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5970发布日期:2022-10-19 09:3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箱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燃油箱是用于储存汽车发动机燃油,其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到汽车车架上,其容积需要满足汽车持续行驶里程的要求。参见申请号为cn20102013308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整体冲压成形的燃油箱支架”,该技术方案中是利用l型的支架支撑燃油箱,并且为确保支架的强度,支架的横截面为π字形结构,如果考虑该支架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势必使得燃油箱的布置空间相应缩小,进而导致燃油箱的体积被缩小,即燃油箱的容积被缩小,这显然会对汽车续驶里程造成限制。尤其是在汽车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常常需要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设计生产一些窄车身、短轴距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整车留给燃油箱的布置空间本身就十分有限,在此情形下,燃油箱的体积更加受到车架纵梁、脚踏梁、发动机关联部件(例如柴油滤清器)、板簧支架、地板梁等限制,并且燃油箱的下部还要保证一定的离地间隙。这常常导致不得不减小燃油箱的体积,进而造成燃油箱的容积不够,无法满足汽车持续行驶里程的要求。另一方面,此种结构,燃油箱的限制仅由油箱拉带控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势必会造成油箱拉带变形从而使得燃油箱容易松脱,现有的使用习惯是定期人工对油箱拉带进行复紧,从而保证燃油箱的有效固定,但是此方式必有遗漏,无法充分保证其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不仅确保燃油箱的体积大小,而且能够保证燃油箱的安装安全性。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包括燃油箱、支架和拉带;所述燃油箱的背部设置有背槽,所述燃油箱的底部设置有与背槽相连通的底槽;
5.所述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安装部嵌入在背槽内,所述支撑部嵌入在底槽内;所述拉带贴附在燃油箱表面并且一端连接安装部,所述拉带另一端连接支撑部。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燃油箱的箱体上增设相互连通的背槽和底槽,使支架的安装部和支撑部分别嵌入在对应的背槽和底槽内,这样不仅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燃油箱的安装空间,使燃油箱的体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而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分别嵌入在背槽和底槽中的安装部和支撑部限制燃油箱的活动,以提高燃油箱在支架上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拉带的工作强度,进而降低了拉带变形的风险。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燃油箱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支架与拉带结构示意图;
10.标号说明:
11.1、燃油箱;11、背槽;12、底槽;
12.2、支架;21、安装部;211、装配板;212、第一嵌入块;213、减重孔;
13.22、支撑部;221、支撑板;222、第二嵌入块;
14.3、拉带;4、连通管;5、缺口;6、第一油箱垫带;7、第二油箱垫带。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16.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包括燃油箱1、支架2和拉带3;所述燃油箱1的背部设置有背槽11,所述燃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与背槽11相连通的底槽12;
17.所述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安装部21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安装部21嵌入在背槽11内,所述支撑部22嵌入在底槽12内;所述拉带3贴附在燃油箱表面并且一端连接安装部21,所述拉带3另一端连接支撑部22。
1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燃油箱1的箱体上增设相互连通的背槽11和底槽12,使支架2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分别嵌入在对应的背槽11和底槽12内,这样不仅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燃油箱1的安装空间,使燃油箱的体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而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分别嵌入在背槽11和底槽12中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限制燃油箱1的活动,以提高燃油箱1在支架2上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拉带3的工作强度,进而降低了拉带3变形的风险。
19.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底槽12远离背槽11的一端内设置有沿燃油箱1长度方向延伸的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的两端均连通燃油箱1内腔,所述支撑部22远离安装部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避让连通管4的缺口5。
20.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燃油箱1底部设置有底槽12,使得燃油箱1内腔底部会被分成多个独立的区域,进而导致燃油箱1内腔底部的燃油很难被抽走为汽车提供动力。因此在底槽12内增设连通燃油箱1内腔的连通管4,使这些独立区域中的燃油能够相互流通,从而避免部分燃油残留在燃油箱1中。并且支撑部22利用缺口5能够避开连通管4,避免在装配时支撑部22与连通管4发生干涉,而损坏连通管4。
21.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21包括装配板211和与背槽11相适配的第一嵌入块212;所述第一嵌入块212的两侧垂直向外延伸出装配板211,所述装配板211用于连接车架。
22.由上述描述可知,安装部21利用第一嵌入块212嵌入进燃油箱1的背槽11中,并由装配板211于车架固定连接。
23.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入块212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箱垫
带6。
24.由上述描述可知,避免第一嵌入块212直接接触燃油箱1的箱体,从而保护燃油箱1。
25.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22包括支撑板221和与底槽12相适配的第二嵌入块222,所述第二嵌入块222的两侧垂直向外延伸出支撑板221,所述支撑板221用于支撑在燃油箱1的底部。
26.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部22利用第二嵌入块222嵌入进燃油箱1的底槽12中,并由支撑板221进步增大支撑部22与燃油箱1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燃油箱1在支架2上的安装稳定性。
27.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嵌入块222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箱垫带7。
28.由上述描述可知,避免第二嵌入块222直接接触燃油箱1的箱体,从而保护燃油箱1。
29.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21上设置有减重孔213。
30.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减重孔213能够减轻支架2的整体质量,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31.进一步地,所述拉带3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32.由上述描述可知,避免拉带3直接接触燃油箱1的箱体,从而保护燃油箱1。
3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的应用场景:在需要将燃油箱1安装到车架上时,在燃油箱1的箱体上增设相互连通的背槽11和底槽12,使支架2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分别嵌入在对应的背槽11和底槽12内,这样不仅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燃油箱1的安装空间,使燃油箱的体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而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分别嵌入在背槽11和底槽12中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限制燃油箱1的活动,以提高燃油箱1在支架2上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拉带3的工作强度,进而降低了拉带3变形的风险。
34.实施例一
35.一种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包括燃油箱1、支架2和拉带3;所述燃油箱1的背部设置有背槽11,所述燃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与背槽11相连通的底槽12;所述支架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安装部21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安装部21嵌入在背槽11内,所述支撑部22嵌入在底槽12内;所述拉带3贴附在燃油箱表面并且一端连接安装部21,所述拉带3另一端连接支撑部22。所述底槽12远离背槽11的一端内设置有沿燃油箱1长度方向延伸的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的两端均连通燃油箱1内腔,所述支撑部22远离安装部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避让连通管4的缺口5。
36.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安装部21包括装配板211和与背槽11相适配的第一嵌入块212;所述第一嵌入块212的两侧垂直向外延伸出装配板211,所述装配板211用于连接车架。所述第一嵌入块212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箱垫带6。所述支撑部22包括支撑板221和与底槽12相适配的第二嵌入块222,所述第二嵌入块222的两侧垂直向外延伸出支撑板221,所述支撑板221用于支撑在燃油箱1的底部。所述第二嵌入块222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箱垫带7。所述安装部21上设置有减重孔213。所述拉带3与燃油箱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37.工作原理:在装配过程中,由安装部21的装配板211与车架连接,使支架2固定安装
到车架上,然后将具有背槽11和底槽12的燃油箱1放置到支架2上,让第一嵌入块212嵌入到背槽11中,让第二嵌入块222嵌入到底槽12中,这样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燃油箱1的安装空间,使燃油箱的体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同时支撑板221进步增大支撑部22与燃油箱1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燃油箱1在支架2上的安装稳定性。由于燃油箱1底部设置有底槽12,使得燃油箱1内腔底部会被分成多个独立的区域,进而导致燃油箱1内腔底部的燃油很难被抽走为汽车提供动力。因此在底槽12内增设连通燃油箱1内腔的连通管4,使这些独立区域中的燃油能够相互流通,从而避免部分燃油残留在燃油箱1中。并且支撑部22利用缺口5能够避开连通管4,避免在装配时支撑部22与连通管4发生干涉,而损坏连通管4。燃油箱1装配到支架2上后,再由拉带3将燃油箱1完全抱紧在支架2上。
38.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燃油箱1收到了第一嵌入块212和第二嵌入块222的限制,进而提高了燃油箱1在支架2上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拉带3的工作强度,进而降低了拉带3变形的风险。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