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5954发布日期:2023-10-14 21:4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为了便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人们发明出了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新能源充电桩进行移动并固定,现有技术对新能源充电桩作出了诸多的改进,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775351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长度方向一侧上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底板底部设有驱动其运动的行走组件,所述底板顶部远离控制面板一侧对称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部竖向铰接有同一推把,所述推把下部横向连接有同一横杆,所述横杆底部连接有联动防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联动防滑结构可以有效固定充电桩的位置以防止位移,通过设置的横杆压动压杆带动连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在吊杆的配合下带动连杆另一端的撑杆、连接柱以及防滑板同时向上运动,在需要对充电桩进行移动时能够进行快速移动且无需复杂步骤即可对其进行移动,同时还能够防止设备滑动。上述专利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但仍存有下面不足:

3、上述专利采用按压推把带动防滑板下移,进而防滑板与地面进行接触,对充电桩进行限位固定,需要对充电桩进行固定时,需要操作人员双手进行按压并转动推杆,需要弯腰进行操作较为繁琐,且防滑板与地面接触后,没有固定装置,若是路人稍微误碰推把,会导致防滑板与地面脱离,导致充电桩的固定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亟需对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作出改进,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限位组件对防滑板的位置进行限位,提高充电桩本体限位时的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的相邻侧面分别设置有充电枪和控制面板,充电桩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轮,承载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动空腔,滑动空腔内上下滑动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下表面中部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延伸至承载板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防滑板,连接柱侧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承载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动空腔连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设置可将防滑板下移的水平挤压组件,承载板的侧面设置有可将水平挤压组件水平移动的垂直挤压组件,垂直挤压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平挤压组件包括一端开设有斜角的水平挤压块,水平挤压块内开设有通槽,垂直挤压组件插接在通槽内,水平挤压块的侧面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开口槽,让位槽内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面与开口槽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垂直挤压组件包括插接在垂直挤压组件内的楔形块,楔形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踩踏板,充电桩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板,横向板与踩踏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楔形块与侧板滑动连接,楔形块与侧板可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侧板一侧开设有滑槽,楔形块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侧板对称侧面的限位孔,滑块对称侧面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孔适配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与圆形孔内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侧板的对称侧面设置有将限位杆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侧板对称侧面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上套设有竖板,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五弹簧,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孔适配的复位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充电桩本体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对称侧面转动连接有推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防滑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条纹。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垂直挤压组件对水平挤压组件进行挤压,水平挤压组件挤压移动板下移,进而防滑板与地面进行接触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限位,垂直挤压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进而将充电桩本体固定的更加稳定。

1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时可使用脚踩垂直挤压组件对水平挤压组件进行挤压,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的相邻侧面分别设置有充电枪(2)和控制面板(3),其特征在于,充电桩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4),承载板(4)的下表面安装有万向轮(5),承载板(4)的内部开设有滑动空腔(6),滑动空腔(6)内上下滑动有移动板(7),移动板(7)的下表面中部连接有连接柱(26),连接柱(26)延伸至承载板(4)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防滑板(8),连接柱(26)侧面套设有第一弹簧(27),承载板(4)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动空腔(6)连通的让位槽(9),让位槽(9)内设置可将防滑板(8)下移的水平挤压组件,承载板(4)的侧面设置有可将水平挤压组件水平移动的垂直挤压组件,垂直挤压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水平挤压组件包括一端开设有斜角的水平挤压块(10),水平挤压块(10)内开设有通槽(11),垂直挤压组件插接在通槽(11)内,水平挤压块(10)的侧面开设有与通槽(11)连通的开口槽(16),让位槽(9)内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一面与开口槽(16)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垂直挤压组件包括插接在垂直挤压组件内的楔形块(12),楔形块(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踩踏板(13),充电桩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19),侧板(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板(14),横向板(14)与踩踏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5),楔形块(12)与侧板(19)滑动连接,楔形块(12)与侧板(19)可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侧板(19)一侧开设有滑槽(20),楔形块(12)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0)适配的滑块(21),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侧板(19)对称侧面的限位孔(22),滑块(21)对称侧面开设有圆形孔(23),圆形孔(23)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孔(22)适配的限位杆(24),限位杆(24)的一端与圆形孔(23)内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5),侧板(19)的对称侧面设置有将限位杆(24)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侧板(19)对称侧面的固定杆(29),两个固定杆(29)上套设有竖板(28),固定杆(29)上套设有第五弹簧(30),竖板(2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孔(22)适配的复位杆(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桩本体(1)侧面开设有放置槽(32),放置槽(32)的对称侧面转动连接有推把(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防滑板(8)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条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动空腔,滑动空腔内上下滑动有移动板,连接柱延伸至承载板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防滑板,承载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动空腔连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设置可将防滑板下移的水平挤压组件,承载板的侧面设置有可将水平挤压组件水平移动的垂直挤压组件,垂直挤压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本技术中,通过垂直挤压组件对水平挤压组件进行挤压,水平挤压组件挤压移动板下移,进而防滑板与地面进行接触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限位,垂直挤压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进而将充电桩本体固定的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廖振红,廖金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中科共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