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遮物帘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5076发布日期:2023-08-09 18:5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遮物帘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遮物帘总成。


背景技术:

1、行李箱遮物帘是两厢汽车的常见内饰件,其设置于汽车后座与行李箱,也叫后备箱之间,通常能够沿汽车x向和z向遮蔽行李箱从而保护车内隐私,展开后还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2、目前常见的行李箱遮物帘在不使用时,通常沿x向平直摆放收纳或沿z向竖直摆放收纳或卷收。针对x向平直摆放而言,行李箱遮物帘在收纳时占用车内空间较大,展开前后的尺寸变化不大;针对z向竖直摆放收纳而言,若让行李箱遮物帘无限位结构自然垂下,则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摆动异响,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而若为行李箱遮物帘设置额外的翻转机构,则需另外增加成本;针对卷收而言,收纳效果最佳,但需要在行李箱侧饰板上设置更加复杂的机构,成本也更高。随着汽车市场优惠降价,主机厂的成本目标压力也不断增大,如何精细化的降低成本已成为重要的改进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能够使行李箱遮物帘在横置平铺和垂下放置之间切换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包括行李箱遮物帘,所述行李箱遮物帘包括与行李箱侧饰板相对固定的转轴部以及可绕所述转轴部翻转,以切换为平铺或垂下的翻折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物帘内管、遮物帘管塞和开设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上、沿y向向车门侧凹陷的限位槽,所述遮物帘内管与所述翻折部固连一体,所述遮物帘管塞设置于所述遮物帘内管的两端,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平直部,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内或所述第二限位部内的任意位置上,以使行李箱遮物帘的翻折部切换为垂下放置姿态和横置平铺姿态,或在所述平直部内滑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上靠近所述遮物帘本体的一侧且沿x向设置于所述翻折部的一旁,所述平直部在所述行李箱侧饰板上沿x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上远离所述行李箱遮物帘的一侧且沿z向设置于所述平直部的上方。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用于包覆限位所述遮物帘管塞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沟槽x向上的前后两端以及z向上的上端分别沿y向包覆所述遮物帘管塞,所述第一沟槽z向上的下端为凹缘开口且与所述平直部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滑动槽沿x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由所述第一沟槽z向上的下端滑入所述第一滑动槽内。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第一颈部,所述第一颈部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平直部之间,所述第一颈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上x向朝向所述平直部的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平直部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由所述第一颈部滑入所述平直部内。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用于包覆限位所述遮物帘管塞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二沟槽z向上的上下两端以及x向上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分别沿y向包覆所述遮物帘管塞,所述第二沟槽x向上的另一端为凹缘开口且与所述平直部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还包括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二滑动槽沿z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的下方且与分别与所述第二沟槽和所述平直部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由所述第二沟槽x向上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滑入所述第二滑动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还包括遮物帘安装槽,所述遮物帘安装槽沿z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颈部连通,所述遮物帘安装槽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遮物帘本体的转轴部,所述翻折部沿z向设置于所述转轴部的下方且能够相对所述转轴部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沟槽的凹缘开口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凹缘开口相互垂直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槽为横置的u型槽。

11、进一步地,所述遮物帘内管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遮物帘内管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遮物帘内管刚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物帘管塞连接,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紧贴。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通过开设于行李箱侧饰板上的限位槽为遮物帘内管预设垂下放置姿态和横置平铺姿态对应的沟槽,当遮物帘内管上的遮物帘管塞卡设于第一沟槽内时,则对应垂下遮物帘,当遮物帘管塞卡设于第二沟槽内时,则对应平铺遮物帘,遮物帘管塞还能够在限位槽内滑动以在两种收纳姿态之间进行灵活切换。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制造工艺简单且结构成熟,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实现行李箱遮物帘的美观收纳。



技术特征:

1.一种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包括行李箱遮物帘(1),所述行李箱遮物帘(1)包括与行李箱侧饰板(2)相对固定的转轴部(21)以及可绕所述转轴部(21)翻转,以切换为平铺或垂下的翻折部(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物帘内管(23)、长圆形的遮物帘管塞(24)和开设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2)上、沿y向向车门侧凹陷的限位槽(3),所述遮物帘内管(23)与所述翻折部(22)固连一体,所述遮物帘管塞(24)设置于所述遮物帘内管(23)的两端,所述限位槽(3)包括第一限位部(31)、第二限位部(32)和平直部(33),所述遮物帘管塞(24)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内或所述第二限位部(32)内的任意位置上,以使行李箱遮物帘(1)的翻折部(22)切换为垂下放置姿态和横置平铺姿态,或在所述平直部(33)内滑动,所述第一限位部(31)设置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2)上靠近所述遮物帘本体的一侧且沿x向设置于所述翻折部(22)的一旁,所述平直部(33)在所述行李箱侧饰板(2)上沿x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32)设置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2)上远离所述行李箱遮物帘(1)的一侧且沿z向设置于所述平直部(33)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包括用于包覆限位所述遮物帘管塞(24)的第一沟槽(31a),所述第一沟槽(31a)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沟槽(31a)x向上的前后两端以及z向上的上端分别沿y向包覆所述遮物帘管塞(24),所述第一沟槽(31a)z向上的下端为凹缘开口且与所述平直部(3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还包括第一滑动槽(31b),所述第一滑动槽(31b)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滑动槽(31b)沿x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31a)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沟槽(31a)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24)能够由所述第一沟槽(31a)z向上的下端滑入所述第一滑动槽(31b)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还包括第一颈部(31c),所述第一颈部(31c)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一颈部(31c)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31b)和所述平直部(33)之间,所述第一颈部(31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31b)上x向朝向所述平直部(33)的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平直部(33)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24)能够由所述第一颈部(31c)滑入所述平直部(33)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包括用于包覆限位所述遮物帘管塞(24)的第二沟槽(32a),所述第二沟槽(32a)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二沟槽(32a)z向上的上下两端以及x向上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一端分别沿y向包覆所述遮物帘管塞(24),所述第二沟槽(32a)x向上的另一端为凹缘开口且与所述平直部(33)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还包括第二滑动槽(32b),所述第二滑动槽(32b)的外轮廓为凸缘,所述第二滑动槽(32b)沿z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32a)的下方且与分别与所述第二沟槽(32a)和所述平直部(33)连通,所述遮物帘管塞(24)能够由所述第二沟槽(32a)x向上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一端滑入所述第二滑动槽(32b)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还包括遮物帘安装槽(34),所述遮物帘安装槽(34)沿z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颈部(31c)连通,所述遮物帘安装槽(34)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遮物帘本体的转轴部(21),所述翻折部(22)沿z向设置于所述转轴部(21)的下方且能够相对所述转轴部(21)转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31a)的凹缘开口和所述第二沟槽(32a)的凹缘开口相互垂直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槽(32b)为横置的u型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内管(2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遮物帘内管(23)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遮物帘内管(23)刚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物帘管塞(24)连接,所述遮物帘管塞(24)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3)紧贴。


技术总结
一种行李箱遮物帘总成,包括行李箱遮物帘,所述行李箱遮物帘包括与行李箱侧饰板相对固定的转轴部以及可绕所述转轴部翻转,以切换为平铺或垂下的翻折部,本技术的行李箱遮物帘总成还包括遮物帘内管、遮物帘管塞和开设于所述行李箱侧饰板上、沿Y向向车门侧凹陷的限位槽,所述遮物帘内管与所述翻折部固连一体,所述遮物帘管塞设置于所述遮物帘内管的两端,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平直部,所述遮物帘管塞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内或所述第二限位部内的任意位置上,以使行李箱遮物帘的翻折部切换为垂下放置姿态和横置平铺姿态,或在所述平直部内滑动。

技术研发人员:路丰阳,王从斌,张鸿,刘峰,邓百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智马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