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6905发布日期:2023-06-08 13:4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喜欢驾驶汽车前往各处进行观光游玩,通常,在行驶至合适位置的时候,人们会下车进行观光游玩,如果游玩的时间较长,人们需要在汽车上携带可以自由搬动的椅子,以便于在车外休息,这样可以享受车外的风景还可以得到休息的机会,然而,这种外带的椅子存在占用空间大,并且由于需要自由搬动,其位置可以四处移动,因此也很容易在游玩的过程中造成磕碰和损坏,因此整个使用过程并不方便。2、对此,在一些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专门设置在汽车后尾箱上的座椅,例如美国专利us6095059a-portableseatassembly,其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座椅组件,适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到交通工具如汽车或卡车的行李箱闩锁上,具体的,其采用一对向下延伸的可重新定位的支撑件作为用于支撑便携式座椅组件的座椅部分的装置,支撑件连接到位于座椅部分的下表面上的垂直加强件,允许向下延伸的可重新定位的支撑件向外和向内移动,由此向下延伸的可重新定位的支撑件可重新定位的支撑件从座椅部分的下表面突出到不同的深度,从而使便携式座椅能够适应不同车辆行李箱的不同表面。其使用钩子连接到车辆的闩锁上,以将便携式座椅组件的座椅部分固定到车辆上,具体为采用其采用一端具有j形部分而另一端具有外螺纹部分的挂钩。3、上述的现有技术通过利用钩子连接到车辆的闩锁上,以将便携式座椅组件的座椅部分固定到车辆上,可以解决椅子无法固定,且容易移动从而造成损坏和丢失等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其座椅部分为单独的一块完整的板状结构,具体可以参照其附图,当需要多人乘坐的时候,座椅部分的尺寸就会较大,如果座椅部分仍然为单一完整的板状结构,则会存在安装不方便同时收纳也不方便的问题。4、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进行改进。技术实现思路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座椅,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技术方案如下:3、包括:4、乘坐组件,所述乘坐组件至少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5、所述第一构件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承托面,所述第二构件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承托面;6、所述第一构件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抵触面,所述第二构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抵触面;7、所述第一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构件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8、还包括:9、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的下方或所述第二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构件的一端的下方。10、其中,乘坐组件是指用户用来乘坐的结构,乘坐组件可以是板状结构、杆状结构、管状结构等,优选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承受面积。11、其中,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可以作为直接供用户乘坐的结构,也可以作为一种连接结构,用来连接额外的单独乘坐结构,额外的单独乘坐结构可以是单独的座椅,设置有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是为了提供多个座位。12、其中,第一承托面和第二承托面是用来直接承受外部作用力的面,外部作用力可以是来自于用户直接的乘坐,还可以来自额外的单独乘坐结构。13、其中,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是用来与汽车后尾箱设置n形扣周围区域接触的面,其目的在于扩大接触面积以分散受力,从而提高整体结构连接在汽车n形扣上的稳定性。14、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是实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连接的结构,这种连接可以是实现固定目的的可拆卸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实现固定目的的可拆卸连接是指在需要的时候让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固定成整体,以避免晃动,例如在用户需要乘坐的时候,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则可以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拆开,以便于运输和存放,这里的拆开指的是容易被拆开,例如通过拧动螺栓的方式就可以拆开,或者通过卡扣连接,按压卡扣就可以实现拆开等,而不是破坏性的拆开。活动连接的目的是让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保持连接的状态下具备活动的自由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折叠存放的目的,可以便于存放和运输。15、其中锁紧件是一个专门用来与汽车后尾箱n形扣配合锁紧的结构,在拆装过程中,通常汽车后备箱相对宽且平坦,因此可以用来暂时放置和支撑乘坐组件,因为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可能无法快速顺利地完成拆装,例如需要对准安装位置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乘坐组件具有较重的重量,需要用户持续的托举,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负担,导致拆装的不方便,而汽车后备箱则可以用来临时进行承重和支撑,因此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地进行拆装,因此,本技术提出了通过锁紧件来与汽车后尾箱的n形扣配合连接。16、通过上述方案,该座椅包含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下方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用于与汽车后尾箱上的n形扣进行锁紧配合,第一构件对应设置有第一承托面,第二构件对应设置有第二承托面,第一承托面与第二承托面直接或间接的供给用户乘坐,在第一构件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第一抵触面,在第二构件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第二抵触面,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用于与汽车后尾箱上的平坦区域接触,以分散受力,并且,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在不使用时可以拆卸或折叠,方便携带和存放,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1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第一铰链结构,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实现翻转折叠。1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第一滑轨滑块结构,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实现伸缩折叠。1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乘坐部以及中间连接件;20、所述第一承托面设置在所述乘坐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抵触面设置在所述乘坐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21、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乘坐部靠近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与所述乘坐部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2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形成第二铰链结构,使所述乘坐部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实现翻转折叠。2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翻转方向相反设置。2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形成第二滑轨滑块结构,使所述乘坐部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实现伸缩折叠。2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锁紧件设置在中间连接件的下方。2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承托面和/或所述第二承托面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连接有座椅本体。2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五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五连接部对称分布在所述锁紧件的两侧位置。2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构件下表面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开口朝下,所述锁紧件部分或全部置于所述凹腔内。2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凹腔贯穿所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3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紧件连接,所述驱动件至少包括操作端,所述操作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或侧面。3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驱动件为螺纹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斜楔机构中的任意一种。32、由上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座椅,包含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下方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用于与汽车后尾箱上的n形扣进行锁紧配合,第一构件对应设置有第一承托面,第二构件对应设置有第二承托面,第一承托面与第二承托面直接或间接的供给用户乘坐,在第一构件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第一抵触面,在第二构件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第二抵触面,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用于与汽车后尾箱上的平坦区域接触,以分散受力,并且,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在不使用时可以拆卸或折叠,方便携带和存放,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