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5591发布日期:2023-02-21 19:2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车辆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求救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且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于车辆。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当前车辆内部通常都设置有求救系统,当乘员的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由于求救系统通常只能由乘员主动触发,导致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可靠性较低。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求救系统和车辆,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求救系统,应用于车辆的舱体内,所述求救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摄像头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摄像头均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内壁上,所述通信端口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通信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采集乘员的活体信息,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摄像头采集到的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在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所述通信端口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所述第一信号指示所述乘员拒绝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救援请求。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可以在第一摄像头采集到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通信端口向目标服务器主动发送救援请求,从而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6.可选地,所述舱体内还包括交互控制器,所述交互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交互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乘员的指令,并根据所述乘员的指令触发所述第一信号。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交互控制器,使得乘员可以通过交互控制器主动输入指令,以触发第一信号,从而可以拒绝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这样,使得第一信号的触发方式更加简便。8.可选地,所述交互控制器包括语音交互控制器、触摸交互控制器和手势交互控制器中的至少一种。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得乘员通过交互控制器触发第一信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10.可选地,所述舱体内还包括终端,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终端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11.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可以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求救系统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另外,当第一控制器不能成功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这样,增加了发送救援请求的可靠性。12.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终端蓝牙连接。1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得第一控制器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稳定,且信息传输速度较快,从而保证了第一控制器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的效果较好。14.可选地,所述舱体外还设置有m个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检测所述车辆是否发生交通事故。1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摄像头可以用于获取舱体外的图像,第一摄像头可以根据第二摄像头获取的图像确定车辆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当确定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求救系统的可靠性。16.可选地,m个所述第二摄像头围绕所述舱体设置。1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由于m个第二摄像头围绕舱体设置,从而可以准确的检测舱体外的每一个位置的状况。18.可选地,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的整数,n个第一摄像头包括第一目标摄像头和第二目标摄像头,所述第一目标摄像头朝向驾驶员座位设置,所述第一目标摄像头用于检测驾驶员的活体信息,所述第二目标摄像头朝向乘客座位设置,所述第二目标摄像头用于检测乘客的活体信息。1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第一目标摄像头和第二目标摄像头,这样,可以分别检测驾驶员和乘客的活体信息,当驾驶员或者乘客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可以提高发现驾驶员或者乘客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效率。20.可选地,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车辆还包括:制动器和自动驾驶模块,所述制动器和所述自动驾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基于所述救援请求的交互结果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制动器发送停车指令,或者控制所述自动驾驶模块驾驶所述车辆。21.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可以根据与目标服务器基于救援请求的交互结果,控制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即通过制动器控制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或者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即通过自动驾驶模块驾驶车辆,以使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这样,可以使得对车辆的状态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化和智能化。22.可选地,所述救援请求携带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辆的参数信息、所述乘员的信息和所述车辆的位置信息。2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当救援请求携带车辆的参数信息和乘员的信息时,可以减少救援请求被误触发或者恶意触发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救援资源被浪费的情况的出现,当救援请求携带车辆的位置信息时,使得可以快速确定车辆的位置,并提供救援,提高了救援的效率。24.可选地,所述触发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25.所述乘员的身体出现受伤导致无法清醒驾驶所述车辆;26.所述乘员因突发疾病导致无法清醒驾驶所述车辆。2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当触发条件满足触发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即乘员因受伤或者突发疾病导致无法清醒驾驶车辆时,第一控制器可以通过通信端口向目标服务器主动发送救援请求,从而使得乘员可以及时得到救助。2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的求救系统。29.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辆由于包括求救系统,因而具有与求救系统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即车辆同样可以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求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求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求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求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5.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求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5所示,求救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100的舱体101内,如图1所示,所述求救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10、第一摄像头20和通信端口50,所述第一控制器10和所述第一摄像头20均设置于所述舱体101的内壁上,所述通信端口50设置于所述舱体10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控制器10分别与所述第一摄像头20和所述通信端口50电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20用于采集乘员的活体信息,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10发送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36.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摄像头20采集到的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在所述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所述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所述第一信号指示所述乘员拒绝向所述目标服务器60发送所述救援请求。37.第一摄像头20可以采集车辆100的舱体101内的乘员的活体信息,而第一控制器10可以在第一摄像头20采集到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主动发送救援请求,从而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求救系统发出求救信号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38.舱体101可以由车辆100的底盘、车门和挡风玻璃围合形成,而舱体101也可以被称作为驾驶舱。39.第一控制器10可以为单独设置在舱体101内的控制器,第一控制器10也可以与车辆100的行车电脑集成在中控台上。而第一控制器10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控制器10可以为控制芯片、控制模块或者控制电路等。40.第一控制器10和通信端口50可以设置于舱体101的内壁上,而第一控制器10和通信端口50在舱体101的内壁上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控制器10可以设置在舱体101内设置有中控台的内壁上,或者,第一控制器10和可以均设置在舱体101设置有天窗的内壁上。另外,第一控制器10可以单独设置在舱体101的底壁上,且位于驾驶员座位和乘客座位之间。而通信端口50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见第一控制器10的位置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41.另外,通信端口50还可以单独设置在舱体101的外表面上,这样,减少了舱体101内其他部件对救援请求的干扰,从而可以增强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的救援请求的信号强度。42.其中,第一摄像头20用于采集乘员的活体信息,因此,第一摄像头20可以设置于舱体101的内壁上,且可以朝向乘员的座位设置。43.需要说明的是,乘员可以包括驾驶员和乘客,也就是说:驾驶员和乘客均能触发第一信号,即驾驶员和乘客均能通过触发第一信号以拒绝求救系统发出救援请求。44.其中,第一信号用于指示乘员拒绝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例如:第一信号可以用于指示乘员取消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或者,第一信号可以用于指示乘员禁止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这样,只有当在第一摄像头20采集到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第一控制器10才会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从而减少了救援请求被误触发的情况的出现。预设时间可以指的是确定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当然,预设时间还可以是救援请求生成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具体在此不做限定。4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信号用于指示乘员拒绝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且只有在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才会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即也可以理解为:在求救系统准备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时,只要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乘员触发的第一信号,即可停止发送救援请求,因此,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求救系统可以优先尊重乘员的指示,例如:当车辆100发生交通事故时,但是乘员还未彻底失去意识,乘员可以通过触发第一信号以拒绝求救系统发出救援请求,且通过终端自行拨打救援电话。46.其中,乘员的活体信息可以指的是:乘员的状态信息,例如:乘员处于清醒状态或者昏迷状态,乘员的身体出现受伤状态或者乘员的身体未出现受伤状态等。47.示例地,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到该乘员躺倒在地面,该乘员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该状态维持预设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头20采集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指示乘员处于昏迷状态;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到该乘员位于座位上,该乘员的眼睛处于睁开状态,该状态维持预设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头20采集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指示乘员处于清醒状态。4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状态下,预设时间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另外,第一摄像头20上可以设置有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块,该图像识别模块可以用于识别人的姿态以及人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或者睁开状态。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本对图像识别模块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图像识别模块识别人的姿态以及人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或者睁开状态的准确性较高。49.示例地,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确定该乘员身上有血迹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头20采集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指示乘员的身体出现受伤状态;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确定该乘员身上没有血迹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头20采集的乘员的活体信息指示乘员的身体未出现受伤状态。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头20上可以设置有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块,该图像识别模块可以用于识别人身上的血迹。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本对图像识别模块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图像识别模块识别血迹的准确性较高。51.可选的,在乘员身上携带有可测量身体健康指标的穿戴式设备的情况下,第一摄像头20可以与该穿戴式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从该穿戴式设备处获取乘员的身体健康指标。该身体健康指标可以包括心跳以及脉搏等。示例地,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到该乘员位于座位上,且该乘员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获取的身体健康指标确定乘员的身体是否出现受伤状态,或者乘员是否处于昏迷状态。52.示例地,在第一摄像头20拍摄的图像中检测到乘员,且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到该乘员躺倒在地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20与该乘员身上携带的穿戴式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从该穿戴式设备上获取的身体健康指标确定乘员的身体是否出现受伤状态,或者乘员是否处于昏迷状态。5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根据第一摄像头20可以采集乘员的活体信息,且在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可以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因此,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54.第一场景: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20采集乘员的活体信息;当车辆100处在驾驶状态时,且车辆100的舱体101内仅包括一名乘员,而这名乘员需要救援时,可以及时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挽救生命,而乘员需要救援的情况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任一项:乘员处于昏迷状态,乘员的身体出现受伤状态等情况。55.第二场景:当车辆100发生事故导致车辆100上的所有乘员全部昏迷休克时,第一控制器10可以发出救援请求,尽可能挽救生命。56.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服务器60的种类在此不做限定,目标服务器60可以包括救护中心服务器和道路救援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处于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时,目标服务器60可以为救护中心的服务器,而上述救护中心也可以被称作为生命救护中心或者医院。当处于车辆100发生交通事故,但是乘员的活体信息显示未出现受伤等情况的应用场景下,则目标服务器60可以指的是道路救援服务器。57.其中,乘员可以包括驾驶员和乘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摄像头20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2所示,n个第一摄像头20包括第一目标摄像头201和第二目标摄像头202,所述第一目标摄像头201朝向驾驶员座位设置,所述第一目标摄像头201用于检测驾驶员的活体信息,所述第二目标摄像头202朝向乘客座位设置,所述第二目标摄像头202用于检测乘客的活体信息。5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第一目标摄像头201和第二目标摄像头202,这样,可以分别检测驾驶员和乘客的活体信息,当驾驶员或者乘客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可以提高发现驾驶员或者乘客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效率。5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监控乘客的活体信息,在每一个乘客的座位上均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目标摄像头202。60.其中,目标服务器60可以为救护中心服务器和道路救援服务器中的至少一项,救护中心服务器可以给乘员提供救援,而道路救援服务器可以为车辆100提供救援。61.需要说明的是,救援请求可以发送给救护中心服务器和道路救援服务器中的至少一者,当救援请求同时发送给救护中心服务器和道路救援服务器时,向救护中心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可以优先于向道路救援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这样,可以优先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然后才向道路救援服务器发送救援请求以进行道路救援。62.其中,触发条件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发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63.所述乘员的身体出现受伤导致无法清醒驾驶所述车辆100的状况;64.所述乘员因突发疾病导致无法清醒驾驶所述车辆100的状况。65.其中,检测乘员的状况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乘员的图像,根据图像来确定乘员的状况;或者,可以根据与第一控制器10无线连接的穿戴设备来确定乘员的状况,穿戴设备可以佩戴于乘员的身上。66.其中,无法清醒驾驶车辆100的状况可以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陷入昏迷、休克和濒临猝死的状况。6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当触发条件满足触发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即乘员因受伤或者突发疾病导致无法清醒驾驶车辆100时,第一控制器10可以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主动发送救援请求,从而使得乘员可以及时得到救助。6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的触发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乘员可以通过中控台上的触控屏进行输入,从而触发第一信号。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舱体101内还包括交互控制器40,所述交互控制器40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交互控制器40用于接收所述乘员的指令,并根据所述乘员的指令触发所述第一信号。这样,通过在舱体101内设置的交互控制器40,同样可以触发第一信号使,得第一信号的触发方式更加简便。交互控制器40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交互控制器40可以设置在中控台、方向盘、座位中的至少一者上。69.其中,交互控制器40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交互控制器40包括语音交互控制器、触摸交互控制器和手势交互控制器中的至少一种。交互控制器40也可以是与第一控制器集成在同一控制器上,也可以是分别设置的,在此不做限定。这样,可以使得乘员通过交互控制器40触发第一信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70.其中,手势交互控制器可以指的是摄像头通过采集包括手势的图像,并根据图像中的手势确定与手势对应的信号触发,例如:当手势为“v”手势时,则触发与“v”手势对应的第一信号触发;当手势为“ok”手势时,则触发与“ok”手势对应的第二信号触发。手势与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为一一对应关系,且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关系。71.另外,当交互控制器40为语音交互控制器时,当语音交互控制器不能完全理解乘员的语音指令时,可以重复自己将要执行的命令,并请求乘员答复“是”或者“不是”,以确定命令是否需要执行,进而保证救援请求的顺利发送。7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10除了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之外,第一控制器10还可以控制与第一控制器10无线连接的终端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7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舱体101内还包括终端,所述第一控制器10与所述终端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74.其中,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也可以为单独设置于舱体101的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等。7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10可以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求救系统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另外,当第一控制器10不能成功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10还可以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这样,增加了发送救援请求的可靠性。76.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连接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无线连接可以包括蓝牙连接、传输层协议使用带外数据(outofband,oob)连接、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连接或者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连接等连接方式。77.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控制器10与所述终端蓝牙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控制器10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稳定,且信息传输速度较快,从而保证了第一控制器10控制终端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的效果较好。7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10除了在乘员的活体信息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之外,还可以在检测到车辆100出现交通事故的情况下,通过通信端口50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从而可以使得车辆100及时得到救援。7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述舱体101外还设置有m个第二摄像头30,所述第二摄像头30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电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摄像头30用于检测所述车辆100是否发生交通事故。80.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摄像头30可以用于获取舱体101外的图像,第一摄像头20可以根据第二摄像头30获取的图像确定车辆100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当确定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向目标服务器60发送救援请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求救系统的可靠性,目标服务器60可以包括救护中心服务器和道路救援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81.根据第二摄像头30获取的图像确定车辆100是否发生交通事故的具体判断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第二摄像头30获取的图像中显示车辆100的部分部件与障碍物存在碰撞,且部件处于损坏状态,则可以确定发生交通事故。82.m个第二摄像头30在舱体101外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m个第二摄像头30可以集中分布于舱体101设置有前挡风玻璃的表面和设置有后挡风玻璃的表面上。83.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m个所述第二摄像头30围绕所述舱体101设置。84.这样,由于m个第二摄像头30围绕舱体101设置,从而可以准确的检测舱体101外的每一个位置的状况。8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舱体101内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车辆100还包括:制动器和自动驾驶模块,所述制动器和所述自动驾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10,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服务器60基于所述救援请求的交互结果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制动器发送停车指令,或者控制所述自动驾驶模块驾驶所述车辆100。86.其中,第一控制器10与目标服务器60基于救援请求的交互结果可以包括:目标服务器60建议自动驾驶至目标服务器60对应的救援中心或者目标服务器60建议车辆100停止在原地,并等候救援,救援中心可以指的是救护中心或者道路救援中心。8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10可以用于根据与目标服务器60基于救援请求的交互结果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而第二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车辆100处于停车状态(即通过制动器控制车辆100处于停车状态)或者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即通过自动驾驶模块驾驶车辆100,以使车辆100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这样,可以使得对车辆100的状态的确定方式更加灵活化和智能化。88.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89.当乘员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救援的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救护车一来一回的时间可能都会导致乘员失去生命时,通过与目标服务器60基于救援请求的交互,目标服务器60建议车辆100可以自行前往救护中心时,此时第二控制器可以控制自动驾驶模块驾驶车辆100,以自行前往救护中心,进而增加救援生命的几率。9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控制器10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60的交互结果,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制动器发送停车指令,或者控制所述自动驾驶模块驾驶所述车辆100,第二信号指示乘员拒绝向制动器发送停车指令或者拒绝控制所述自动驾驶模块驾驶所述车辆100。91.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和第二信号可以分别参见预设时间和第一信号的相关表述。9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救援请求携带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辆100的参数信息、所述乘员的信息和所述车辆100的位置信息。93.其中,车辆100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车辆100的车架号、车辆100的品牌、车辆100的出厂时间等标识信息,乘员的信息可以包括乘员的身份证号码、乘员的年龄、乘员的性别等标识信息,车辆100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车辆100的当前所处的位置信息和车辆100的目的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9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当救援请求携带车辆100的参数信息和乘员的信息时,可以减少救援请求被误触发或者恶意触发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救援资源被浪费的情况的出现,当救援请求携带车辆100的位置信息时,使得可以快速确定车辆100的位置,并提供救援,提高了救援的效率。95.本技术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96.由于救援请求可以携带车辆100的参数信息和乘员的信息,也就是说发送救援请求相当于进行了实名认证,从而可以一方面确认求救者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恶意触发救援请求的现象的出现,进而减少恶意浪费救援资源的现象的出现。97.另外,当乘员难以准确描述车辆100的准确位置时,由于救援请求可以携带车辆100的位置信息,这样,使得救援人员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准确且快速的确定车辆100的位置,进而提高救援的效率。98.参见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包括图1至图4中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求救系统,因而具有与求救系统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而求救系统包括的各个部件,如第一控制器10、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和交互控制器40在车辆100上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见图5所示,而求救系统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相关表述,在此不再赘述。9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