器1、侧面加速度传感器2、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座椅控制系统4、安全气囊总成5;
10.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分别与侧面压力传感器1、侧面加速度传感器2、座椅
控制系统4以及安全气囊总车5相连接,负责处理侧面压力传感器1和加速度传感器2采集到的信号,并对座椅控制系统4以及安全气囊总成5发出指令。
11.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总成5为一体式气囊,安装在b柱空腔内,侧面碰撞时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指令,进行点爆。
12.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总成5包括b柱护板501、b柱内板502、气囊系统总成503;
13.所述气囊系统总成503设置在b柱护板501和b柱内板502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b柱护板501设有弱化线,方便气囊弹出;所述气囊系统总成503包括气体发生器、气囊。
15.进一步地,侧面碰撞时,气囊系统总成503中的气体发生器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指令,进行点爆。
16.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安装在车辆中通道处,所述的侧面压力传感器1安装在前排车门内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安装在b柱下部,所述座椅控制系统4安装在座椅底部,负责座椅前后位置的调整。
17.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01、驱动电机402、涡轮403、齿条404。发生侧面碰撞时,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对电机控制器401发出指令,电机控制器401对驱动电机402发出指令,驱动电机402带动涡轮403,涡轮403在齿条404上移动,从而带动座椅移动。
18.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9.第一步,车辆发生碰撞时,侧面压力传感器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
20.第二步,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进行处理;
21.第三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根据信号判断是否为误作用,如果为误作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不对座椅控制系统以及安全气囊总成发出指令,否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对座椅控制系统及气囊系统总成503发出指令;
22.第四步,座椅控制系统接受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指令,将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
23.第五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向气囊系统总成503发出指令,进行点爆。
24.第二步所述的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进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25.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连接线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存储的信号进行比较,达到气囊展开条件立即向气体发生器发出信号。
26.第三步中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根据信号判断是否为误作用,判断方法如下: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存储的信号进行比较,达到气囊展开条件立即向气体发生器发出信号,否则,不发出任何信号。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本实用新型将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集成为一个气囊,安装在b柱,大大减少了气囊的爆破试验,缩短了试验周期,降低了成本;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随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减少了车门入侵对乘员的伤害;b柱气囊与其他气囊公用安全气囊控制器,而且安装方便,成本低;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数据通讯总线给座椅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单元对驱
动装置发出指令,驱动装置控制座椅向后移动,不增加额外部件,控制方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31.图2为所述应对侧面碰撞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控制系统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柱及气囊系统总成示意图;
34.图中:
35.1、侧面压力传感器;
36.2、侧面加速度传感器;
37.3、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
38.4、座椅控制系统;
39.5、安全气囊总成;
40.401、电机控制器;
41.402、驱动电机;
42.403、涡轮;
43.404、齿条;
44.501、b柱护板;
45.502、b柱内板;
46.503、气囊系统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50.本实用新型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对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51.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2.一种应对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包括侧面压力传感器1、侧面加速度传感器2、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座椅控制系统4、安全气囊总成5。
53.所述的侧面压力传感器1安装在前排车门内部,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相连接,侧面碰撞时进行压力信号采集,并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
54.加速度传感器2安装在b柱下部,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相连接,侧面碰撞时进行加速度信号采集,并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
55.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安装在车辆中通道处,与侧面压力传感器1、侧面加速度传感器2、座椅控制系统4以及安全气囊总车5相连接,负责处理侧面压力传感器1和加速度传感器2采集到的信号,并对座椅控制系统4以及安全气囊总成5发出指令。
56.座椅控制系统4安装在座椅底部,负责座椅前后位置的调整。安全气囊总成5为一体式气囊,安装在b柱空腔内,侧面碰撞时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3指令,进行点爆。
57.安全气囊总成5为一体式气囊,安装在b柱空腔内,取消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减少研发成本,同时配合座椅的移动达到乘员保护的效果。
5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9.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第一步,车辆发生碰撞时,侧面压力传感器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
61.第二步,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进行处理;
62.第三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根据信号判断是否为误作用,如果为误作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不对座椅控制系统以及安全气囊总成发出指令,否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对座椅控制系统及气囊系统总成503发出指令;
63.第四步,座椅控制系统接受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指令,将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
64.第五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向气囊系统总成503发出指令,进行点爆。
65.第二步所述的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进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66.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的连接线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存储的信号进行比较,达到气囊展开条件立即向气体发生器发出信号。
67.第三步中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根据信号判断是否为误作用,判断方法如下: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存储的信号进行比较,达到气囊展开条件立即向气体发生器发出信号,否则,不发出任何信号。
6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69.第一步,车辆发生碰撞时,侧面压力传感器和侧面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
70.第二步,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进行处理。
71.第三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根据信号判断是否为误作用,如果为误作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不对座椅控制系统以及安全气囊总成发出指令,否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对座椅控制系统及安全气囊总成发出指令。
72.第四步,座椅控制系统接受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指令,将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此处发出的指令为座椅移动指令。
73.设计位置为工程师设计座椅移动到的位置,影响此位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气囊材料,气囊点爆时刻,座椅初始位置等,每个车型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工程师根据具体车型等来设计位置。
74.第五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向安全气囊发出指令,进行点爆。
7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控制系统示意图。
76.座椅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01、驱动电机402、涡轮403、齿条404。发生侧面碰撞时,acu对电机控制器401发出指令,电机控制器401对驱动电机402发出指令,驱动电机402带动涡轮403,涡轮403在齿条404上移动,从而带动座椅移动。
7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柱及安全气囊系统示意图;
78.501为b柱护板,502为b柱内板,503为气囊系统总成。501b柱护板有弱化线,方便气囊弹出;
79.气体发生器接收指令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袋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形成弹性气垫,从而保护乘员。气囊系统总成503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袋。
80.一种应对侧面碰撞控制系统,将侧面气帘和侧面气囊集成为一个气囊,安装在b柱,大大减少了气囊的爆破试验,缩短了试验周期,降低了成本。
81.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随座椅向后移动到设计位置,乘员移动到b柱位置,减少了车门入侵对乘员的伤害,b柱入侵小,大大减少了乘员伤害。
82.b柱中的气囊与其他气囊公用安全气囊控制器,而且安装方便,成本低。
83.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数据通讯总线给座椅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单元对驱动装置发出指令,驱动装置控制座椅向后移动,不增加额外部件,控制方法简单易行。
84.安全气囊总成5安装在b柱空腔内,不占用额外空间,结构巧妙。
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