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5446发布日期:2022-10-29 04:3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新增了许多电器件,涉及的高压线束多,若不对线束进行分类固定,线束堆砌排布容易发生干涉,且不利于后续维护。现有技术通常使用扎带对线束固定,然而仅通过扎带固定线束可靠性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造成线束晃动,线束晃动会使插接件跟随晃动,容易造成接触不良,难以满足整车线束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以至少解决目前线束固定可靠性差、无法实现分类固定等问题。
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安装板和线束安装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与所述线束安装板弯折连接;所述线束安装板设有用于对第一线束固定的第一安装件及用于对第二线束固定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线束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线束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板背向所述支架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板的侧面。
6.本技术的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所述第一安装件设有呈预设间隔布置的安装部,所述第一线束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并通过线束管夹固定。
8.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线束安装板焊接为一体。
9.所述第二安装件向所述线束安装板的一侧凸起并延伸,所述第二线束贴合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侧壁排布。
10.所述第二安装件设有第一固定孔和/或卡槽,以对固定所述第二线束的扎带进行限位。
11.所述线束安装板还设有为线束折弯排布提供约束的转角,所述转角沿背向所述支架安装板的一侧延伸。
12.所述线束安装板靠近所述转角设有第二固定孔,以供扎带穿设;所述转角设有弧形的约束面,所述线束贴合所述约束面折弯排布,并通过所述扎带固定。
13.所述线束安装板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
14.所述支架安装板与所述线束安装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15.所述支架安装板设有安装孔,用于将所述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至车架。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技术的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可通过支架安装板安装到车架上,为线束提供安装、固定,能够防止线束晃动造成的插接件接触不良、性能缺失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一
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可对不同规格/线径的线束固定,可实现对线束分类固定,当相关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便于根据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快速找到确定故障线束,为后续维护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通过合理布局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可将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固定于不同方位,可避免多束线束堆积造成干涉,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8.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安装件设有呈预设间隔布置的安装部,第一线束设于相邻两个安装部之间,并通过线束管夹固定;由此,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安装部之间的间隔,可满足对较大径向尺寸的线束固定,装配时,利用线束管夹与安装部共同对线束固定限位,可确保线束安装的牢固性与可靠性。
19.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安装部与线束安装板焊接为一体;由此可简化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和装配,可防止安装部这类尺寸较小的零部件容易丢失,而影响装配进程。
20.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安装件向线束安装板的一侧凸起并延伸,第二线束贴合第二安装件的侧壁排布;由此,第二安装件能够为第二线束提供装配位,可减少对线束安装板主体的空间占用,可避免第二线束与第一线束干涉,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安装件设有第一固定孔和/或卡槽,以对固定第二线束的扎带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二线束安装时,可借助扎带等对其固定限位,可确保第二线束安装的牢固性,可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造成线束晃动的概率。
2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线束安装板还设有为线束折弯排布提供约束的转角,转角沿背向支架安装板的一侧延伸;通过设置转角,能够为线束折弯排布提供导向,可避免线束堆砌缠绕,杂乱排布,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
23.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线束安装板靠近转角设有第二固定孔,以供扎带穿设;转角设有弧形的约束面,线束贴合约束面折弯排布,并通过扎带固定;由此,转角的约束面能够为线束换向排布提供导向及支撑,进一步通过扎带固定,可确保线束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可防止线束从约束面脱落。
24.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线束安装板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通过设置减重孔,可减轻高压线束固定支架重量,尤其当需要固定较多线束时,需同时使用多个高压线束固定支架,通过减重设计可减轻对汽车的负担。
25.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安装板与线束安装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可提升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机械强度,避免支架安装板与线束安装板连接处发生断裂。
26.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安装板设有安装孔,用于将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至车架;由此本技术可通过螺接装配高压线束固定支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拆装、维护。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的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30.图3是图1的高压线束固定支架装配至车架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支架安装板,11-线束安装板,12-第一安装件,13-第二安装件,121-安装部,131-第一固定孔,132-卡槽,14-转角,111-第一安装段,112-第二安装段,113-连接段,114-第二固定孔,15-减重孔,16-加强筋,1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5.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可提供一种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安装板10和线束安装板11,所述支架安装板10与所述线束安装板11弯折连接;所述线束安装板11设有用于对第一线束固定的第一安装件12及用于对第二线束固定的第二安装件13,所述第一线束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线束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板11背向所述支架安装板10的一侧,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板11的侧面。
39.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可实现对线束分类固定,包括:使用不同安装件对不同规格/线径的线束固定;将不同规格/线径的线束固定至不同方位。由此,需要维护时,可根据不同安装件或不同方位快速找到相应的线束,可提高线束检修、更
换的效率。
40.具体地,本技术可通过支架安装板10将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安装到车架上。如图1所示,支架安装板10可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可设置安装孔等结构,下端与线束安装板11弯折连接。优选地,线束安装板11与水平面平行,即与支架安装板10构成垂直连接。由此,在满足线束安装的前提下,可减少线束安装板11/线束与车上其他结构干涉。当然,在一些情况下,线束安装板11与支架安装板10也可以成其他角度(非垂直)连接。
41.如图3所示,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安装到车架时,线束安装板11与车架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通常将线束安装至线束安装板11背向支架安装板10的一侧(即线束安装板11的下侧)以及线束安装板11的侧向方向。
42.本技术所描述的第一线束是指线束的径向尺寸相对较大的一类线束,相对地,第二线束是指线束的径向尺寸相对较小的一类线束。第一线束、第二线束既可以是单股线束,也可以是多股线束的集合,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件12设有呈预设间隔布置的安装部121,所述第一线束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部121之间,并通过线束管夹固定。
44.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线束安装板11的主体安装面设有安装部121,安装部121可为线束管夹提供装配位。安装部121例如为安装螺栓,安装第一线束时,将第一线束卡入相邻两个安装螺栓之间的间隙,然后用线束管夹对第一线束进行限位,再将线束管夹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安装螺栓的螺柱上,最后用紧固螺母紧固,实现对第一线束固定。如图1所示,安装螺栓可自线束安装板11的安装面从上侧穿设固定,螺柱位于下侧,第一线束固定于线束安装板11的安装面的下侧。
45.本技术对安装部121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通过如下任一种方式实现:
46.实施例一:
47.所述安装部121与所述线束安装板11焊接为一体。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121与线束安装板11可加工成一体,有助于省略后续装配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焊接一体,可防止安装部121易丢失而影响安装进程。
48.实施例二:
49.所述线束安装板11设有供所述安装部121穿设的安装孔,使用时,先将所述安装部12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再固定线束。即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121可作为独立件使用,长时间使用后可方便对安装部121进行更换。
5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件13向所述线束安装板11的一侧凸起并延伸,所述第二线束贴合所述第二安装件13的侧壁排布。
51.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第二安装件13可向线束安装板11的上侧或下侧凸起延伸,形成供第二线束安装的安装面。由此,第二线束可安装于线束安装板11的上侧的侧面或下侧的侧面,可避开第一线束避免与第一线束干涉。
52.优选地,第二安装件13与线束安装板11垂直布置;第二安装件13与线束安装板11一体成型。
53.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件13设有第一固定孔131和/或卡槽132,以对固定所述第二线束的扎带进行限位。
54.如图2所示,安装第二线束时,将第二线束贴合第二安装件13的侧壁排布,然后利
用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31或卡槽132处的扎带对第二线束进行扎绑固定。
5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线束安装板11还设有为线束折弯排布提供约束的转角14,所述转角14沿背向所述支架安装板10的一侧延伸。
56.具体地,如图1所示,线束安装板11设有第一安装段111、第二安装段112以及连接第一安装段111与第二安装段112的连接段113,使得线束安装板11形成大致l型构型。优选地,连接段113呈弧形,可圆滑连接第一安装段111与第二安装段112。进一步地,转角14可设于连接段113。或者,转角14的一部分区域设于连接段113,一部分区域设于第一安装段111和/或一部分区域设于第二安装段112。进一步地,转角14沿线束安装板11的下侧延伸。
57.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板11靠近所述转角14设有第二固定孔114,以供扎带穿设;所述转角14设有弧形的约束面,所述线束贴合所述约束面折弯排布,并通过所述扎带固定。
58.具体地,当转角14设于连接段113时,第二固定孔114可设于连接段113的安装面上,以靠近转角14布置。转角14设有弧形的约束面,可使线束沿约束面圆滑地折弯。进一步的,图1示出了沿远离转角14的方向排布的一排第二固定孔114,以便于通过扎带对线束的多处区域进行固定。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12和/或第二安装件13可设置多处,以适应较长的线束固定。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段111及第二安装段112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安装件12,可使第一线束形成大致l型排布,且第一线束从第一安装段111过渡到第二安装段112时可通过转角14进行折弯。
60.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段111及第二安装段112均设有第二安装件13,以加强对第二线束的排布固定。第二安装件13设置方位、数量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且满足不与转角14冲突。
6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线束安装板11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5。通过设置减重孔15,可减轻高压线束固定支架重量,尤其当需要固定较多线束时,需同时使用多个高压线束固定支架,通过减重设计可减轻对汽车的负担。尤其当高压线束固定支架使用金属材质时,减重设计十分实用。
62.如图1所示,在线束安装板11大致呈l型构型的方案中,第一安装段111、第二安装段112均设有减重孔15。减重孔15除了起到减重效果,其通孔结构还能为线束排布/穿设提供有利条件。
6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安装板10与所述线束安装板11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6。
64.具体地,在线束安装板11大致呈l型构型的方案中,支架安装板10可设于第一安装段111或第二安装段112,且支架安装板10沿线束安装板11的上侧延伸。在图1的示例中,支架安装板10设于第一安装段111,支架安装板10为两个间隔布置的挂板结构,相较于设置一整块安装板,可进一步减轻支架的重量,减小对汽车的负担。进一步地,支架安装板10与线束安装板11可一体成型。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加强筋16,可提高支架安装板10的承重能力,防止支架安装板10与线束安装板11弯折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
6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安装板10设有安装孔101,用于将所述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至车架。
66.装配时,可使用紧固螺栓/螺钉穿设安装孔101,将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至车架,
操作简单快捷,相较于焊接的方式,可便于对支架拆装,便于后期维护。
67.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6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