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登陆平台自动翻转功能的警用攀登突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9271发布日期:2023-01-03 20:2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具有登陆平台自动翻转功能的警用攀登突击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警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登陆平台自动翻转功能的警用攀登突击车。


背景技术:

2.前述警用攀登突击车通常是在汽车底盘上并且位于汽车底盘的前方以及后方各设置一对彼此前后对应的并且纵向平行的支撑立柱,在前、后各一对支撑立柱之间的上部以腾空于车体顶部的状态固定平台支架,在平台支架上并且通常位于平台支架朝向车头的一端铰设有由液压油缸驱使升降的升降平台,在升降平台上还设置有可前后伸缩的伸缩平台,在伸缩平台的末端即在伸缩平台朝向车辆的车头方向的一端还铰设(即“铰接”)有登陆平台。此外,在底盘的后方并且位于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攀登梯。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前述警用攀登突击车相关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01173085y(一种反恐作战攀爬突击车)、cn1730373a(一种应用车辆上的多功能突击桁架)和cn214492725u(一种踏板装置及车辆)。
4.典型的如cn204343967u推荐的“警用突击车攀登梯架移动平台”和cn104527497b介绍的“警用攀登突击车”,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两项专利特别是后一项专利较为详细地给出了上面已提及的前后各一对支撑立柱、平台支架、升降平台(专利称“延伸梯架”)、伸缩平台和登陆平台。前述cn104527497b虽然客观上具有在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说明书第0018段):“使攀登突击车的攀登梯架、举升装置和梯架移动平台重心前后移动2.4米,减少前轴载荷300-500kg,满足了不同汽车底盘的轴荷分布要求,具有结构新颖、轴载分配合理、操作灵活、运行快捷、使用安全、稳定可靠”。但是,该专利存在如下缺憾:当要将与伸缩平台的端部铰接的并且处于叠合于伸缩平台的前端上方的登陆平台展开时,则需要通过人力手动操作将登陆平台翻展,于是在紧急情况下会影响特警人员的登陆时间,在撤警即在处警任务结束后同样需要由人力手动操作而使登陆平台复原。由前述可知,不论是人力手动展开或复原操作登陆平台,都需要花费不希望花费的时间以及消耗警员的体力并且对沉重的登陆平台的人为翻转操作伴随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自动化的方式快速地将登陆平台翻转至展开状态或恢复至折叠于伸缩平台的上方的状态而得以缩短警员登陆时间、避免警员因手动翻转登陆平台而无为地消耗体能并且还可充分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具有登陆平台自动翻转功能的警用攀登突击车。
6.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登陆平台自动翻转功能的警用攀登突击车,包括一车体,该车体设置在车体底盘上,并且在该车体底盘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支架,而在车体底盘的右端固定有一右支架;一对左支撑立柱和一对右支撑立柱,一对左支撑立柱彼此前后对应并且以纵向状态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支架的前端和后端,一对右支撑立柱
彼此前后对应并且以纵向状态分别固定在所述右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彼此前后平行的一前纵梁和一后纵梁,前纵梁固定在所述一对左支撑立柱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左支撑立柱的上部与所述一对右支撑立柱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右支撑立柱的上部之间,后纵梁固定在所述一对左支撑立柱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左支撑立柱的上部与所述一对右支撑立柱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右支撑立柱的上部之间,在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左端之间构成有一升降平台架容纳腔,而在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右端上部之间铺设有一集结平台;一升降平台架,该升降平台架与所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相对应并且相容纳配合,该升降平台架的右端通过升降平台架铰接销轴铰接在所述前、后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之间,而在升降平台架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升降平台,在升降平台架的左端下部设置有用于使升降平台架的左端向上昂起或向下回复至所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的一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该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下端在所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内铰接在所述前、后纵梁的左端之间;一伸缩平台,该伸缩平台与所述升降平台架滑动配合并且由连接在升降平台架与伸缩平台之间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驱动;一登陆平台,该登陆平台通过登陆平台固定轴与所述伸缩平台的左端连接;特点是:还包括有一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该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并且与所述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登陆平台与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后端固定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延伸有一登陆平台连接板,在所述登陆平台朝向所述登陆平台固定轴的一端构成有一登陆平台端部侧板,在该登陆平台端部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后端的位置延伸有一登陆平台连接耳,所述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后端与登陆平台连接耳固定,而登陆平台固定轴的中部与登陆平台连接板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的所述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在位于登陆平台连接板的位置与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前端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包括齿壳驱动作用缸、齿壳、齿壳护罩、左链轮、右链轮、链条和滑动导向板,在齿壳驱动作用缸的缸体的右端具有一缸体铰接耳,该缸体铰接耳通过缸体铰接耳销轴与所述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铰接,齿壳驱动作用缸的齿壳驱动作用缸柱朝向左,在齿壳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自齿壳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并且下部形成敞口的作用缸柱腔,而在齿壳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间隔分布的一组齿牙,所述齿壳驱动作用缸柱在所述作用缸柱腔内与齿壳连接,齿壳护罩罩置在齿壳外并且对齿壳固定,左链轮在对应于所述登陆平台连接板的前侧的位置与所述登陆平台固定轴的前端固定,右链轮在对应于左链轮的右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链条的左端套置在左链轮上,右端套置在右链轮上,而链条的中部与所述的一组齿牙传动配合,滑动导向板在对应于左、右链轮的下方之间的位置与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固定,该滑动导向板构成有一滑动导向板腔,所述齿壳护罩连同所述齿壳与滑动导向板腔滑动配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齿壳的作用缸柱腔的前腔壁以及后腔壁的中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在所述齿壳驱动作用缸柱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在该作用缸柱连接头的作用缸柱连接头轴承孔内嵌置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轴承,该作用缸柱连接头轴承的轴承中心孔与所述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相对应,由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插入所述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以及所述轴承
中心孔将所述作用缸柱连接头在所述作用缸柱腔内与齿壳固定。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齿壳的左端上部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而在齿壳的右端上部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所述齿壳护罩构成有一自齿壳护罩的左端贯通至右端并且底部形成敞口的齿壳护罩腔,在齿壳护罩腔的前腔壁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前腔壁左螺孔,而在齿壳护罩腔的前腔壁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一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右螺孔,在齿壳护罩腔的后腔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在分别对应于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左、右螺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由齿壳护罩左固定螺钉依次穿过齿壳护罩前腔壁左螺孔和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并且旋入位于左端的一个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以及由齿壳护罩右固定螺钉依次穿过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右螺孔和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并且旋入位于右端的一个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而将齿壳护罩与齿壳固定,并且齿壳护罩的顶面以及底面分别与所述滑动导向板腔的腔顶壁以及腔底壁滑动配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齿壳驱动作用缸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登陆平台的右端边缘部位并且在非启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缓冲垫。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伸缩平台的前侧以及后侧各构成有一对伸缩平台导轨,该伸缩平台导轨与所述升降平台架的前后梁的相向一侧的梁壁滑动配合,所述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缸体的右端端部通过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铰接座与所述升降平台架铰接,而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通过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铰接耳与伸缩平台的底部铰接;所述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下升降架、一上升降架和一升降架驱动作用缸,下升降架的下端在所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内通过下升降架铰接销轴铰接在固定于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左端之间的前后纵梁连接横梁上,下升降架的上端通过升降架铰接轴与上升降架的下端铰接,而上升降架的上端通过上升降架铰接座销轴与所述升降平台架的底部铰接,升降架驱动作用缸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缸体对应于下升降架的左侧并且与固定在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左端之间的前后纵梁连接横梁铰接,升降架驱动作用缸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柱的末端通过缸柱铰接座与上升降架铰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伸缩平台的左端前侧增设了与登陆平台铰接轴固定连接的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因而有助于以自动化方式快捷地将登陆平台翻转至趋于与地坪平行的展开状态或恢复至折叠于伸缩平台的上方的状态,既可缩短警员登陆时间,又能避免警员因手动翻转登陆平台而消耗体能,并且还可保障理想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架处于向上昂起状态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架处于回复至升降平台架容纳腔内的示意图。
19.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20.图4为图3所示的齿壳驱动作用缸柱与齿壳连接以及齿壳护罩与齿壳固定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2.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3.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车体1,该车体1设置在车体底盘11上,并且在该车体底盘11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支架111,而在车体底盘11的右端固定有一右支架112;示出了一对左支撑立柱2和一对右支撑立柱3,一对左支撑立柱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以纵向状态分别固定在前述左支架111的前端和后端,一对右支撑立柱3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分别固定在前述右支架112的前端和后端;示出了彼此前后平行的一前纵梁4a和一后纵梁4b,前纵梁4a固定在前述一对左支撑立柱2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左支撑立柱的上部与前述一对右支撑立柱3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右支撑立柱的上部之间,后纵梁4b固定在前述一对左支撑立柱2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左支撑立柱的上部与前述一对右支撑立柱3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右支撑立柱的上部之间,在前纵梁4a与后纵梁4b的左端之间构成有一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而在前纵梁4a与后纵梁4b的右端上部之间铺设有一集结平台4d(即固定有一面板);示出了由图1揭示的一升降平台架5,该升降平台架5与前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相对应并且相容纳配合,该升降平台架5的右端通过升降平台架铰接销轴51铰接在前述前、后纵梁4a、4b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之间,而在升降平台架5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升降平台52(即固定有一面板),在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下部设置有用于使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向上昂起或向下回复至前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的一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该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的下端在前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内铰接在前述前、后纵梁4a、4b的左端之间;示出了一伸缩平台6,该伸缩平台6与前述升降平台架5滑动配合并且由连接在升降平台架5与伸缩平台6之间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61驱动;示出了一登陆平台7,该登陆平台7通过登陆平台固定轴71与前述伸缩平台6的左端连接。
24.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纵梁4a以及后纵梁4b的长度方向的上表面各安装防护栏。依据专业常识,在前述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的工作下,能使升降平台架5左端呈图1所示的向上昂起状态或者回归到由图2所示的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内并且搁置在固定于前、后纵梁4a、4b的相向一侧之间的升降平台搁置横梁4f上。此外,在图2所示状态下,上面提及的登陆平台7处于未启用状态,也就是以折叠状态处在对应于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上
方,在该状态,伸缩平台6尚未向左伸出。然而图1则由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将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向上昂起,并且伸缩平台6自升降平台架5向左伸展,而登陆平台7仍处在非启用状态下的对应于伸缩平台6的左端的上方。反之,如图2所示,登陆平台7对应于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上方,即在与升降平台52之间保持有间距的状态下对应于升降平台52的左端上方。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右支撑立柱3之间并且借助于后支架112与集结平台4d固定有攀爬梯,以供警员攀爬至集结平台4d。
2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警用攀登突击车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8,该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8设置在前述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并且与前述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前端固定连接,前述登陆平台7与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固定连接。
26.由上面的说明可知,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8以及登陆平台7是与前述登陆平台固定轴71同轴固定连接的。
27.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前述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延伸有一登陆平台连接板62,在前述登陆平台7朝向前述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一端即朝向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更确切地讲朝向登陆平台连接板62的一端构成有一登陆平台端部侧板72,在该登陆平台端部侧板72上并且在对应于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的位置延伸有一登陆平台连接耳721,前述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与该登陆平台连接耳721固定,从而实现登陆平台7与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固定连接,而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中部与前述登陆平台连接板62转动连接,例如在登陆平台连接板62上并且在对应于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中部的位置设置一轴承,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中部通过该轴承而实现与登陆平台连接板62转动连接(即转动配合)。设置在前述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的前述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8在位于登陆平台连接板62的位置优选以焊接方式与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前端固定连接。
28.请重点参见图3、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1至图2,前述的登陆平台自动翻转机构8包括齿壳驱动作用缸81、齿壳82、齿壳护罩83、左链轮84、右链轮85、链条86和滑动导向板87,在齿壳驱动作用缸81的缸体的右端具有一缸体铰接耳812,该缸体铰接耳812通过缸体铰接耳销轴8121与前述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铰接,齿壳驱动作用缸81的齿壳驱动作用缸柱811朝向左,在齿壳8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自齿壳82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并且下部形成敞口的作用缸柱腔821,而在齿壳8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间隔分布的一组齿牙822,前述齿壳驱动作用缸柱811在前述作用缸柱腔821内与齿壳82连接,齿壳护罩83罩置在齿壳82外并且对齿壳82固定,左链轮84在对应于前述登陆平台连接板62的前侧的位置并且优选以平键固定方式与前述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前端固定,右链轮85在对应于左链轮84的右方的位置通过配有右链轮轴承8511的右链轮轴851转动地设置在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链条86的左端套置在左链轮84上,右端套置在右链轮85上,而链条86的中部与前述的一组齿牙822传动配合,滑动导向板87在对应于左、右链轮84、85的下方之间的位置与伸缩平台6的左端前侧固定,该滑动导向板87构成有一滑动导向板腔871,前述齿壳护罩83连同前述齿壳82与滑动导向板腔871滑动配合。
29.由图3和图4所示,在前述齿壳82的作用缸柱腔821的前腔壁以及后腔壁的中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8211;在前述齿壳驱动作用缸柱811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8111,在该作用缸柱连接头8111的作用缸柱连接头轴
承孔81111内嵌置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轴承8112,该作用缸柱连接头轴承8112的轴承中心孔81121与前述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8211相对应,由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81112插入前述作用缸柱连接头销轴孔8211以及前述轴承中心孔81121将前述作用缸柱连接头8111在前述作用缸柱腔821内与齿壳82固定。
30.在前述齿壳82的左端上部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823,而在齿壳82的右端上部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824;前述齿壳护罩83构成有一自齿壳护罩83的左端贯通至右端并且底部形成敞口的齿壳护罩腔831,在齿壳护罩腔831的前腔壁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823的位置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前腔壁左螺孔8311,而在齿壳护罩腔831的前腔壁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824的位置开设有一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右螺孔8312,在齿壳护罩腔831的后腔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在分别对应于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左、右螺孔8311、8312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8313,由齿壳护罩左固定螺钉83111依次穿过齿壳护罩前腔壁左螺孔8311和齿壳护罩左连接螺钉孔823并且旋入位于左端的一个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8313以及由齿壳护罩右固定螺钉83112依次穿过齿壳护罩腔前腔壁右螺孔8312和齿壳护罩右连接螺钉孔824并且旋入位于右端的一个齿壳护罩固定螺纹孔8313而将齿壳护罩83与齿壳82固定,并且齿壳护罩83的顶面以及底面分别与前述滑动导向板腔871的腔顶壁以及腔底壁滑动配合。
31.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齿壳驱动作用缸81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32.在前述登陆平台7的右端边缘部位并且在非启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缓冲垫73,在该登陆平台7翻转至图3所示的状态时,缓冲垫73朝向下,而图1和图2所示状态则朝向上。
33.由图3所示,在前述伸缩平台6的前侧以及后侧各构成有一对伸缩平台导轨63,该伸缩平台导轨63与前述升降平台架5的前后梁的相向一侧的梁壁滑动配合,前述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61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缸体的右端端部通过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铰接座612(图2示)与前述升降平台架5铰接,而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61的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611通过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铰接耳6111与伸缩平台6的底部铰接;前述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61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34.请参见图1,前述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包括一下升降架531、一上升降架532和一升降架驱动作用缸533,下升降架531的下端(即图2所示状态的左端)在前述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内通过下升降架铰接销轴铰接在固定于前纵梁4a与后纵梁4b的左端之间的前后纵梁连接横梁4e上,下升降架531的上端(即图2所示状态的右端)通过升降架铰接轴534与上升降架532的下端(即图2所示状态的左端)铰接,而上升降架532的上端(即图2所示状态的右端)通过上升降架铰接座销轴5321与前述升降平台架5的底部铰接,升降架驱动作用缸533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缸体对应于下升降架531的左侧并且与固定在前纵梁4a与后纵梁4b的左端之间的前后纵梁连接横梁4e铰接,升降架驱动作用缸533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柱5331的末端通过缸柱铰接座与上升降架532铰接。
35.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533为油缸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警用攀登突击车的车载液压系统液压油路连接。
36.在警用攀登突击车抵达处警现场并且驻车后,由位于车体1的驾驶室内的警员进
行操作,例如先使升降平台架5的结构体系的升降平台架升降驱动机构53的升降架驱动作用缸533工作,使升降架驱动作用缸柱5331向缸体外伸展,推动上升降架532,由上升降架532推动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向上昂起,昂起程度依据处警作业要求确定,具体地讲,升降架驱动作用缸柱5331向缸体外伸展的程度越大,则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昂起程度也越大,反之亦然。在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昂起后或者在升降平台架5的左端昂起的同时使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61工作,由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611推动伸缩平台6向左位移并至图1所示状态。
37.为了使登陆平台7得以自动翻转,则同样由驾驶室内的警员进行操作,具体动作过程如下: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611向缸体内回缩,由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611推动齿壳82连同齿壳护罩83向右移动,由一组齿牙822带动链条86,使左、右链轮84、85逆时针转动,由左链轮84带动前述的登陆平台固定轴71,由该登陆平台固定轴71带动登陆平台7翻转,待齿壳82连同齿壳护罩83移动至滑动导向板腔871的右端时,登陆平台7翻转到由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也就是使登陆平台7由图1和图2的状态演变为图3所示的状态,并且在登陆平台7处于展开状态下,前述的缓冲垫73搁置在楼层或其它类似的可搁置的物体如楼层窗台、楼层平台等等。凭借上面提及的攀爬梯抵达集结平台4d的警员可以途经升降平台52、伸缩平台6以及登陆平台7进入室内进行处警。
38.当要撤警时,按前述相反方式操作,以使登陆平台7回复为例,伸缩平台驱动作用缸柱611向缸体外伸展,推动齿壳82连同齿壳护罩83向左移动,由一组齿牙822带动链条86,使左、右链轮84、85顺时针转动,待齿壳82连同齿壳护罩83移动到滑动导向板腔871的左端时,由左链轮84带动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前端,由登陆平台固定轴71的后端带动登陆平台7,使登陆平台7恢复到由图1和图2所示的非启用状态。接着按前述相反过程而使伸缩平台6缩入升降平台架5以及使升降平台架5复位至前述的升降平台架容纳腔4c内。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