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6691发布日期:2023-07-05 18:4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配件,具体为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1、行车记录仪一般包含记录仪智慧屏和支架,记录仪智慧屏集成了控制器、存储器、电源模块和摄像头等用于实现行车环境记录的功能,支架的形式决定了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位置,中控式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直接置于汽车车内的中控台表面,传统中控式行车记录仪直接通过较为平整的底座粘接在中控台表面,由于无法调节记录仪本体的角度和位置,带来了一些不便。

2、因此设计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包括装配底板,所述装配底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向内开设有磁吸孔,所述装配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与磁吸孔配合使用的吸铁柱,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球头,所述活动球头的装配端安装有智慧屏幕。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配底板的内部且靠近边沿的位置处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装配孔,其中装配孔内安装有紧固螺丝。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配底板和安装座的内部且位于中心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矩形穿线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配底板与安装座之间为可拆分式结构设计,所述安装座的侧边向内开设有坡状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智慧屏幕的外部结构大小相适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栏杆的配合可以实现智慧屏幕延长与后缩的状态以及位置,而活动球头和球头座之间的轴向活动转动,即可以调节智慧屏幕的画面展示方向,多角度和距离调节的行车记录仪方便车主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求进行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1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装配底板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磁吸孔和吸铁柱进行磁性吸附插接组装,使在检查和维修时方便取下,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包括装配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向内开设有磁吸孔(101),所述装配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与磁吸孔(101)配合使用的吸铁柱(201),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3)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301),所述第二连杆(301)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球头座(302),所述球头座(3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球头(303),所述活动球头(303)的装配端安装有智慧屏幕(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的内部且靠近边沿的位置处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装配孔,其中装配孔内安装有紧固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和安装座(2)的内部且位于中心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矩形穿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与安装座(2)之间为可拆分式结构设计,所述安装座(2)的侧边向内开设有坡状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结构大小与智慧屏幕(4)的外部结构大小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包括装配底板,所述装配底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向内开设有磁吸孔,所述装配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与磁吸孔配合使用的吸铁柱,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本技术中,装配底板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磁吸孔和吸铁柱进行磁性吸附插接组装,使在检查和维修时方便取下,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万里,徐杰声,甘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