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电磁悬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5810发布日期:2024-03-12 21:0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电磁悬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电磁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电磁悬架是悬架弹簧套在电磁悬架本体的外部,增加了电磁悬架的整体体积。电磁悬架布置在车轮旁时,其径向尺寸明显偏大,过大的体积会占用车轮旁零部件的空间,给车轮旁零部件布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且在车辆运行时,电磁悬架经常会与车轮旁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尤其是在车轮转向时,又会限制车轮转角,使车辆很难获得较大的车轮转角,转弯直径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电磁悬架,通过将弹性单元布置于直线电机单元的非车轮侧,弹性单元不占用直线电机单元与对应的车轮之间的空间,便于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降低了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难度;在车辆运行时,可以避免直线电机单元与车轮侧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也便于车辆可以获得较大的车轮转角,减小转弯直径,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电磁悬架的车辆。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包括:直线电机单元,所述直线电机单元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动子组件中的一个适于与车身相连且另一个适于与车轮相连,所述直线电机单元的外周侧包括车轮侧和非车轮侧,所述车轮侧为所述直线电机单元与对应的所述车轮相对的一侧;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布置于所述直线电机单元的所述非车轮侧且连接于直线电机单元。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电磁悬架,通过将弹性单元布置于直线电机单元的非车轮侧,弹性单元不占用直线电机单元与对应的车轮之间的空间,便于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降低了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难度;在车辆运行时,可以避免直线电机单元与车轮侧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也便于车辆可以获得较大的车轮转角,减小转弯直径,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单元布置在所述直线电机单元的邻近所述车辆的纵轴线的一侧,所述纵轴线为所述车辆的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单元的部分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位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的所述电磁悬架为前电磁悬架,所述前电磁悬架的所述弹性单元的一部分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前机舱内。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线电机单元还包括第一工作缸,所述第一工作缸连接在所述直线电机的下侧,所述第一工作缸包括第一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第一缸体内以将所述第一缸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方,所述动子组件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且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弹性单元包括油气弹簧,所述油气弹簧包括第二工作缸,所述第二工作缸包括第二缸体和隔膜,所述隔膜设于所述第二缸体内以将所述第二缸体的内腔分隔为空气腔和油腔,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缸体相连且所述油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工作缸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位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的所述电磁悬架为前电磁悬架,所述前电磁悬架的所述第二工作缸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前机舱内。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车辆的电磁悬架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二缸体相连且适于与所述空气腔连通,所述储气罐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二缸体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适于连通所述空气腔与所述储气罐,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通断。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缸体上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适于连通所述空气腔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通断。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磁悬架。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车辆的电磁悬架,可以便于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降低了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难度;在车辆运行时,可以避免直线电机单元会与车轮侧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也便于车辆可以获得较大的车轮转角,减小转弯直径,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布置在所述直线电机单元的邻近所述车辆的纵轴线的一侧,所述纵轴线为所述车辆的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的部分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的所述电磁悬架为前电磁悬架,所述前电磁悬架的所述弹性单元的一部分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前机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单元还包括第一工作缸,所述第一工作缸连接在所述直线电机的下侧,所述第一工作缸包括第一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第一缸体内以将所述第一缸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方,所述动子组件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且与所述活塞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缸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车辆的前部的所述电磁悬架为前电磁悬架,所述前电磁悬架的所述第二工作缸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前机舱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二缸体相连且适于与所述空气腔连通,所述储气罐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二缸体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适于连通所述空气腔与所述储气罐,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体上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适于连通所述空气腔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通断。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悬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电磁悬架及车辆,车辆的电磁悬架包括直线电机单元和弹性单元,直线电机单元包括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中的一个适于与车身相连且另一个适于与车轮相连,直线电机单元的外周侧包括车轮侧和非车轮侧;弹性单元布置于直线电机单元的非车轮侧且连接于直线电机单元。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电磁悬架,将弹性单元布置于直线电机单元的非车轮侧,便于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降低了车轮侧零部件的布置难度;当车辆运行时,可以避免直线电机单元与车轮侧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也便于车辆可以获得较大的车轮转角,减小转弯直径,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银生,邵佳驼,孙宪猛,张勋,章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