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导风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1513发布日期:2022-09-27 21:2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导风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导风框。


背景技术:

2.汽车的冷却系统主要功用是冷却发动机,带走发动机燃料燃烧过程中多余的热量,而冷却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散热器总成的热交换。
3.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装置以及导风框,而现有的导风框结构一般为单件结构,通过散热器自身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导风框自身框住散热器风扇,使风扇排风依据导风框排风口方向排风,由客车后围蒙皮出风口排出车外,防止带有散热器热量的暖风在客车后尾舱内部循环,影响后尾舱整体温度。
4.而导风框一般设置在汽车的尾部,但是因汽车后围普遍本身具有弧度,以及客车本身车身的制造误差,这多重误差最终导致导风框密封效果差或完全没有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导风框,能够避免因制造问题而导致降低导风框的密封效果。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车导风框,所述导风框包括固定部以及导风部,所述固定部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散热装置上;所述导风部通过调节件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风部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可将热量引导并散发至汽车外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导风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散热装置上,可框住所述散热装置所散发出的热量,所述导风部位置可调地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则使所述散热装置的风扇排风依据导风框排风口方向排风,最后由汽车后围蒙皮出风口排出车外。通过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位置,则可使得所述导风部能够调整至汽车尾部的排风口处,从而增强其导风效果以及防止溢出至汽车尾部的密封效果。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散热装置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的另外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容纳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容纳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框架上,所述容纳部可容纳汽车上的线束。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为胶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部包括:
12.紧固端,所述紧固端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13.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紧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部中的通道相对于所述紧固端中的通道倾斜;以及
14.倾斜端,所述倾斜端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倾斜端的另一端与汽车外部连通,所述紧固端、所述倾斜部以及所述倾斜端连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包括:
16.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开设在所述紧固端上,所述固定部的框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置与所述第二条形孔对应;以及
17.螺栓,所述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孔以及所述通孔中,所述螺栓上螺设有螺母。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部内侧的所述螺母为固定设置。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端上设置有12个所述调节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倾斜端的一侧长于所述倾斜端的另一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倾斜端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夹持部以及封堵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在所述倾斜端的框架上,所述封堵部抵顶在汽车后骨架上。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导风框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示出的汽车导风框的固定部的示意图;
26.图3为图2示出的固定部的第一密封部的示意图;
27.图4为图1示出的汽车导风部的导风部的示意图;
28.图5为图1示出的汽车导风部的调节件的示意图;
29.图6为图1示出的导风部的第二密封部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散热通道2;
32.固定部10、安装部11、第一条形孔111、第一密封部12、第一夹持部121、容纳部122;
33.导风部20、紧固端21、倾斜部22、倾斜端23、第二密封部24、第二夹持部241、封堵部242;
34.调节件30、第二条形孔31、螺栓32、螺母321。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车导风框,导风框包括固定部10以及导风部20,固定部10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散热装置(图中未示出)上;导风部20通过调节件30位置可调地设置在固定部10上,固定部10与导风部20形成散热通道2,散热通道2可将热量引导并散发至汽车外部。
40.固定部10固定在散热装置上,可框住散热装置所散发出的热量,导风部20位置可调地连接在固定部10的另一端,则使散热装置的风扇排风依据导风框排风口方向排风,最后由汽车后围蒙皮出风口排出车外。通过调节件30调节导风部20与固定部10的相对位置,则可使得导风部20的端部能够调整抵顶至汽车尾部的排风口处,从而增强其导风效果以及防止溢出至汽车尾部内部的密封效果。
41.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0的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11,固定部10通过安装部11可活动地安装在散热装置上。具体地,通过安装部11上的第一条形孔111将固定部10安装在散热装置上的螺栓安装孔位中,同时第一条形孔111的设置可使得固定部10具备了上下微调的作用,从而使得固定部10可更好地框住散热装置,进而使得热量更好地从导风框中导出。
42.参照图2以及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固定部10的另外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2,第一密封部12包括第一夹持部121以及容纳部122,第一夹持部121与容纳部122连接,第一夹持部121夹持在固定部10的两侧框架上,容纳部122可容纳汽车上的线束。第一密封部12设置在固定部10的另外两侧上,则可避免散热装置散发出来的热量从该侧间隙中流出,从而具有较强的气密性。具体地,第一密封部12的第一夹持部121夹持在固定部10的框架上,可防止第一密封部12脱落,同时,第一密封部12的容纳部122中设置有容纳线束的通孔,所预留的通孔也可以作为散热装置上的传感器的线束的过线孔,即可将传感器的线束固定在第一密封部12上,也可起到线束的保护作用。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密封部12为胶条。胶条具有弹性,在受到挤压变形时,具有缓冲车辆行驶中颠簸路况导风框与散热装置的磕破的作用,还可提高固定部10端部的气密性,其外还可以减小刚体接触震动产生的噪音。
44.参照图1、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20包括:紧固端21、倾斜部23以及倾斜端。紧固端21位置可调地与固定部10连接;倾斜部23的一端与紧固端21的一端连接,倾斜部23中的通道相对于紧固端21中的通道倾斜;倾斜端的一端与倾斜部23的另一端连接,倾斜端的另一端与汽车外部连通,紧固端21、倾斜部23以及倾斜端连接形成散热通道2。具体地,紧固端21通过调节件30位置可调地与固定部10连接,紧固端21套设在固定部10上,通过调节件30连接;而倾斜部23的框架则向着左方向倾斜,形成倾斜的散热通道
2;倾斜端则连接在倾斜部23的一端,散热通道2的方向与紧固端21相同,出口方向则与汽车尾部的排风口连通,所以三者相连接,形成了部分散热通道2,将散热装置散发出的热量导出排风口外。而倾斜的散热通道2可适应较狭窄的安装空间。
45.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调节件30包括:第二条形孔31以及螺栓32。第二条形孔31开设在紧固端21上,且第二条形孔31的孔长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平行,即图示的前后方向。在固定部10的框架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位置与第二条形孔31对应;螺栓32穿设在第二条形孔31以及通孔中,螺栓32上螺设有螺母321,如此,将螺栓32从紧固端21的外侧穿过第二条形孔31,在穿设过固定部10上的通孔以及固定部10内侧的螺母321,将螺栓32拧紧在螺母321中,即可将紧固端21紧固在固定部10上,从而可将到导风部20固定在散热装置上。当拧松螺栓32,紧固端21即可相对于固定部10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向后移动则可使得导风部20的后端部能够调整抵顶至汽车尾部的排风口处,从而增强其导风效果以及防止溢出至汽车尾部内部的密封效果。
46.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紧固部内侧的螺母321为固定设置。固定设置的螺母321可减少拆装流程,并解决导风框拐角处不易安装拆卸等问题。此外,还可在螺栓的螺帽处增设弹簧垫圈等,可增大接触面积以及提高紧固能力。
47.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紧固端21上设置有12个调节件30。12个调节件30可均布在紧固端21以及固定部10上,可增强紧固的能力。
48.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端的一侧长于倾斜端的另一侧。具体地,在倾斜端的后端部,即与汽车尾部排风口连接的一端上的左侧框架长于右侧的框架,进而可适用于汽车尾部为弧状的汽车排风散热,使得倾斜端的后端部更好地抵顶在汽车尾部的排风口处。
49.参照图1、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端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部24,第二密封部24包括第二夹持部241以及封堵部242,第二夹持部241与封堵部242连接,第二夹持部241夹持在倾斜端的框架上,封堵部242抵顶在汽车后骨架上。可选地,第二密封部24也可设置为具有弹性我的胶条。汽车后围普遍本身具有弧度,为防止倾斜端与后尾舱发生干涉所以在设计导风框时设计偏小尺寸,即可利用调节件30调节导风部20的相对位置,将导风框设计为伸缩式,可使得倾斜端调整抵顶至汽车尾部的排风口处,再通过第二密封件的密封作用,可防止热量外溢至汽车尾部的内部结构中。具体地,第二密封部24具有的第二夹持部241夹持在倾斜端的框架上,而封堵部242则抵顶贴在汽车的后尾舱上,防止热量流出至汽车尾部中。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