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0751发布日期:2023-03-29 16:5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


背景技术:

2.为保证轮胎在泄气或爆胎的情况下,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会在轮胎内设置有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支撑体。但是支撑体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一、当支撑体安装未锁紧在轮辋上时,在轮胎正常行驶时会存在动不平衡问题,以及轮胎与支撑体可能会发生碰撞的隐患;二、当支撑体锁紧在轮辋上后,在支撑体发挥作用时,会因为两者之间接触过于紧密,使得摩擦力过大从而降低支撑体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在支撑体安装时,会在支撑体与轮辋之间增加配件,如垫片、垫圈等,但是在车辆高速乃至超高速行驶下,这些配件不仅会失效,甚至在支撑体发挥作用时产生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当支撑体未作用时,能辅助支撑体锁紧在轮辋上,当支撑体发挥作用时,能降低支撑体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力,延长支撑体使用寿命。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若干个所述储油丁设置在支撑体与轮辋之间,所述储油丁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储存有润滑剂,当支撑体未发挥作用时,储油丁能辅助支撑体锁紧在轮辋上;当支撑体发挥作用时,储油丁的一端破损,使得空腔内的润滑剂流出到支撑体与轮辋接触的面上,从而降低支撑体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力。
6.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支撑体与轮辋接触的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储油丁安装孔,每个储油丁安装孔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储油丁,且储油丁的一端伸出储油丁安装孔后抵在轮辋上。
7.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油丁的材质为弹性材料,硬度介于40-85sha之间,储油丁的腔体厚度介于1.0-4.0mm之间。
8.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油丁的另一端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便于润滑剂进入到内腔中的注油孔。
9.进一步优选,所述注油孔的内径介于0.30-0.42mm之间,所述注油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台或圆柱。
10.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油丁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一端与空腔连通,所述引导孔另一端与储油丁一端的端面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引导孔用于储油丁一端破损后将位于空腔内的润滑剂引出。
11.进一步优选,所述引导孔的内径介于0.26-0.32mm之间,所述引导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台或圆柱,且引导孔另一端与储油丁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介于0.4-0.8mm之间。
12.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油丁包括远离支撑体设置的内圈和靠近支撑体设置的外圈,所述内圈采用外大内小结构,所述外圈设置为圆台、圆柱或多面体,所述空腔的形状设置为圆台、圆柱、多面体、“井”字型、蜂窝状中任一种。
13.进一步优选,所述润滑剂采用不会溶解或腐蚀储油丁、支撑体、轮辋和轮胎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当采用润滑油时,润滑油的粘度介于400-500cs之间,当采用润滑脂时,润滑脂的稠度介于2-000级之间。
14.进一步优选,所述润滑剂的存放温度介于-40℃-120℃之间,所述润滑剂的工作温度介于-50℃-300℃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在轮胎正常运行时,储油丁的存在保证了支撑体牢牢地锁紧在轮辋上,不会影响到车辆行驶;
17.2)当轮胎泄气或爆胎后,储油丁快速破损解除锁紧作用,保证了支撑体能够及时顺畅的转动,而内部润滑剂的释放,降低了支撑体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延长了支撑体的使用寿命;
18.3)位于支撑体与轮辋之间储油丁的外形尺寸、储油丁的数量、储油丁的安装方式和储油丁被压缩的程度均可根据轮胎支撑体尺寸、轮辋与支撑体接触面的光滑度、车辆行驶最高速度确定,使得本技术能适用于各种轮胎在各种场合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油孔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孔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如图1-图6所示,一种适于内支撑体的储油丁1,本技术适用于无内胎轮胎中,若干个所述储油丁1设置在支撑体2与轮辋3之间,储油丁内设置有空腔1a,在空腔1a内储存有润滑剂1b。当支撑体2未发挥作用时,即轮胎正常运行时,位于支撑体与轮辋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储油丁,通过增大正压力提高摩擦力的方式,使储油丁1能辅助支撑体2锁紧在轮辋3上,防止支撑体发生晃动或转动。当轮胎泄气或爆胎后,支撑体开始作用,轮胎传递的作用力使其相对轮辋发生转动,致使储油丁破损释放内腔中的润滑剂到支撑体与轮辋接触的面上,支撑体相对轮辋的旋转运动得到润滑,支撑体和轮辋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延长支撑体使用寿命。
27.为简化储油丁的结构和降低制造难度,储油丁直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为保证储油丁在安装到位后,对轮辋有一定的正压力,因此储油丁被压缩地安装在支撑体与轮辋之间。为保证储油丁安装后,储油丁的压缩量能提供足够的正压力,使得轮胎支撑体锁
紧在轮辋上,不会发生晃动以及转动,限定储油丁的硬度介于40-85sha之间。为保证带有空腔的储油丁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空间存储润滑剂,储油丁的腔体厚度介于1.0-4.0mm之间。为进一步保证储油丁对支撑体的作用力,还可以在支撑体与轮辋之间设置部分不带空腔的储油丁。
28.为保证支撑体在发挥作用时,储油丁不会影响支撑体与轮辋之间转动,在支撑体与轮辋接触的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储油丁安装孔,每个储油丁安装孔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储油丁,且储油丁的一端伸出储油丁安装孔后抵在轮辋上。最好是,储油丁1包括远离支撑体设置的内圈1e和靠近支撑体设置的外圈1f,且内圈的径向高度小于外圈的径向高度(径向高度即轮辋直径方向上的尺寸),其中内圈1e采用外大内小结构,方便压缩,外圈1f可以设置为圆台、圆柱或多面体。为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储存润滑剂,或者是润滑剂有多种,且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但在支撑体未发挥动作时不需要结合,或者是为提高储油丁的回弹力,空腔1a的形状设置为圆台、圆柱、多面体、“井”字型、蜂窝状中任一种。
29.为方便润滑剂进入到内腔内,在储油丁1的一端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油孔1c,即注油孔1c径向设置在储油丁远离轮辋的一端,且注油孔1c将空腔与储油丁外连通。将注油孔1c的内径设置在介于0.30-0.42mm之间,使得注油孔既方便润滑剂顺畅的通过,又能在储油丁受压后自锁住小孔,减小直径增加密封性,使得内腔的油或脂无法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泄漏,同时为保障小孔彻底密封,仍需用具有粘连性和密封性的物质进行加封,该物质可以是胶水、胶带、胶条、胶粉、树脂、蜡中的任意一种,且该物质不溶于内腔存储的润滑剂,不腐蚀橡胶,耐低温、高温及防水。注油孔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台或圆柱,当设置为圆台时可以外大内小,也可以是内大外小。
30.为方便在储油丁1在一端破损后将位于空腔1a内的润滑剂1b引出,在储油丁1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孔1d,即引导孔1d径向设置在储油丁靠近轮辋的一端,引导孔1d的一端与空腔1a连通,引导孔1d另一端与储油丁1一端的端面(即用于与轮辋接触的面)之间留有距离。为实现在储油丁破损后引导内腔存储的油或脂泻入到支撑体-轮辋接触面上,但在轮胎正常行驶时又不会发生破损泄漏的目的,引导孔1d的内径介于0.26-0.32mm之间,引导孔1d另一端与储油丁一端的端面(即用于与轮辋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介于0.4-0.8mm之间。当低于0.4mm则储油丁很容易在轮胎支撑体安装时发生破损泄漏,若高于0.8mm则储油丁难以快速破损,无法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引导孔1d的形状设置为圆台或圆柱,当设置为圆台时可以外大内小,也可以是内大外小。
31.为保证能将支撑体与轮辋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到理想范围内,从而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润滑剂1b采用不会溶解或腐蚀储油丁、支撑体、轮辋和轮胎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当采用润滑油时,润滑油的粘度介于400-500cs之间,当采用润滑脂时,润滑脂的稠度介于2-000级之间。
32.为保证储油丁内的润滑剂能正常使用,润滑剂1b的存放温度介于-40℃-120℃之间,润滑剂1b的工作温度介于-50℃-300℃之间。
33.安装时,在储油丁安装孔内涂上胶水等具有粘性的物质,然后将储油丁的外圈对准储油丁安装孔按压装填储油丁安装孔内,再进行支撑体和轮辋的装配,使储油丁被压缩地安装在支撑体和轮辋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