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电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4614发布日期:2023-06-04 08:0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减速电桥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电桥。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一般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动力总成与差速器连接并将减速后的动力传输至轮端,电机输出的扭矩经过减速器减速增扭后,更加符合整车驱动的实际需求,电驱动桥内各结构之间的空间排布的规整性决定了电驱动桥结构中动力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整车空间的利用。在整车空间布置中,电池主要沿汽车自车头到车尾方向的x向空间进行排布,因此,在整车空间中,电驱动桥在x向空间的占用面积决定电池的布置空间,若电驱动桥占用x向空间较多或者电驱动桥的布置不够规整,那么留给电池的布置空间有限,纯电动汽车受电池续航能力影响,续航里程相对较少。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332296u,专利名称为《一种三级平行齿轮减速非轴电桥》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机、差速器、左半轴、右半轴、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第三减速齿轮、第四减速齿轮、第五减速齿轮、轴套;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级平行齿轮减速非轴电桥采用三级减速,实现大速比减速,增大扭矩,实现较大的输出力,然而,该方案中的减速器采用三级平行齿轮结构层层递进,平行齿轮结构虽稳定性相对较高,但每级平行齿轮结构均需占用较多的x向空间,每两级齿轮组之间均需通过平行轴连接配合,三级减速机构形成阶梯状递进的排布结构,在空间布置上不够紧凑规整,因此留给电池的布置空间有限,汽车续航能力受限,同时,每级平行齿轮的减速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多级齿轮配合,容易在多组齿轮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振动并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速电桥。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减速电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由内到外共轴设置的动子轴、动子和定子,还包括与所述电机轴平行设置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速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减速系统和差速器呈象限布置,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第一象限,所述减速系统位于第二象限,所述差速器位于第四象限,所述齿轮副设置在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之间。

4、优选的,所述减速系统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和第二级减速机构,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套接,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为齿轮副,所述输出轴与差速器平行设置且所述齿轮副分别与二者连接。

5、优选的,所述齿轮副为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固定在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上的从动齿轮。

6、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为nw型行星轮系,所述nw型行星轮系包括固设在所述电机轴上的太阳轮,以及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和行星架,所述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并排固设在同一个空心转动轴上,所述空心转动轴套设在行星架上,所述一级行星轮与太阳轮相啮合,所述二级行星轮与固定在壳体上的齿圈相啮合。

7、优选的,所述空心转动轴套与行星架之间设置有滚针推力轴承。

8、优选的,所述齿圈通过花键与壳体周向固定。

9、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为空心轴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套接,所述支撑轴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撑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输出轴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行星架、输出轴、支撑轴为一体式结构。

12、优选的,所述差速器为矢量控制差速器或自锁脱困差速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4、1、驱动电机、减速系统和差速器之间呈象限式的布置方式,提高电驱动桥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尽可能地增加空间利用率,留下一个象限的空余空间,便于汽车内部空间的归置,同时节省x向空间,便于电池的布置,从而有效提升汽车的续航能力。

15、2、减速机构采用nw型行星轮系与平行轴结构相配合的方式,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传动结构不稳定而导致振动、出现噪音,其中,nw型行星轮系为二级行星排结构,利用径向排布的两级行星轮有效提高减速效果,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16、3、采用行星架、传输轴和支撑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在行星架两侧的输出轴与支撑轴均采用双轴承结构,提高了nw型行星轮系与电机轴的同轴度和结构的稳定。



技术特征:

1.减速电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由内到外共轴设置的动子轴、动子和定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电机轴平行设置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速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减速系统和差速器呈象限布置,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第一象限,所述减速系统位于第二象限,所述差速器位于第四象限,齿轮副设置在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系统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和第二级减速机构,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套接,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为齿轮副,所述输出轴与差速器平行设置且所述齿轮副分别与二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副为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固定在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上的从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为nw型行星轮系,所述nw型行星轮系包括固设在所述电机轴上的太阳轮,以及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和行星架,所述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并排固设在同一个空心转动轴上,所述空心转动轴套设在行星架上,所述一级行星轮与太阳轮相啮合,所述二级行星轮与固定在壳体上的齿圈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动轴套与行星架之间设置有滚针推力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通过花键与壳体周向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为空心轴并与所述电机轴同轴套接,所述支撑轴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撑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输出轴、支撑轴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减速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为矢量控制差速器或自锁脱困差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电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由内到外共轴设置的动子轴、动子和定子,还包括与所述电机轴平行设置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速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减速系统和差速器呈象限布置。本方案中,驱动电机、减速系统和差速器之间呈象限式的布置方式,提高电驱动桥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尽可能地增加空间利用率,留下一个象限的空余空间,便于汽车内部空间的归置,同时节省X向空间,便于电池的布置,从而有效提升汽车的续航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海,王国伟,李洁,马嘉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