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0175发布日期:2023-11-23 02:1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2、目前,大部分充电桩为固定设施,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转移至不同位置进行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市场上开发出了可移动式充电桩产品,此类产品并非采用地下电网进行供电,而是自身内置了储能电池,从而可移动至不同位置为电动车充电。目前,此类可移动式充电桩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虽然不必固定安装于地面上,但此类充电桩仍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自重,因而不便于转移位置。常规方法是采用运输车转移:当需要转移时先将充电桩搬运至运输车上,待运输到目的地后,再将充电桩卸下、安放,这一过程相对繁琐且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以解决目前,可移动式充电桩在转移工作位置时,需要装车、卸车、安放等繁琐操作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包括第一纵向框体,第二纵向框体,管体,插杆,轴承,螺纹杆,螺母,举升臂,条形孔,充电桩本体,销钉,底板,脚轮,充电枪,护罩,散热窗,其中,第一纵向框体和第二纵向框体分别位于充电桩本体两侧,在第一纵向框体上具有朝向第二纵向框体的管体,在第二纵向框体上具有朝向第一纵向框体的插杆,插杆与管体插接配合,在第一纵向框体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在轴承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在第二纵向框体上固定连接有螺母,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纵向框体上以及第二纵向框体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举升臂,在举升臂上具有条形孔,在充电桩本体上具有销钉,销钉贯穿条形孔,在充电桩本体的底端具有底板,在第一纵向框体底端以及第二纵向框体底端连接有脚轮,在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充电枪,在充电桩本体上具有护罩,护罩笼罩在充电枪上方,在充电桩本体上具有散热窗。

4、作为优选,底板为双层,底板的上层为金属材质,底板的下层为橡胶材质。

5、作为优选,在螺纹杆的端部具有凸盘,所述凸盘的直径大于螺纹杆的直径。

6、作为优选,举升臂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框体或第二纵向框体转动连接,条形孔位于举升臂的另一端。

7、作为优选,在第一纵向框体上以及第二纵向框体上设有卡槽,在所述卡槽上卡固有遮罩,所述遮罩笼罩在充电桩本体上方。

8、作为优选,充电枪位于第一纵向框体和第二纵向框体上方,散热窗位于护罩上方。

9、作为优选,脚轮有若干个,脚轮均为万向脚轮。

10、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纵向框体和第二纵向框体用于承载举升臂;第一纵向框体上的轴承用于供螺纹杆转动连接于其上;螺纹杆同第二纵向框体上的螺母丝接,因此,当旋转螺纹杆时,可调节第一纵向框体与第二纵向框体的间距;管体和插杆的插接结构用于为这一间距调节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基于这一间距调节运动,可使举升臂扬起或降下,因此,当需要转移充电桩时,只需旋转螺纹杆,使第一纵向框体和第二纵向框体的间距缩小,举升臂随之扬起,即可使充电桩本体及其底板被抬升起来,而后利用脚轮即可方便的进行转运;同理的,当转运到目标位置后,反向旋转螺纹杆,使第一纵向框体和第二纵向框体的间距扩大,举升臂随之降下,即可使充电桩本体及其底板落地,完成安放;充电桩本体即为可移动充电桩的主体结构,其内部构造可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销钉与条形孔的配合结构用于限制举升臂的扬起角度,避免过度举升;底板用于同地面直接接触;充电枪为充电桩的既有部件,其内部构造可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护罩用于对充电枪起到保护作用;散热窗用于提升充电桩本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充电桩自身构造的前提下,为其增设了一体式的举升、转运机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充电桩机柜的两侧分别设置纵向框体,在两框体上分别设置轴承和螺母,将螺纹杆安装于轴承上并与螺母丝接;在此基础上,在两框体上转动连接举升臂,并在充电桩机柜上安装销钉,利用销钉贯穿举升臂端部的条形孔;基于这种构造,当旋转螺纹杆时可调节两框体之间的间距,随之使举升臂扬起或降下;因此,在转运前可方便的将充电桩整体抬升,再利用两框体底部的脚轮进行转运,转运到位后再将充电桩降下,快速完成安放。本实用新型构造合理,快捷高效,具体良好的使用效果的显著的技术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向框体(1),第二纵向框体(2),管体(3),插杆(4),轴承(5),螺纹杆(6),螺母(7),举升臂(8),条形孔(9),充电桩本体(10),销钉(11),底板(12),脚轮(13),充电枪(14),护罩(15),散热窗(16),其中,第一纵向框体(1)和第二纵向框体(2)分别位于充电桩本体(10)两侧,在第一纵向框体(1)上具有朝向第二纵向框体(2)的管体(3),在第二纵向框体(2)上具有朝向第一纵向框体(1)的插杆(4),插杆(4)与管体(3)插接配合,在第一纵向框体(1)上固定连接有轴承(5),在轴承(5)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在第二纵向框体(2)上固定连接有螺母(7),螺纹杆(6)与螺母(7)螺纹连接,在第一纵向框体(1)上以及第二纵向框体(2)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举升臂(8),在举升臂(8)上具有条形孔(9),在充电桩本体(10)上具有销钉(11),销钉(11)贯穿条形孔(9),在充电桩本体(10)的底端具有底板(12),在第一纵向框体(1)底端以及第二纵向框体(2)底端连接有脚轮(13),在充电桩本体(10)上设有充电枪(14),在充电桩本体(10)上具有护罩(15),护罩(15)笼罩在充电枪(14)上方,在充电桩本体(10)上具有散热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底板(12)为双层,底板(12)的上层为金属材质,底板(12)的下层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螺纹杆(6)的端部具有凸盘,所述凸盘的直径大于螺纹杆(6)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举升臂(8)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框体(1)或第二纵向框体(2)转动连接,条形孔(9)位于举升臂(8)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纵向框体(1)上以及第二纵向框体(2)上设有卡槽,在所述卡槽上卡固有遮罩,所述遮罩笼罩在充电桩本体(10)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枪(14)位于第一纵向框体(1)和第二纵向框体(2)上方,散热窗(16)位于护罩(15)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脚轮(13)有若干个,脚轮(13)均为万向脚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充电桩自身构造的前提下,为其增设了一体式的举升、转运机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在充电桩机柜的两侧分别设置纵向框体,在两框体上分别设置轴承和螺母,将螺纹杆安装于轴承上并与螺母丝接;在此基础上,在两框体上转动连接举升臂,并在充电桩机柜上安装销钉,利用销钉贯穿举升臂端部的条形孔;基于这种构造,当旋转螺纹杆时可调节两框体之间的间距,随之使举升臂扬起或降下;因此,在转运前可方便的将充电桩整体抬升,再利用两框体底部的脚轮进行转运,转运到位后再将充电桩降下,快速完成安放。本技术构造合理,快捷高效,具体良好的使用效果的显著的技术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薛小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乾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