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4073发布日期:2023-12-21 12: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的车辆设计中,电器集控线束越来越多,导致线束的布置空间相对紧张且严苛。在运动段处的线束设计尤为困难,既要保证线束路径上装配的可操作性,还需要保证运动时线束卡接可靠,但是线束在转角位置的布置难度加大,且容易发生损伤。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汽车线束卡扣为l型结构,可限制线束的走向,控制线束走向使其转90°角,保证了线束安装的一致性,防止线束影响周边部件的安装,使线束走向更加美观。但是,现有的线束固定连接,一般是直接将线束用胶带缠绕后固定,或用螺丝锁固到汽车壳体上,使得线束在运动过程中,线束与卡扣之间易松脱,卡接不牢靠。

3、因此,亟需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更符合处于运动状态下线束的固定要求,保证线束运动时,线束不松脱,线束的卡接效果更牢靠,从而保证线束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提升线束的设计质量。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线束卡接结构,包括:

4、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汽车壳体,所述连接部用于放置线束;

5、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线束,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缺口;

6、捆绑件,所述捆绑件穿过所述缺口并围设于所述固定部,以使线束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

9、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垂直于所述固定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捆绑件依次穿过所述缺口和所述通孔并围设于所述固定部,以使所述捆绑件能够将线束缠绕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11、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凸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间位置。

12、优选地,所述线束卡接结构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汽车壳体。

13、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底座和多个卡紧块,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多个所述卡紧块层叠设置。

14、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1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包括壳体,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线束卡接结构,所述线束卡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卡接结构,连接部设置于汽车壳体,连接部用于放置线束,固定部连接于连接部,固定部用于固定线束,固定部设置有缺口,捆绑件穿过缺口并围设于固定部,以使线束固定于固定部。线束放置在固定部和连接部,此时线束沿固定部和连接部长度方向放置,然后他通过捆绑件穿过固定部的缺口并绕设固定部,捆绑件缠绕在固定部和线束上,以使线束固定在固定部,与胶带捆扎相比,更符合处于运动状态下线束的固定要求,保证线束运动时,线束不松脱,线束的卡接效果更牢靠,从而保证线束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提升线束的设计质量。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壳体和线束卡接结构,线束卡接结构安装于壳体。线束放置在线束卡接结构上,线束卡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壳体,通过捆绑件穿过固定部的缺口并绕设固定部,捆绑件缠绕在固定部和线束上,以使线束固定在固定部,保证线束运动时,线束不松脱,线束的卡接效果更牢靠,从而保证线束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提升线束的设计质量。线束实现有效卡接后,整体布置空间方案则无需更改,为整体项目的开发周期以及成本节约相应的资源投入。



技术特征:

1.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部(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和所述固定部(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凸设有第一限位部(22),所述第一限位部(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22)垂直于所述固定部(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2)开设有通孔(23),所述捆绑件依次穿过所述缺口(21)和所述通孔(23)并围设于所述固定部(2),以使所述捆绑件能够将线束缠绕固定于所述固定部(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凸设有第二限位部(11),所述第二限位部(1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11)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2),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1)位于所述连接部(1)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卡接结构还包括卡接部(3),所述卡接部(3)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的底部,所述卡接部(3)用于卡接于所述汽车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包括底座(31)和多个卡紧块(32),所述底座(31)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多个所述卡紧块(32)层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和所述连接部(1)一体成型。

10.车辆,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卡接结构,所述线束卡接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线束卡接结构及车辆,该线束卡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固定部和捆绑件,连接部设置于汽车壳体,连接部用于放置线束,固定部连接于连接部,固定部用于固定线束,固定部设置有缺口,捆绑件穿过缺口并围设于固定部,以使线束固定于固定部,线束放置在固定部和连接部,此时线束沿固定部和连接部长度方向放置,然后他通过捆绑件穿过固定部的缺口并绕设固定部,捆绑件缠绕在固定部和线束上,以使线束固定在固定部,与胶带捆扎相比,更符合处于运动状态下线束的固定要求,保证线束运动时,线束不松脱,线束的卡接效果更牢靠,从而保证线束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提升线束的设计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伟,姜咏卉,李秀娟,马艳红,王晶淼,周婷,潘宏光,严禹明,李自乾,郭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