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2954发布日期:2024-02-26 16:5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的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以及包括该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汽车领域,整车的热管理系统通常包含对乘员舱、电池、电机等部件的热管理。为了使得热管理系统实现乘员舱制冷/加热、除湿/除霜、电池冷却/加热、电机散热以及废热回收等功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阀、蒸发器、冷凝器等冷媒侧部件以及泵、阀、换热器等冷却液侧部件。但是,现有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控制繁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做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减少接入系统中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包括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下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使不同支路选择性连通的十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三通阀,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4、第一支路,其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串联的第一泵和蒸发器,在所述第二流路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所述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十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十通阀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相连;

5、第二支路,其设置有串联的功率器件和第二泵,所述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十通阀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

6、第三支路,其包括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在所述第三流路中设置有串联的第三泵和液冷冷凝器,在所述第四流路中设置有制热组件,在所述第五流路中设置有串联的室外热交换器和储液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三流路的一端、第四流路的一端、所述第五流路的一端和所述十通阀的第五阀口相连,所述第三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十通阀的第六阀口相连,所述第四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十通阀的第七阀口相连,所述第五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十通阀的第八阀口相连;以及

7、第四支路,其设置有电池,所述第四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十通阀的第九阀口和第十阀口相连。

8、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五支路,在所述第五支路中设置有串联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所述液冷冷凝器、节流阀和所述蒸发器;或者

9、还包括第五支路,在所述第五支路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所述液冷冷凝器、引射器、所述蒸发器和流量阀,所述第五支路包括第五流路和第六流路,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所述液冷冷凝器和所述引射器串联接入所述第五流路中,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流量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引射器串联接入所述第六流路中,使得来自所述第五流路和所述第六流路中的流体在所述引射器中混合汇流之后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再分流到所述第五流路和第六流路中。

10、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引射器包括:

11、壳体组件,其形成有在其轴向上从轴向一侧朝向轴向另一侧顺次布置并连通的收缩段、喉段和扩散段,所述壳体组件具有伸入所述收缩段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的内部形成第一通路且所述喷嘴部与所述收缩段之间形成第二通路;以及

12、调节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13、其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形成有第一进入通路、第二进入通路和排出通路,所述第一进入通路与所述第六流路连通且经由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喉段连通,所述第二进入通路与所述第五流路连通且经由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喉段连通,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扩散段连通。

14、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包括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蒸发器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一流路中,所述蒸发器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五支路中,使得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与在所述第五支路中流动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蒸发器进行热交换,

15、所述液冷冷凝器包括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液冷冷凝器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液冷冷凝器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五支路中,使得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流动的流体与在所述第五支路中流动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液冷冷凝器进行热交换。

16、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中的流路能够受控地连通,第一流体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中流动,

17、所述第五支路始终独立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一流体不同的第二流体在所述第五支路中流动。

18、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六支路,其中设置有串联的电机、油泵和油冷却器。

19、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油冷却器包括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油冷却器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二支路中,所述油冷却器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六支路中,使得所述第六支路中流动的流体和所述第二支路中流动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油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20、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所述第四支路中还设置有电池均温器,所述电池均温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的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处,使得流过所述电池的流体在所述电池均温器进行均温。

21、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变压器和的逆变器,并且

22、所述制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流路中的热芯,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

2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下的车辆,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在该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通过设置十通阀、两个四通阀和一个三通阀能够灵活控制多条支路以及支路中的各流路之间的连通逻辑,从而能够在实现所需的连通逻辑的情况下,减少热管理系统中接入系统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由此能够简化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式且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使不同支路选择性连通的十通阀(10v)、第一四通阀(4v1)、第二四通阀(4v2)和三通阀(3v),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ejec)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支路,其中设置有串联的电机(mot)、油泵(op)和油冷却器(o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器(oc)包括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油冷却器(oc)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二支路中,所述油冷却器(oc)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六支路中,使得所述第六支路中流动的流体和所述第二支路中流动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油冷却器(oc)进行热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支路中还设置有电池均温器(phx),所述电池均温器(phx)设置在所述电池(bat)的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处,使得流过所述电池(bat)的流体在所述电池均温器(phx)进行均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在该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通过设置十通阀、两个四通阀和一个三通阀能够灵活控制多条支路以及支路中的各流路之间的连通逻辑,从而能够在实现所需的连通逻辑的情况下,减少热管理系统中接入系统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由此能够简化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式且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彪,刘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