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及其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87284发布日期:2024-01-23 1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一冷却器本体和第二冷却器本体,所述第一冷却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和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所述第二冷却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二中间连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中间连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之间通过中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器本体内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通道和第二热交换通道,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与所述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联通,所述第二热交换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本体内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三热交换通道和第四热交换通道,所述第三热交换通道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联通,所述第四热交换通道与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本体和第二冷却器本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板式换热器主体,所述第一热交换通道和第二热交换通道均设置于板式换热器主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位于第一冷却器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位于第一冷却器本体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冷却器本体;所述第二中间连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设置于第二冷却器本体的一侧且靠近第一冷却器本体,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设置于第二冷却器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同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为一块整体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两块分体式的安装板本体,所述第一冷却器本体和第二冷却器本体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板本体上,每块安装板本体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6.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理系统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中的集成式冷却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汽车空调循环系统、电池冷却循环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循环系统,集成式冷却器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接于汽车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连接于电池冷却循环系统中,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连接于电机电控冷却循环系统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上按照冷媒的循环路线顺次设置有冷媒压缩机、空调冷凝器、冷媒干燥器、第一冷媒控制阀、车内蒸发器,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还包括冷媒分循环管道,所述冷媒分循环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冷媒干燥器的和第一冷媒控制阀之间,所述冷媒分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车内蒸发器和冷媒压缩机之间,所述集成式冷却器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接于冷媒分循环管道上,所述冷媒分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冷媒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电池冷却液循环管路,所述电池冷却液循环管路上按照电池冷却液循环路线依次安装有电池冷却液循环泵、电池冷却液缓存箱、电池冷却板、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的电池加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连接于所述电池冷却液循环管路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控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电机冷却液循环管路,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管路上按照电机冷却液循环路线依次安装有电机冷却液循环泵、电机冷却液缓存箱、电机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连接于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管路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冷却器及其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式冷却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一冷却器本体和第二冷却器本体,第一冷却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和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第二冷却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二中间连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中间连接口和第一中间连接口之间通过中间管道连接;第一冷却器本体内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通道和第二热交换通道,第二冷却器本体内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三热交换通道和第四热交换通道,该冷却器及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冷媒、电池冷却和电机电控冷却的组合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自力,黄锋,吕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赛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