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0466发布日期:2022-11-05 02:1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电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换热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人们的健康及出行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占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达30%以上,因此要控制雾霾,必然要加强对汽车污染物的控制。当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开启空调来维持轿车内的温度,以保证舒适的乘车环境,而汽车空调的开启,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如何保证人的舒适情况下,减少汽车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光电效率和半导体制冷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发展,人们纷纷尝试将太阳能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结合应用在汽车上,开发太阳能半导体汽车空调制冷方式成为一种趋势。
3.而现有的车(箱)外的换热器要么换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导致油耗增加,要么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车内舒适度也较差,客户满意度也较低。
4.如申请号为cn201922435381.7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余热回收器,换热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媒入口和第一冷媒出口,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媒介质进入换热器主体中与外界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从外界空气中进行第一次吸热。完成第一次吸热后的冷媒介质进入余热回收器的冷媒介质流道内,并与从废热回收系统进入余热回收器内余热介质流道的余热介质进行二次热交换,从余热介质内进行第二次吸热。经过两次吸热后的冷媒介质压力以及温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回流至热泵空调系统内能够有效地提高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以及能效比。虽然该申请可以提高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5.还如申请号为cn201710705220.8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其换热单元包含若干排换热管和翅片,换热管的外部截面呈近似椭圆形,换热管内部为多孔结构,构成冷媒通道;翅片为平板结构,在翅片上设有呈上下状态排列的、呈近似椭圆形的装配孔,在装配孔之间设有若干开窗特征;将换热管通过装配孔进行定位,换热管的宽度小于翅片的宽度;将换热管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翅片与换热管呈90
°
夹角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该换热器在实际应用当中,换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均不佳,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电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散热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和换热机构平行设置于壳体上,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多层换热板结构,所述多层换热板结构上设置有冷媒输送机构,所述冷媒输送机构分别与压缩机和空调管路相连接。
7.具体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壳体上,且风扇出风口面向散热
机构设置。
8.具体的,所述换热机构为热电换热板,所述热电换热板包括热电换热制冷端和热电换热制热端,所述热电换热制冷端和热电换热制热端之间设置有冷媒流道。
9.具体的,所述冷媒流道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10.具体的,所述热电换热板上设置有热电换热板电源线,所述热电换热板电源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11.具体的,所述冷媒输送机构包括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与空调管路相连接。
12.具体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与冷媒流道相连接。
13.具体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靠近换热机构的一侧。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换热效率较高,散热效果好,可提高汽车内降温或升温效率;可结合太阳能电池板,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热电换热板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热电换热板侧视图;
22.图7为汽车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风扇,2-冷媒进口,3-冷媒出口,4-储液罐,5-冷媒流道,6-热电换热板,7-壳体,8-散热翅片,9-挡板,10-热电换热板电源线,11-热电换热器,12-压缩机,13-空调管路,14-空气调节系统,15-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实施例1:
28.参阅图1-7,一种热电换热器,包括壳体7,所述壳体7上设置有散热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和换热机构平行设置于壳体7上,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多层换热板结构,所述多层换热板结构上设置有冷媒输送机构,所述冷媒输送机构分别与压缩机12和空调管路13相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扇1,所述风扇1设置于壳体7上,且风扇1出风口面向散热机构设置。
3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机构为热电换热板6,所述热电换热板6包括热电换热制冷端和热电换热制热端,所述热电换热制冷端和热电换热制热端之间设置有冷媒流道5。
31.可以理解的,所述热电换热板6为三层换热板结构,其顺序为热电换热板制冷端-冷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热端或者为热电换热板制热端-冷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冷端。所述热电换热板6可结合太阳能或者其他能源为车辆外置换热器增加换热效率,提高降温或者升温效率。
32.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流道5上设置有散热翅片8。
33.进一步的,所述热电换热板6上设置有热电换热板电源线10,所述热电换热板电源线10与太阳能电池板15相连接,通过改变热电换热板电源线10通电电流方向控制冷媒流道5前后侧温度为高温或者低温。
34.进一步的,所述冷媒输送机构包括冷媒进口2和冷媒出口3,所述冷媒进口2与压缩机12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3与空调管路13相连接。
3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7上还设置有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与冷媒流道5相连接。
3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7上还设置有挡板9,所述挡板9设置于靠近换热机构的一侧。
37.进一步的,参阅图7,汽车制冷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热电换热器11,所述热电换热器11由太阳能电池板15供能,太阳能电池板15通过热电换热板电源线10与热电换热板6相连接,所述热电换热器11上的冷媒进口2与压缩机12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3与空调管路13相连接,所述压缩机12与空气调节系统14(hvac,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相连接。
38.进一步的,所述热电换热器11包括两个工况,第一个工况为:风扇1-热电换热板制冷端-冷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热端,在第一个工况下,可为外界换热器提供暖气,防止外界换热器结冰。第二个工况为:风扇1-热电换热板制热端-冷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冷端,在第二个工况下,可结合太阳能,为外界换热器降低温度,提升换热效率,降低风扇1功耗;可均匀控制冷媒流道5的温度,提升冷媒状态切换效率。
39.进一步的,汽车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40.s1:判断车内温度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41.s2:若否,则判断车外热电换热器11是否为散热需求;
42.s3:若否,则控制热电换热器11工作在第二个工况(风扇1-热电换热板制热端-冷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冷端);若是,则打开压缩机12或加大压缩机12功率或增大空气调节系统14的风门开度,并控制热电换热器11工作在第一个工况(风扇1-热电换热板制冷端-冷
媒流道5-热电换热板制热端);
43.s4:再判断车内温度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44.s5:若否,则重新进行s2;若是,则保持压缩机12和空气调节系统14的风门状态。
4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46.此外,术语“连接”、“设置”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连接”、“设置”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连接”、“设置”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7.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