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

文档序号:33657873发布日期:2023-03-29 10:1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集成和应用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信息处理等技术,以机动车为平台,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通过运动相机采集公路路面缺陷图像,借由rtsp流实时输入到微型计算机中,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路面缺陷检测,最终统计、计算出公路路面状况指数pci,及时了解当前路面破损状况和破损程度,进一步推断出公路路面缺陷形成的原因以及维修建议,为道路养护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3.其中,对于运动相机采集公路路面缺陷图像,因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的不同需求,需要不同角度拍摄公路路面,为后续公路路面缺陷检测、数据分析提供支持。然而,现有的公路路面检测车载运动相机,运动相机与机动车固定,不能实现不同角度自由切换采集路面图像信息,而且在拍摄过程中相机会发生抖动,从而导致采集的图像数据清晰度下降,影响后续数据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拍摄角度和高度,该装置有较好的支撑性,不易晃动,方便检测车辆行进过程的车用相机对路面的图像信息的采集。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相机固定部、相机姿态调节部和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运动相机;
6.所述相机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通过圆柱形销钉螺母与汽车尾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
7.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包括第二连接管,实心球体,第三连接管、球形防滑齿和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底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顶端通过所述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与所述相机支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运动相机的安装高度和拍摄角度;
8.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一端开口的管筒结构,包含外筒壁和内筒壁,其中,内筒壁包含沿其轴向在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实心球体可滑动地相嵌设置在所述凹槽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壁上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间的距离等于实心球体的直径。
10.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壁上设置的多个凹槽之间的距离可以微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外表面有厘米刻度表,所述实心球体能够根据所述厘米刻度表调整所述实心球体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中的高度位置,能够实现运动相机的厘米级
高度安装。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延伸出车体外围,并通过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固定,防止所述运动相机的视线遮挡。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筒壁厚度为0.5-0.7cm,并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的开口处设置管口内翻边,防止实心球体掉落。
14.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壁表面从上到下设置有多个一厘米长的凹槽,优选为十个,对称设置的凹槽中间的距离等于实心球体的直径,用于固定实心球体并调节其安装高度。
15.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一字t型手柄螺丝和螺纹配合连接的内嵌螺母,所述内嵌螺母设置在所述外筒壁和内筒壁中间,所述一字t型手柄螺丝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筒壁连接内嵌螺母进一步固定所述实心球体,优选为所述一字t型手柄螺丝垂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筒壁连接内嵌螺母,并通过所述一字t型手柄螺丝进入内嵌螺母后给予内嵌螺母所在筒壁的施加的压力来调节第二连接管的内筒壁之间的直径。通过这种方式,所述实心球体能够在第二连接管的内筒壁的高度上进行滑动,并固定在凹槽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实心球体上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管,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长度为8~10cm,通过旋转调节所述实心球体的角度带动所述第三连接管,进而实现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对所述运动相机的拍摄角度控制。
17.进一步的,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三连接管和球形防滑齿,所述球形防滑齿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安装角度,并使用一字t型手柄螺丝6进行固定。
18.进一步的,在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的顶端的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1/4螺丝接口,用于固定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
19.进一步的,所述相机支架包括相机支架转接头、支架背板、有带夹臂把手的夹臂,所述相机支架转接头插入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后与所述相机姿态调节部相连接,并通过梅花手柄螺丝10进行固定。
20.进一步的,通过旋转所述相机支架转接头调节运动相机的拍摄角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1.进一步的,所述相机支架转接头与支架背板相连接,支架背板里设有弹簧。
2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背板上装有三个带夹臂把手的夹臂,三个夹臂构成三角抱卡结构,能提高运动相机的稳定性,最下面的夹臂托住运动相机,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运动相机掉落。
23.进一步的,所述夹臂外设置夹臂把手,通过夹臂把手带动支架背板里的弹簧控制夹臂拉伸,三个夹臂从三方位固定运动相机。
24.进一步的,所述夹臂20内嵌有梯形凹槽18,以增加运动相机与所述夹臂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运动相机在车体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25.进一步的,所述运动相机安装装置的整体高度在70cm到90cm之间,所述运动相机安装装置设置在检测车车体后备厢之后上盖的水平面之下,检测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对运动相机安装装置有挡风作用。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7.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的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通过汽车尾钩固定运动相机安装
装置,利用第一连接管延伸到检测车车体外部,防止视线遮挡,运动相机安装装置的整体高度在70cm到90cm之间,检测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对运动相机安装装置有挡风作用,运动相机安装装置通过8~10cm长第三连接管和球形防滑齿进行分段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单一、长距离连接管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抖动,相机支架中三个夹臂形成稳定三角抱卡结构,能提高运动相机的稳定性,防止运动相机抖动。运动相机安装装置中有实心球体、球形防滑齿和相机支架转接头,能够自由转动以调节相机姿态,从而按照用户检测需求拍摄不同角度的公路路面缺陷图像,实现公路路面缺陷无死角拍摄。第二连接管中有厘米刻度表,结合8~10cm长第三连接管,实现对运动相机安装高度的厘米级控制。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相机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管4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支架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汽车尾钩1,圆柱形销钉螺母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实心球体5,一字t型手柄螺丝6,第三连接管7,球形防滑齿8,1/4螺丝接口9,梅花手柄螺丝10,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11,管口内翻边12,外筒壁13,凹槽14,厘米刻度表15,内筒壁16,内嵌螺母17,梯形凹槽18,支架背板19,夹臂20,夹臂把手21,相机支架转接头22。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公路路面缺陷检测车用运动相机的安装装置,包含汽车尾钩1,圆柱形销钉螺母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实心球体5,一字t型手柄螺丝6,10cm长第三连接管7,球形防滑齿8,1/4螺丝接口9,梅花手柄螺丝10,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11,梯形凹槽18,支架背板19,夹臂20,夹臂把手21,相机支架转接头22。
35.本实例中,所述相机安装装置通过圆柱形销钉螺母2与汽车尾钩1连接,第一连接管3延伸出检测车车体外围,防止运动相机视线遮挡,相机安装装置中含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4为一端开口的管筒结构,包含外筒壁13和内筒壁16,筒壁厚度为0.5-0.7cm,在外筒壁13外表面有厘米刻度表15,能够实现厘米级高度安装,所述相机安装装置与相机支架通过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11连接,所述相机支架用于固定运动相机,同时通过相机支架转接头22调节运动相机的拍摄角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6.本实例中,所述相机安装装置通过圆柱形销钉螺母2将第一连接管3固定在汽车尾钩1上,第一连接管3延伸出检测车车体外与第二连接管4连接,第二连接管4内相嵌有直径2-3cm的实心球体5,在外筒壁13外表面有厘米刻度表15,通过上下调节实心球体5的高度位置,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管4对运动相机的厘米级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运动相机的厘米级高度安装。为了实现实心球体5在第二连接管4内相嵌和上下调节其高度安装位置,选择第二连接管4为具有一定弹性和塑性形变的材质制作,例如,铝塑复合材料制作,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二连接管4有一定的刚性,可以稳定竖直支撑相机安装装置装置整体结构,又可以保证实心球体5能够进入第二连接管4内进行安装。
37.此外,为了加强固定实心球体5,本实施例中还在实心球体5的下方的第二连接管4上通过一字t型手柄螺丝6加强固定。在一种实施例中,一字t型手柄螺丝6垂直穿过第二连接管4的筒壁连接内嵌螺母17,并通过一字t型手柄螺丝6进入内嵌螺母17后给予内嵌螺母17所在筒壁的施加的压力来调节第二连接管4的内筒壁16之间的直径。通过这种方式,实心球体5能够在第二连接管4的内筒壁16的高度上进行滑动,并固定在第二连接管4的内筒壁16中间,从而达到调整实心球体5在第二连接管4中的高度位置,实现运动相机的高度调节功能。
38.本实例中,实心球体5与10cm长第三连接管7相连接,可通过调节实心球体5带动10cm长第三连接管7,进而实现角度控制,10cm长第三连接管7之间通过球形防滑齿8连接,用于改变上层10cm长第三连接管7的安装角度,最后通过一字t型手柄螺丝6加强固定球形防滑齿8旋转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五段10cm长第三连接管7,经过最上层即第五段10cm长第三连接管7连接1/4螺丝接口9,用于固定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11。
39.本实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4包含外筒壁13和内筒壁16,并在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端部的开口处设置有管口内翻边12,内翻边宽度为0.3cm左右,防止实心球体5掉落,内筒壁16的表面上以第二连接管4的管筒的纵轴对称设置的设置有十个一厘米长的波纹状的凹槽14,对称设置在内筒壁16的表面上的同一水平面的凹槽14中间的距离等于实心球体5的直径,用于固定和控制实心球体5的安装高度,外筒壁13表面有厘米刻度表15,对应内筒壁16上的凹槽14的高度位置。在第二连接管4的外筒壁13和内筒壁16中间设置的内嵌螺母17,其螺母内径0.4-0.6cm,一字t型手柄螺丝6穿过第二连接管4的筒壁与内嵌螺母17螺纹连接,调整好实心球体5需要的高度后通过一字t型手柄螺丝6连接内嵌螺母17再次进行加固。通过这种方式,实心球体5能够在第二连接管4的内筒壁16的高度上进行滑动,并固定在内筒壁16上不同的凹槽14之间,不仅可以调整实心球体5在第二连接管4中的高度位置,而且可以通过凹槽14之间的高度上的厘米间距,实现运动相机的厘米级高度安装和微调节。
40.本实例中,所述相机支架通过相机支架转接头22插入相机支架转接头底座11相连接,使用梅花手柄螺丝10加以固定,相机支架能够在0到180度之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相机支架转接头22与支架背板19相连接,支架背板19里安有弹簧,支架背板19上装有带夹臂把手21的夹臂20,三个夹臂20构成三角形抱卡结构加强运动相机的夹持稳定性,最下面的夹臂20托住运动相机,防止在检测车行驶过程中运动相机掉落。夹臂20外有夹臂把手21,通过夹臂20把手带动支架背板19里的弹簧控制夹臂20拉伸,三个夹臂20构成三角形抱卡结构通过三方位固定运动相机。夹臂20内嵌有梯形凹槽18,增加对运动相机的夹持的摩擦力,防止运动相机在检测车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41.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左”、“右”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
请的限制。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