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杠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7991发布日期:2023-02-04 01:5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车辆保险杠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保险杠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保险杠通常安装在车身前部和车身后部,能够吸收和减缓外界的冲击力,减少车身受到撞击时内部结构的损坏,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损害,提高驾乘安全性。
3.传统的一体式保险杠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容易发生机械损伤,需要更换整个保险杠,更换难度和更换成本较大,因此,出现了将一体式保险杠更换为上下分体式保险杠的方式,可以减小更换难度和更换成本。但是,上下分体式保险杠的防尘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保险杠及车辆,旨在解决上下分体式保险杠的防尘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保险杠,包括:上保险杠体、下保险杠体和遮挡体,所述上保险杠体和所述下保险杠体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遮挡体设于所述上保险杠体和所述下保险杠体之间,且遮挡所述预设间距所形成的缝隙区域。
7.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体采用柔性材质。
8.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体朝向车身方向形成有第一减震腔,所述遮挡体背离所述车身方向形成有第二减震腔。
9.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体包括与所述上保险杠体连接的安装部,以及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悬空设置,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安装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减震腔和所述第二减震腔。
10.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遮挡段,首端的所述遮挡段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末端的所述遮挡段悬空设置,多个所述遮挡段的遮挡路径呈曲折状设置。
11.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末端的所述遮挡段呈弧形状,所述弧形状的悬空端的切线与车长方向呈锐角设置。
12.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保险杠体与所述遮挡体之间通过双面胶粘接。
13.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保险杠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遮挡体部分地容置于所述限位槽中。
14.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保险杠体的外表面具有折弯插片,所述遮挡体靠近所述上保险杠体的端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折弯插片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且形成倾斜向上的插设路径。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车辆保险杠。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包括分体式设计的上保险杠体和下保险杠体,上保险杠体和下保险杠体之间存在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所形成的缝隙区域可以减少上保险杠体和下保险杠体之间的撞击,从而实现只更换上保险杠体或下保险杠体的效果,同时,在上保险杠体和下保险杠体之间设有遮挡体,该遮挡体可以遮挡缝隙区域,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外界灰尘杂物等进入车身内部,提高了分体式保险杠的防尘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结构a的另一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和遮挡体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和遮挡体的连接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和遮挡体的连接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车辆保险杠
ꢀꢀꢀꢀꢀꢀꢀꢀꢀꢀꢀ
100、上保险杠体
ꢀꢀꢀꢀꢀꢀꢀ
110、限位槽
26.120、折弯插片
ꢀꢀꢀꢀꢀꢀꢀꢀꢀꢀꢀ
200、下保险杠体
ꢀꢀꢀꢀꢀꢀꢀ
300、遮挡体
27.310、第一减震腔
ꢀꢀꢀꢀꢀꢀꢀꢀꢀ
320、第二减震腔
ꢀꢀꢀꢀꢀꢀꢀ
330、安装部
28.340、遮挡部
ꢀꢀꢀꢀꢀꢀꢀꢀꢀꢀꢀꢀꢀ
341、第一遮挡段
ꢀꢀꢀꢀꢀꢀꢀ
342、第二遮挡段
29.350、插槽
ꢀꢀꢀꢀꢀꢀꢀꢀꢀꢀꢀꢀꢀꢀꢀ
400、双面胶
ꢀꢀꢀꢀꢀꢀꢀꢀꢀꢀꢀ
x、预设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连接于”、“连接”、“设置于”、“设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均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若干个”指一个及以上数量。“上”和“下”以车辆实际安装形式和重力方向为参照。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及车辆进行说明。
3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保险杠1,包括:上保险杠体100、下
保险杠体200和遮挡体300,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具有预设间距x,遮挡体300设于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且遮挡预设间距x所形成的缝隙区域。
35.需要说明的是,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相对于车体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制,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的材质也不做限制。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的预设间距x根据车型大小、保险杠整体尺寸大小及撞击试验进行选定。对于车辆的应用场景也不做限制,可以是普通家用车,可以是非承载式越野车,还可以是承载式越野车等。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遮挡体300设置在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相对于车身的外侧,能够遮挡外界灰尘杂物等进入车身内部,保证车身内部的清洁性,防止对内部配件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能够防止雨水泥水飞溅至车身内部,保证车身内部的干燥性。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1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保险杠1包括分体式设计的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存在预设间距x,该预设间距x所形成的缝隙区域可以减少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的撞击,从而实现只更换上保险杠体100或下保险杠体200的效果,同时,在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设有遮挡体300,该遮挡体300可以遮挡缝隙区域,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外界灰尘杂物等进入车身内部,提高了分体式保险杠的防尘性和实用性。
38.可以理解的是,遮挡体300的材质可以根据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的材质进行对应选择,对此不做限制。
39.由于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上下浮动,导致缝隙区域变大或变小,因此,为了减少遮挡体300的机械损伤,遮挡体300可以采用柔性材质,从而可以减少机械损伤,提高恢复能力,保证正常的防尘功能,提高使用寿命。
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在车辆的应用场景中,缝隙区域变化不明显,那么遮挡体300也可以采用类似刚性的材质。
41.基于上述遮挡体300的柔性材质,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体300朝向车身方向形成有第一减震腔310,遮挡体300背离车身方向形成有第二减震腔320。具体地,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可以为遮挡体300提供变形空间,当遮挡体300受到挤压时,可以朝向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内变形,同时还可以缓冲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的冲击力。
42.相对于直线状的遮挡体300而言,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使得在遮挡体300受到挤压时具有预设的变形方式,不会肆意变形和抖动,提高在振动过程中的防尘能力。
43.基于上述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的结构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体300包括与上保险杠体100连接的安装部330,以及与安装部330连接的遮挡部340,遮挡部340背离安装部330的一端悬空设置,遮挡部340与安装部330共同形成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
44.具体地,安装部330和遮挡部340可以一体形成,以便于加工制作和安装。安装部330与上保险杠体100之间为连接关系,如此可以保证遮挡体300在重力方向能够自然垂落,
增加遮挡面积,尽可能地提高防尘能力。遮挡部340背离安装部330的一端悬空设置,可以避免下保险杠体200在抖动过程中不断挤压遮挡部340而导致遮挡部340断裂的情况。
45.当然,如果所选用的遮挡体300的结构强度较高,则遮挡部340背离安装部330的一端可以与下保险杠体200连接,对此不做限制。
46.基于上述遮挡部340的结构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34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遮挡段,首端的遮挡段与安装部330连接,末端的遮挡段悬空设置,多个遮挡段的遮挡路径呈曲折状设置。本实施例中,以遮挡部340包括第一遮挡段341和第二遮挡段342为例,进行说明,首端的遮挡段对应第一遮挡段341,末端的遮挡段对应第二遮挡段342。
47.具体地,第一遮挡段341与安装部330为一体式设置,第二遮挡段342与第一遮挡段341也为一体式设置,以便于加工制作和安装。第一遮挡段341和第二遮挡段342之间为折弯设置,即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使得遮挡路径呈曲折状设置,进而形成第一减震腔310和第二减震腔320,为第一遮挡段341和第二遮挡段342提供变形空间,同时也缓冲了上保险杠体100和下保险杠体200之间的冲击力。
48.当然,第一遮挡段341和第二遮挡段342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为曲线状,对此不做限制。例如,图2所示的遮挡部340为类似于问号状,图3所示的遮挡部340为类似于s状。
49.基于上述遮挡部340的结构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末端的遮挡段呈弧形状,弧形状的悬空端的切线与车长方向呈锐角设置。本实施例中,以遮挡部340包括第一遮挡段341和第二遮挡段342为例,进行说明,首端的遮挡段对应第一遮挡段341,末端的遮挡段对应第二遮挡段342。
50.具体地,第二遮挡段342为弧形状,在变形时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和柔和性。第二遮挡段342的悬空端的切线与车长方向呈锐角设置,依靠重力作用,可以更好地阻挡灰尘、雨水和泥水等。
51.对于遮挡体300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制,下面举例说明。
52.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100与遮挡体300之间通过双面胶400粘接。具体地,双面胶400可以采用3m胶纸,直接将3m胶纸贴于遮挡体300之后,再将遮挡体300粘接至上保险杠体100。双面胶400也可以采用蘑菇搭扣,该蘑菇搭扣包括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分别粘接于上保险杠体100和遮挡体300,通过将遮挡体300按压至上保险杠体100,使得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搭接配合。具体来说,上保险杠体100与安装部330之间通过双面胶400粘接。
53.相对于传统的流体胶水来说,双面胶400具有不会四处溢流而使其他区域脏污的特点,能够实现遮挡体300的快速安装。相对于通过打孔设计卡扣的方式,操作难度低,改装过程简单。
5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清洁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流体胶水进行粘接,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连接方式,对此不做限制。
55.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100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0,遮挡体300部分地容置于限位槽110中。具体地,遮挡体300的安装部330部分地容置在限位槽110中,当然,安装部330可以通过双面胶400粘接至上保险杠体100。如此设置,能够减少遮挡体300的脱落可能性。
56.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保险杠体100的外表面具有折弯插片120,遮挡体300靠近上保险杠体100的端部开设有插槽350,折弯插片120插设于插槽350中,且形成倾斜向上的插设路径。可以理解的是,折弯插片120可以由上保险杠体100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式设计。
57.折弯插片120倾斜向上地插设于插槽350中,该插设路径与重力方向呈角度设置,可以起到稳定遮挡体300的作用,尽可能地防止遮挡体300的脱落。
58.可以理解的是,双面胶400、限位槽110和折弯插片120的结构形式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全部应用,对此不做限制,根据实际设计参数进行选择即可。
5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保险杠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还包括其他常规配件,在此不再赘述。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技术效果与上述车辆保险杠1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