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3586发布日期:2024-03-13 21:0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空气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向设备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中,利用从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制动器、悬架等空气压力系统。在该压缩空气中含有大气中所含的水分、用于润滑压缩机内的油分等液状的杂质。当含有很多水分、油分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压力系统内时,招致生锈、橡胶构件溶胀等,成为工作不良的原因。因此,在压缩机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分等杂质的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2、压缩空气干燥装置进行用于去除含油水分的加载运转(除湿动作)以及用于去掉吸附于干燥剂的含油水分并将含油水分作为排水而排出的卸载运转(再生动作)。另外,空气干燥器为了防止排水被喷出到路面上,而将从该空气干燥器排出的排水排出到油分离器。在油分离器中,通过使含有含油水分的空气与碰撞材料碰撞来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回收油分并排出清洁空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46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由于净化动作、再生动作消耗一定程度的压缩空气,因此即使是为了排出清洁空气而需要的净化动作、再生动作,也使压缩机的运转负荷增加。因此,通过从发动机等旋转驱动源传递的旋转力来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的运转负荷的增加会使旋转驱动源的负荷增加,从而使燃料等的能量的消耗量增加。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压缩机的负荷降低的空气供给系统。

4、为了从与压缩空气的供给量相应地使清洁功能降低的空气干燥器持续地供给清洁空气,需要进行使压缩空气逆流来恢复空气干燥器的清洁功能的再生动作、净化动作。例如,在每次进行卸载运转时执行净化动作,根据卸载次数、经过时间执行再生动作。像这样的净化动作、再生动作会消耗压缩空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动机负荷。另外,近年来,由于要求提高车辆的燃烧消耗率,因此不是机械式地进行净化动作、再生动作,而是进行执行条件的适当化,由此存在能够改善为抑制压缩空气的消耗并维持空气干燥器的功能的余地。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压缩空气的消耗量的空气供给系统。

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空气供给系统具备:压缩机,其具有所述压缩机送出压缩空气的负荷运转模式和所述压缩机不送出所述压缩空气的空运转模式;干燥剂,其构成为去除所述压缩机送出的所述压缩空气中的水分;连接通路,其将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干燥剂连接,所述连接通路用于容许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通;第一电磁阀,其构成为将所述压缩机在所述负荷运转模式与所述空运转模式之间选择性地进行切换,构成为所述压缩机响应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被驱动而切换为所述空运转模式,并且构成为所述压缩机响应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不被驱动而切换为所述负荷运转模式;排水排出阀,其连接于从所述连接通路分支出的分支通路,所述排水排出阀构成为响应于第二电磁阀被驱动而将所述分支通路开通,并且构成为响应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不被驱动而将所述分支通路封闭;以及控制装置,其构成为切换对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驱动和不驱动、以及切换对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驱动和不驱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供给系统,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还具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还具备: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还具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具备:压缩机,其具有负荷运转模式和空运转模式;干燥剂,其构成为去除压缩机送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第一电磁阀,其构成为将压缩机在负荷运转模式与空运转模式之间选择性地进行切换;排水排出阀,其连接于从连接通路分支出的分支通路,排水排出阀构成为响应于第二电磁阀被驱动而将分支通路开通,并且构成为响应于第二电磁阀不被驱动而将分支通路封闭;以及控制装置,其构成为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行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板谷将治,田中克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纳博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