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驱动机构及其应用其的水陆两栖轮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0932发布日期:2024-03-22 10:1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驱动机构及其应用其的水陆两栖轮式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陆两栖车,具体涉及一种前驱动机构及其应用其的水陆两栖轮式车。


背景技术:

1、水陆两栖车是指既能在水上行驶,也能在陆地上行驶的车,水陆两栖车中以三轮或四轮燃油车居多,摩托车相比于三轮以上燃油车,更为轻便,水陆两栖摩托车相比于三轮或四轮燃油车适用场景更多,很多户外场所的活动更需要水陆两栖摩托车来实现。水陆两栖车的转向是车辆行驶的关键,其灵活程度必须要高,目前很多水陆两栖车采用船舵转向、泵喷推进式、前轮做转向轮,但是这些方式具有转弯半径大、需要另外一个机构来控制船舵、车身长度变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水陆两栖车操作复杂、体积大以及难控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应用上述前驱动机构的水陆两栖轮式车。

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用于水陆两栖轮式车,包括带有桨叶的前转动轮、固设于所述前转动轮两侧的束流件,所述桨叶位于所述束流件的下方;所述前转动轮转动时,所述桨叶带动水流,所述束流件约束水流方向,进而带动所述水陆两栖轮式车在水中行驶。

4、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转动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轴和固定件,所述束流件穿设在所述中轴上并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5、上述方案中,所述束流件呈圆形,且所述束流件的半径小于所述前转动轮的半径。

6、上述方案中,所述束流件靠近所述前转动轮的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水流动的水平端面。

7、上述方案中,所述束流件与所述桨叶之间形成供水流过的通道。

8、上述方案中,该前驱动机构还包括车把、前叉,所述车把设置于所述前叉上;所述前叉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

9、一种水陆两栖轮式车,包括轮式车本体和一种前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轮式车本体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带桨叶的前转动轮驱动水流动,固设于前转动轮上的束流件约束水流方向,进而实现前转动轮带动水陆两栖轮式车主动转向;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转动轮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由车把、前叉控制前转动轮转向,转弯半径小,性能更优,设计简单,操作容易,转向更便捷,性价比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前驱动机构,用于水陆两栖轮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桨叶(3)的前转动轮(1)、固设于所述前转动轮(1)两侧的束流件(2),所述桨叶(3)位于所述束流件(2)的下方;所述前转动轮(1)转动时,所述桨叶(3)带动水流,所述束流件(2)约束水流方向,进而带动所述水陆两栖轮式车在水中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动轮(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轴(11)和固定件(12),所述束流件(2)穿设在所述中轴(11)上并通过固定件(12)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件(2)呈圆形,且所述束流件(2)的半径小于所述前转动轮(1)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件(2)靠近所述前转动轮(1)的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水流动的水平端面(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件(2)与所述桨叶(3)之间形成供水流过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前驱动机构还包括前叉(4)和车把(5),所述车把(5)设置于所述前叉(4)上;所述前叉(4)通过所述固定件(12)与所述中轴(11)固定连接。

7.一种水陆两栖轮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式车本体(6)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轮式车本体(6)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驱动机构及其应用其的水陆两栖轮式车,所述前驱动轮机构包括带有桨叶的前转动轮、固设于所述前转动轮两侧的束流件,所述桨叶位于所述束流件的下方;所述前转动轮转动时,所述桨叶带动水流,所述束流件约束水流方向,进而带动所述水陆两栖轮式车在水中行驶。本技术通过自带桨叶的前转动轮驱动水流动,固设于前转动轮上的束流件约束水流方向,进而实现前转动轮带动水陆两栖轮式车主动转向;本技术中的前转动轮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由车把、前叉控制前转动轮转向,转弯半径小,性能更优,设计简单,操作容易,转向更便捷,性价比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左明友,赖唯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洺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