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踏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5392发布日期:2022-12-21 04:2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侧踏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踏板及配置有该种侧踏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2.侧踏板固定在汽车侧面,基本功能是方便乘客上车和下车、防泥、挡雨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汽车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功能的极尽应用,目前的侧踏板,大多安装了装饰条或流光灯带,除了具有装饰及美观作用外,在转弯、光线昏暗的环境或黑夜,还具有行车警示的安全性能,深受用户青睐。
3.但是,由于侧踏板靠近地面,而流光灯带又处于侧踏板的最外侧,外露在车身的外面,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雨水、泥沙、石块等很容易撞击灯带,造成灯带的损坏,需要及时更换;而目前的侧踏板还存在结构复杂,灯带安装更换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踏板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侧踏板上的灯带安装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5.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踏板,包括:侧踏本体以及端盖,所述侧踏本体的外侧设有供灯带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供所述灯带上下两侧的卡接条插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侧踏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端盖盖合于所述插接槽的前后两端。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侧踏下饰板,所述侧踏下饰板固定于所述侧踏本体的下方;所述侧踏本体的外侧下方设有缺口,所述侧踏下饰板位于所述缺口的下方,构成所述插接槽的下壁。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槽的上壁和下壁还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支撑板条,上下两个所述支撑板条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构成所述灯带的上下限位。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踏本体为空心结构,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直立板,所述直立板将所述侧踏本体内部分隔为多个空心腔。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踏本体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垂直连接于靠近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直立板上,且构成所述插接槽的上壁。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设有下立板,所述下立板构成所述插接槽的槽底。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基板在靠近所述插接槽的直立板的外侧向上折弯构成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下表面构成避让所述侧踏下饰板的台阶面,所述侧踏下饰板与所述台阶面相贴,所述侧踏下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平
齐;所述下立板设置于所述折弯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设有上立板,所述上立板与所述下立板错位设置,所述上立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弧形构造板。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侧踏上饰板,所述侧踏上饰板随形设置于所述侧踏本体的上表面,并包裹所述弧形构造板。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侧踏本体的外侧设有供灯带插入的插接槽,插接槽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供灯带上下两侧的卡接条插入的限位槽,拆装灯带时,从插接槽的前端或后端将灯带插入,插入的灯带即可依靠限位槽限位,再将两端的端盖盖合在插接槽上,即可对灯带的前后方向的限位。这种侧踏板便于灯带的拆装更换,节省灯带的更换时间。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侧踏板。
16.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这种侧踏板,灯带插入侧踏本体的插接槽后即可实现对灯带的限位和固定,大大节省了灯带更换的时间,节省用户等待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有灯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有灯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有灯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无灯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沿图5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灯带;2、侧踏上饰板;3、侧踏下饰板;4、加强板;5、螺钉;6、侧踏本体;601、上基板;602、下基板;603、直立板;604、分隔板;605、折弯板;606、下立板;607、支撑板条;608、限位槽;609、弧形构造板;610、上立板;611、橡胶垫;612、插接槽;7、端盖;8、空心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前”、“后”、“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踏板进行说明。所述侧踏板,包括:侧踏本体6以及端盖7,侧踏本体6的外侧设有供灯带1插入的插接槽612,插接槽612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供灯带1上下两侧的卡接条插入的限位槽608,限位槽608沿侧踏本体6的前后方向延伸;端盖7盖合于插接槽612的前后两端。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侧踏本体6的外侧设有供灯带1插入的插接槽612,插接槽612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供灯带1上下两侧的卡接条插入的限位槽608,拆装灯带1时,从插接槽612的前端或后端将灯带1插入,插入的灯带1即可依靠限位槽608限位,再将两端的端盖7盖合在插接槽612上,即可对灯带1的前后方向的限位。这种侧踏板便于灯带1的拆装更换,节省灯带1的更换时间。
29.如图4及图6所示,前后两端的端盖7可以卡接在侧踏本体6的前后两端,也可以通过螺钉5紧固在侧踏本体6的前后两端。限位槽608构成灯带1上下内外两侧的限位,端盖7构成灯带1前后方向的限位,灯带1插入插接槽612后,无需采用其他的紧固件紧固,拆卸时,只需将端盖7取下,即可将灯带1从插接槽612拉出,大大提升灯带1更换的速度,节省拆装更换的时间。
30.其中,适配于插接槽612的灯带1需要设置适配限位槽608的卡接条,以形成对灯带1的限位。
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还包括侧踏下饰板3,侧踏下饰板3固定于侧踏本体6的下方;侧踏本体6的外侧下方设有缺口,侧踏下饰板3位于缺口的下方,构成插接槽612的下壁。侧踏下饰板3构成插接槽612的下壁,因此,下方的限位槽608设置于侧踏下饰板3上,侧踏下饰板3一方面作为侧踏板的外饰,一方面作为限制灯带1的一部分结构,通过这种分体设置的插接槽612,当插接槽612内进入雨水、泥沙或杂物时,拆卸侧踏下饰板3后,方便对插接槽612进行清理清洁。
32.可选地,如图2、图4及图6所示,侧踏下饰板3与侧踏本体6通过螺钉5紧固连接;具体地,可沿侧踏本体6前后方向设有多个螺钉5紧固侧踏下饰板3。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插接槽612的上壁和下壁还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支撑板条607,上下两个支撑板条607位于所述限位槽608的内侧,构成灯带1的上下限位。支撑板条607沿侧踏本体6前后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板条607的设置,不仅对灯带1伸入插接槽612的一端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而且由于支撑板条607的支撑,可使灯带1与插接槽612的上壁和下壁之间具有一定散热间隙,以提升灯带1散热的效果,避免灯带1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对灯带1里面的灯条或灯珠造成损坏。
34.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及图6所示,在支撑板条607的端部和限位槽608的内壁的端部还设有橡胶垫611,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可避免对灯带1造成损坏。
35.为了实现轻质化并保证侧踏本体6的支撑强度,如图4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踏本体6为空心结构,包括上基板601、下基板602以及连接于上基板601和下基板602之间的直立板603,直立板603将侧踏本体6内部分隔为多个空心腔8。侧踏本体6设置为空心结构,可实现部件的轻质化,空心结构的侧踏本体6强度会有所降低,在上基板601和下基板602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基板601的直立板603,可提升侧踏本体6的支撑强度;而侧踏本体6支撑强度的提升,能够避免侧踏板在乘客上下车使用中发生向下倾斜的形变,也能够避免侧踏板形变而造成对灯带1的挤压,避免灯带1因侧踏板形变造成的变形损坏。
36.需要说明的是,上基板601为乘客的脚踏板,上基板601为水平板,以保证乘客上下车时能够平稳的踩踏;下基板602隐藏在侧踏板的下方,为了提升侧踏板的强度,可向下倾斜设置。
37.一些实施例如图4及图6所示,侧踏本体6还包括分隔板604,分隔板604垂直连接于
靠近插接槽612的直立板603上,且构成插接槽612的上壁。侧踏本体6的外侧设有插接槽612,需要保证插接槽612上方的支撑强度,因此,在插接槽612附近设置分隔板604能够提升插接槽612上方的强度,可避免因插接槽612变形对灯带1的影响。
38.一些如图4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分隔板604与下基板602之间设有下立板606,下立板606构成插接槽612的槽底。通过下立板606的支撑,进一步提升灯带1周围的支撑强度,从而避免对灯带1造成挤压的损坏。
39.如图4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基板602在靠近插接槽612的直立板603的外侧向上折弯构成折弯板605,折弯板605的下表面构成避让侧踏下饰板3的台阶面,侧踏下饰板3与台阶面相贴,侧踏下饰板3的下表面与下基板602的下表面平齐;下立板606设置于折弯板605与分隔板604之间。侧踏下饰板3的下表面与下基板602的下表面平齐,可保证侧踏板下表面整齐的平坦性,减少侧踏板的下表面因底部不平整而磕碰剐蹭造成的损坏风险。
40.如图4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604与上基板601之间设有上立板610,上立板610与下立板606错位设置,上立板610与分隔板604之间设有弧形构造板609。上立板610的设置提升插接槽612上方的支撑强度,而弧形构造板609兼顾支撑强度的同时,也兼顾侧踏板外观的美观性及乘客上下车舒适性。
4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踏板还包括侧踏上饰板2,侧踏上饰板2随形设置于侧踏本体6的上表面,并包裹弧形构造板609。侧踏上饰板2作为直接接触乘客脚底的部件,不仅保护内部的侧踏本体6,还兼具耐磨、美观的效果。
42.其中,如图4及图6所示,弧形构造板609的外端与分隔板604的外侧之间构成供侧踏上饰板2的外端插接的卡槽,侧踏上饰板2完全包裹弧形构造板609。弧形构造板609在插接槽612的上方,对灯带1起到保护的作用。
43.可选地,如图4及图6所示,在侧踏上饰板2和上基板601之间还设有加强板4,在脚踏的位置提升多重保护,提升侧踏板的支撑强度。
4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侧踏板。
46.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这种侧踏板,灯带1插入侧踏本体6的插接槽612后即可实现对灯带1的限位和固定,大大节省了灯带1更换的时间,节省用户等待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