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天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2379发布日期:2022-07-16 04: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天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车辆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天窗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遮阳帘组件,包括:遮阳帘;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与遮阳帘相连,用于驱动遮阳帘向展开方向运动;转轴,转轴适于可转动地安装在水槽上,且用于卷收遮阳帘;导向件,导向件安装在水槽上,遮阳帘的锁边条与导向件的导向部配合,且在卷收过程中锁边条沿导向部滑动。
3.上述的遮阳帘组件是通过改进的导向机构解决全景天窗、天幕中卷筒式遮阳帘的导向问题。卷筒式遮阳帘通过水槽/护罩进行固定,帘布通过水槽/护罩与导轨之间过渡结构件(遮阳帘导向块)实现导向定位,通过驱动单元(转轴主体)转动,从而遮阳帘布和两侧的锁边条通过上述方式顺利导入天窗遮阳帘的导轨中。
4.现有的遮阳帘组件存在如下缺点:
5.(1)遮阳帘的转轴组件的安装部分与帘布的导向机构分离,位置精度不高。
6.(2)额外开发导向机构需要预装后单独紧固,工艺较为繁杂导致生产、返修不易操作。
7.(3)导向机构需要另外开模,增加产品摊销成本。
8.(4)预装、配合调节、紧固等工序耗时较长,增加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遮阳帘组件,遮阳帘的转轴组件的安装部分与帘布的导向机构分离,位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天窗及车辆。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包括后横梁及遮阳帘组件,所述遮阳帘组件包括转轴组件及帘布,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所述帘布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11.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本体、左导向件及右导向件,所述左导向件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的左端,所述右导向件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的右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后横梁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后横梁旋转,以拉出或回卷所述帘布;
12.所述左导向件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左仿形导槽,所述右导向件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仿形导槽,所述帘布的左侧穿插于所述左仿形导槽,所述帘布的右侧穿插于所述右仿形导槽,以使得所述帘布在拉开或回卷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运动。
13.可选地,所述帘布包括帘布本体、左锁边条及右锁边条,所述帘布本体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左锁边条上,所述帘布本体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右锁边条上,所述左锁边条穿插于所述左仿形导槽,所述右锁边条穿插于所述右仿形导槽;
14.所述帘布本体的左侧部分穿出所述左仿形导槽,所述帘布本体的右侧部分穿出所
述右仿形导槽。
15.可选地,所述左导向件包括左侧底板、左侧第一竖板、左侧第二竖板、左侧第一横板及左侧第二横板,所述左侧第一竖板竖直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的左侧,所述左侧第二竖板竖直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的右侧,所述左侧第一横板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左侧第一竖板的顶端,所述左侧第二横板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左侧第二竖板的顶端,所述左侧第一横板与左侧第二横板相向凸出,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左侧槽口,所述左侧第二横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左侧第一横板的高度,所述帘布本体的左侧部分从所述左侧槽口穿出并覆盖在所述左侧第二横板上;所述左锁边条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所述左侧第一竖板及左侧第二竖板限制,所述左锁边条的宽度小于所述左侧槽口的宽度;
16.所述右导向件包括右侧底板、右侧第一竖板、右侧第二竖板、右侧第一横板及右侧第二横板,所述右侧第一竖板竖直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的右侧,所述右侧第二竖板竖直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的左侧,所述右侧第一横板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右侧第一竖板的顶端,所述右侧第二横板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右侧第二竖板的顶端,所述右侧第一横板与右侧第二横板相向凸出,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右侧槽口,所述右侧第二横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第一横板的高度,所述帘布本体的右侧部分从所述右侧槽口穿出并覆盖在所述右侧第二横板上;所述右锁边条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所述右侧第一竖板及右侧第二竖板限制,所述右锁边条的宽度小于所述右侧槽口的宽度。
17.可选地,所述左导向件还包括左侧导向坡面,所述左侧导向坡面平滑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的上表面的后侧,以构成左侧导向面,所述左侧导向面为由前至后高度逐渐降低的弧面;
18.所述右导向件还包括右侧导向坡面,所述右侧导向坡面平滑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的上表面的后侧,以构成右侧导向面,所述右侧导向面为由前至后高度逐渐降低的弧面。
19.可选地,所述左侧第一横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侧第一缺口,以在所述左侧第一缺口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左侧第一凸块及左侧第二凸块;所述左侧第二横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侧第二缺口,以在所述左侧第二缺口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左侧第三凸块及左侧第四凸块;所述左侧底板上设置有左侧第一槽孔、左侧第二槽孔、左侧第三槽孔及左侧第四槽孔,所述左侧第一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一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二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二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三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三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四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四凸块的正下方;
20.所述右侧第一横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侧第一缺口,以在所述右侧第一缺口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右侧第一凸块及右侧第二凸块;所述右侧第二横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侧第二缺口,以在所述右侧第二缺口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右侧第三凸块及右侧第四凸块;所述右侧底板上设置有右侧第一槽孔、右侧第二槽孔、右侧第三槽孔及右侧第四槽孔,所述右侧第一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一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二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二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三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三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四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四凸块的正下方。
21.可选地,所述后横梁本体的左端向前凸出形成有左凸出部,所述左凸出部位于所述左导向件的前方,所述左凸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左侧导轨的后端的左容纳槽,所述左容纳槽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左侧导轨插接定位的左侧限位块;
22.所述后横梁本体的右端向前凸出形成有右凸出部,所述右凸出部位于所述右导向件的前方,所述右凸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右侧导轨的后端的右容纳槽,所述右容纳槽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右侧导轨插接定位的右侧限位块。
23.可选地,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及卷簧,所述转轴为空心轴,所述卷簧设置在所述转轴内,所述左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左端,所述卷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左连接件,所述卷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右连接件;
24.所述后横梁还包括左安装座及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及右安装座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上,所述左安装座位于所述左导向件的后方,所述右安装座位于所述右导向件的后方,所述左连接件与所述左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件与所述右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25.可选地,所述左安装座上设置有球头座,所述左连接件为球头,所述球头安装在所述球头座内;
26.所述右连接件包括圆柱头部、套设在所述圆柱头部外周上的轴套及连接在所述圆柱头部的右端的卡扣,所述右安装座上设置有竖直的卡槽,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所述轴套压装在所述转轴内,以使得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圆柱头部旋转。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后横梁包括后横梁本体、左导向件及右导向件,左导向件一体形成在横梁本体的左端,右导向件一体形成在横梁本体的右端,左导向件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左仿形导槽,右导向件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仿形导槽,帘布的左侧穿插于左仿形导槽,帘布的右侧穿插于右仿形导槽,以使得帘布在拉开或回卷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运动。这样,遮阳帘打开时(回卷帘布),左仿形导槽及右仿形导槽可对帘布的左右两侧限位,使得帘布回收在转轴的同一位置上;遮阳帘关闭时(拉出帘布),帘布两侧导入左仿形导槽及右仿形导槽。即,本技术通过一体形成在后横梁本体上的左导向件与右导向件实现了帘布的运动导向。相对于现有技术,遮阳帘的固定部分(后横梁本体)与帘布的导向机构(左导向件及右导向件)为一体成型,省略了现有技术中水槽上的导向件,后横梁可以一体出模,遮阳帘组件的安装位置精度更高,能够有效规避现有技术中因导轨、导向块、水槽/护罩配合关系导致的一致性不高的问题。
28.另外,后横梁本体、左导向件及右导向件一体成型,能够降低工艺难度,返修时更便于操作。可以减少导向机构的开模成本,降低天窗产品成本。此外,可以减少预装、配合调节、紧固等工序的时间,简化装配工艺,缩短生产周期。
29.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窗,包括前横梁、左侧导轨、右侧导轨及上述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所述左侧导轨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左端,所述左侧导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横梁的左端,所述右侧导轨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右端,所述右侧导轨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横梁的右端。
30.可选地,所述遮阳帘组件还包括遮阳帘横梁、连接在所述遮阳帘横梁的左端的左遮阳帘驱动滑块及连接在所述遮阳帘横梁的右端的右遮阳帘驱动滑块,所述帘布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遮阳帘横梁上;所述左侧导轨设置有左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所述右侧导轨设置有右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
31.所述左遮阳帘驱动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左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中,所述右遮阳帘驱动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右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中。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窗,具备了上述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的所有优点。
33.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具备了上述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与左侧导轨、右侧导轨的装配示意图;
3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37.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38.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的分解图;
39.图5是图4中c处放大图;
40.图6是图4中d处放大图;
41.图7是图4中e处放大图;
42.图8是图4中f处放大图。
43.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44.1、后横梁;11、后横梁本体;111、左凸出部;1111、左容纳槽;112、右凸出部;1121、右容纳槽;12、左导向件;1201、左侧第一缺口;1202、左侧第二缺口;121、左仿形导槽;122、左侧底板;123、左侧第一竖板;124、左侧第二竖板;125、左侧第一横板;1251、左侧第一凸块;1252、左侧第二凸块;126、左侧第二横板;1261、左侧第三凸块;1262、左侧第四凸块;127、左侧槽口;128、左侧导向坡面;13、右导向件;1301、右侧第一缺口;1302、右侧第二缺口;131、右仿形导槽;132、右侧底板;133、右侧第一竖板;134、右侧第二竖板;135、右侧第一横板;1351、右侧第一凸块;1352、右侧第二凸块;136、右侧第二横板;1361、右侧第三凸块;1362、右侧第四凸块;137、右侧槽口;138、右侧导向坡面;14、左侧限位块;15、右侧限位块;16、左安装座;17、右安装座;171、卡槽;
45.2、遮阳帘组件;21、帘布;211、帘布本体;212、左锁边条;213、右锁边条;22、转轴;23、遮阳帘横梁;24、左遮阳帘驱动滑块;25、右遮阳帘驱动滑块;26、左连接件;27、右连接件;271、卡扣;
46.3、左侧导轨;
47.4、右侧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9.下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参见图1所示方位。此方位仅用于描述本技术,不构成对本技术的实现安装方位的限制。
50.参见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包括后横梁1及遮阳帘组件2,所述遮阳帘组件2包括转轴组件及帘布21,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22,所述帘布21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转轴22上。所述后横梁1包括后横梁本体11、左导向件12及右导向件
13,所述左导向件12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11的左端,所述右导向件13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11的右端;所述转轴22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后横梁1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后横梁1旋转,以拉出或回卷所述帘布21;所述左导向件12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左仿形导槽121,所述右导向件13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仿形导槽131,所述帘布21的左侧穿插于所述左仿形导槽121,所述帘布21的右侧穿插于所述右仿形导槽131,以使得所述帘布21在拉开或回卷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运动。
5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所述帘布21包括帘布本体211、左锁边条212及右锁边条213,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左锁边条212上,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右锁边条213上,所述左锁边条212穿插于所述左仿形导槽121,所述右锁边条213穿插于所述右仿形导槽131;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左侧部分穿出所述左仿形导槽121,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右侧部分穿出所述右仿形导槽131。
52.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所述左导向件12包括左侧底板122、左侧第一竖板123、左侧第二竖板124、左侧第一横板125及左侧第二横板126,所述左侧第一竖板123竖直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122的左侧,所述左侧第二竖板124竖直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122的右侧,所述左侧第一横板125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左侧第一竖板123的顶端,所述左侧第二横板126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左侧第二竖板124的顶端,所述左侧第一横板125与左侧第二横板126相向凸出,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左侧槽口127,所述左侧第二横板126的高度低于所述左侧第一横板125的高度,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左侧部分从所述左侧槽口127穿出并覆盖在所述左侧第二横板126上;所述左锁边条21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所述左侧第一竖板123及左侧第二竖板124限制,所述左锁边条212的宽度小于所述左侧槽口127的宽度,这样,防止所述左锁边条212从左仿形导槽121中脱出。
53.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所述右导向件13包括右侧底板132、右侧第一竖板133、右侧第二竖板134、右侧第一横板135及右侧第二横板136,所述右侧第一竖板133竖直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132的右侧,所述右侧第二竖板134竖直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132的左侧,所述右侧第一横板135的右侧连接在所述右侧第一竖板133的顶端,所述右侧第二横板136的左侧连接在所述右侧第二竖板134的顶端,所述右侧第一横板135与右侧第二横板136相向凸出,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右侧槽口137,所述右侧第二横板136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第一横板135的高度,所述帘布本体211的右侧部分从所述右侧槽口137穿出并覆盖在所述右侧第二横板136上;所述右锁边条213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所述右侧第一竖板133及右侧第二竖板134限制,所述右锁边条213的宽度小于所述右侧槽口137的宽度。这样,防止所述右锁边条213从右仿形导槽131中脱出。
54.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6,所述左导向件12还包括左侧导向坡面128,所述左侧导向坡面128平滑连接在所述左侧底板122的上表面的后侧,以构成左侧导向面,所述左侧导向面为由前至后高度逐渐降低的弧面(例如圆弧面);所述右导向件13还包括右侧导向坡面138,所述右侧导向坡面138平滑连接在所述右侧底板132的上表面的后侧,以构成右侧导向面,所述右侧导向面为由前至后高度逐渐降低的弧面(例如圆弧面)。
55.遮阳帘打开时(回卷帘布),左仿形导槽121可对左锁边条212限位,右仿形导槽131可对右锁边条213限位,以使得帘布21回收在转轴22同一位置上;遮阳帘关闭时(拉出帘布21),弧面形状的左侧导向面能够使得左锁边条212顺利导进左仿形导槽121中,弧面形状的
右侧导向面能够使得右锁边条213顺利导进右仿形导槽131中,保证左锁边条212及右锁边213条不会因为刮擦塑料件(后横梁1整体为塑料件)的棱角边而折弯、断裂。
56.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左侧第一横板12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侧第一缺口1201,以在所述左侧第一缺口1201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左侧第一凸块1251及左侧第二凸块1252;所述左侧第二横板12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侧第二缺口1202,以在所述左侧第二缺口1202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左侧第三凸块1261及左侧第四凸块1262;所述左侧底板122上设置有左侧第一槽孔、左侧第二槽孔、左侧第三槽孔及左侧第四槽孔,所述左侧第一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一凸块1251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二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二凸块1252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三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三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左侧第四槽孔位于所述左侧第四凸块1262的正下方。
57.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右侧第一横板13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侧第一缺口1301,以在所述右侧第一缺口1301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右侧第一凸块1351及右侧第二凸块1352;所述右侧第二横板13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侧第二缺口1302,以在所述右侧第二缺口1302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右侧第三凸块1361及右侧第四凸块1362;所述右侧底板132上设置有右侧第一槽孔、右侧第二槽孔、右侧第三槽孔及右侧第四槽孔,所述右侧第一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一凸块1351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二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二凸块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三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三凸块1361的正下方,所述右侧第四槽孔位于所述右侧第四凸块1362的正下方。各个槽孔在图中均未示出。
58.所述左侧第一缺口1201、左侧第二缺口1202、右侧第一缺口1301及右侧第二缺口1302的作用是方便出模。左侧底板122上设置的左侧第一槽孔、左侧第二槽孔、左侧第三槽孔及左侧第四槽孔能够减重,左侧第一槽孔、左侧第二槽孔、左侧第三槽孔及左侧第四槽孔之间的部位为实心结构(加强筋结构)。这样,既能够减重,又能保证左导向件12的结构强度。同样,右侧底板132上设置的右侧第一槽孔、右侧第二槽孔、右侧第三槽孔及右侧第四槽孔能够减重,右侧第一槽孔、右侧第二槽孔、右侧第三槽孔及右侧第四槽孔之间的部位为实心结构(加强筋)。这样,既能够减重,又能保证右导向件13的结构强度。
59.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所述遮阳帘组件2还包括遮阳帘横梁23、连接在所述遮阳帘横梁23的左端的左遮阳帘驱动滑块24及连接在所述遮阳帘横梁23的右端的右遮阳帘驱动滑块25,所述帘布21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遮阳帘横梁23上。天窗的左侧导轨3设置有左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天窗的右侧导轨4设置有右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所述左遮阳帘驱动滑块24滑动设置在所述左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中,所述右遮阳帘驱动滑块25滑动设置在所述右侧遮阳帘驱动滑块滑槽中。这样,帘布21的前侧能够被引导。
60.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所述后横梁本体11的左端向前凸出形成有左凸出部111,所述左凸出部111位于所述左导向件12的前方,所述左凸出部11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左侧导轨3的后端的左容纳槽1111,所述左容纳槽111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左侧导轨3插接定位的左侧限位块14;所述后横梁本体11的右端向前凸出形成有右凸出部112,所述右凸出部112位于所述右导向件13的前方,所述右凸出部112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右侧导轨的后端的右容纳槽1121,所述右容纳槽112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右侧导轨4插接定位的右侧限位块15。左侧导轨3与所述左凸出部111通过螺钉固定,右侧导轨4与所述右凸出部112通过螺钉固定。
6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8,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左连接件26、右连接件27及卷簧,所述转轴22为空心轴,所述卷簧设置在所述转轴22内,所述左连接件26固定在所述转轴22的左端,所述卷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左连接件26,所述卷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右连接件27。所述后横梁1还包括左安装座16及右安装座17,所述左安装座16及右安装座17一体形成在所述后横梁本体11上,所述左安装座16位于所述左导向件12的后方,所述右安装座17位于所述右导向件13的后方,所述左连接件26与所述左安装座16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件27与所述右安装座17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件27与所述转轴22转动连接。
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座16上设置有球头座,所述左连接件26为球头,所述球头安装在所述球头座内;所述右连接件27包括圆柱头部、套设在所述圆柱头部外周上的轴套及连接在所述圆柱头部的右端的卡扣271,所述右安装座17上设置有竖直的卡槽171,所述卡扣271卡入所述卡槽171,所述轴套压装在所述转轴22内,以使得所述转轴22能够相对所述圆柱头部旋转。这样,转轴22能够绕自身轴线(左右方向延伸)旋转。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遮阳帘打开时(回卷帘布21),左仿形导槽121及右仿形导槽131可对帘布21的左右两侧限位,使得帘布21回收在转轴22的同一位置上;遮阳帘关闭时(拉出帘布21),帘布21两侧导入左仿形导槽121及右仿形导槽131。即,本技术通过一体形成在后横梁本体11上的左导向件12与右导向件13实现了帘布21的运动导向。相对于现有技术,遮阳帘的固定部分(后横梁本体11)与帘布的导向机构(左导向件12及右导向件13)为一体成型,省略了现有技术中水槽上的导向件,后横梁1可以一体出模,遮阳帘组件的安装位置精度更高,能够有效规避现有技术中因导轨、导向块、水槽/护罩配合关系导致的一致性不高的问题。
64.另外,后横梁本体11、左导向件12及右导向件13一体成型,能够降低工艺难度,返修时更便于操作。可以减少导向机构的开模成本,降低天窗产品成本。此外,可以减少预装、配合调节、紧固等工序的时间,简化装配工艺,缩短生产周期。
65.另一方面,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窗,包括前横梁(图中未示出)、左侧导轨3、右侧导轨4及上述实施例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所述左侧导轨3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左端,所述左侧导轨3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横梁1的左端,所述右侧导轨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右端,所述右侧导轨4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后横梁1的右端。
6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窗,具备了上述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的所有优点。
67.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
6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具备了上述实施例的天窗遮阳帘集成机构的所有优点。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