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MPV车型汽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4800发布日期:2024-03-06 16: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MPV车型汽车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系统和汽车,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mpv车型汽车。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mpv车型为了满足客户商务办公等需求,开发了后排座椅对坐模式,即二排与三排乘员面对面沟通的使用场景。该场景下受限于人体姿态,车身尺寸及结构限制,座椅布置的空间利用率较差。为保证前排驾驶员正常姿态操纵车辆,对坐二排座椅布置位置相比顺坐场景二排座椅更靠后,导致座椅与内饰护板距离较近,后座进出脚部空间过小。上下车过程中后排乘员腿部脚部会与内饰发生碰撞,通过性较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mpv车型汽车,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2、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3、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4、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

5、根据预设的条件,定义上下车过程中座椅的运行条件;

6、进行实物模型验证,所述实物模型包括可调节座椅、车身台架模型、人体模型;

7、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

8、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具体包括:

9、确认假人模板类型,根据人体布置规范,确定车内二、三排座椅的参考点和座椅靠背角的参数;

10、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

11、所述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具体为:

12、根据人体上下车动作进行分析,结合人体在车内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对座椅调整位置进行避让计算。

13、进一步的,根据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定义上下车过程中座椅运行条件,具体包括:已知待设计车辆的座椅靠背角、乘员地板基准点、后座进出脚部空间及车门门洞边界条件:

14、对人体上下车动作进行分析,当后座进出脚部空间尺寸小于第一阈值时,人体的脚部,腿部会与内饰护板产生碰撞,得出需要座椅进行避让的结论。

15、进一步的,所述进行实物模型验证,所述实物模型包括可调节座椅、车身台架模型,具体包括:

16、通过调节座椅在车身上的相对位置,模拟座椅运行过程中假人的状态,实现对假人腿部、脚部通过性的验证;

17、进一步的,所述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具体包括:

18、在上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中:

19、获取默认的驾驶员座椅位置和对坐的二排座椅位置信息;

20、调整二排座椅位置和座椅靠背角的角度,确定后座进出脚部空间的距离;

21、进一步的,所述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具体包括:

22、在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中:

23、获取默认的驾驶员座椅位置以及当前二排座椅的状态;

24、座椅控制模块接受来自座椅扶手按键的指令,解锁对应的按照按键;

25、通过按键控制对应的座椅电动运转,对二排座椅进行位置调整和座椅靠背角度调整。

26、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系统,具体包括:

27、人体模型布置模块,用于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

28、座椅运行条件定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条件,定义上下车过程中座椅的运行条件;

29、实物模型验证模块,用于进行实物模型验证,所述实物模型包括可调节座椅、车身台架模型、人体模型;

30、人机舒适度验证模块,用于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

31、进一步的,在座椅运行条件定义模块中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

32、一种mpv车型汽车,所述mpv车型汽车中设置有车辆座椅调整控制系统,执行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

3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34、本发明通过建立相关人机模型,设计mpv车型二排座椅运行控制方法,改善mpv车型对坐场景下的后排乘员上下车便利性,规避乘员上下车过程中通过性不足产生的人机舒适性差的问题。

35、本发明可有效改善上下车通过性不足引发的乘员腿部脚部与内饰护板磕碰等人机舒适性问题。通过设计制作实物车身与人机座椅模型,对座椅运行各参数进行控制,完成座椅控制方法理论验证,用以指导后续车型开发。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定义上下车过程中座椅运行条件,具体包括:已知待设计车辆的座椅靠背角、乘员地板基准点、后座进出脚部空间及车门门洞边界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实物模型验证,所述实物模型包括可调节座椅、车身台架模型,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具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具体包括:

8.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座椅运行条件定义模块中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人体模型、座椅参数、车门门洞边界。

10.一种mpv车型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mpv车型汽车中设置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调整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MPV车型汽车,方法步骤具体包括:确定坐标系,根据车型建立人体模型;根据预设的条件,定义上下车过程中座椅的运行条件;进行实物模型验证,所述实物模型包括可调节座椅、车身台架模型、人体模型;实施上、下车模式座椅运行方法,进行人机舒适度验证。本发明通过建立相关人机模型,设计MPV车型二排座椅运行控制方法,改善MPV车型对坐场景下的后排乘员上下车便利性,规避乘员上下车过程中通过性不足产生的人机舒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原思扬,王秀雨,郭金昌,刘阳,张津瑞,袁宝宇,潘浩,周亚平,张鹏,王莉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