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2687发布日期:2024-03-13 20:50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1、轮胎的磨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轮胎磨损除会直接增加汽车的使用成本外,还会影响汽车的功率消耗、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性能等。由于结构原因,轮胎在滚动时其交叉层将产生较大的挠曲并相互摩擦,这种挠曲作用使得胎面与路面间产生一种揩拭运动,从而加剧轮胎的磨损。

2、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和运行的平稳性,急需对轮胎结构进行优化,以提升轮胎的性能,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以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和运行的平稳性。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包括:胎面、胎肩、胎体、胎圈及带束层;

4、所述胎体绕所述胎圈由内向外反包布设;所述胎面包覆设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周;所述带束层设于所述胎面与所述胎体之间;

5、所述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所述第一带束层贴合设于所述胎体上,所述第二带束层贴合设于所述第一带束层上,所述零度带束层贴合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上;

6、所述胎肩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下表面贴合布设。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宽度。

9、进一步的,所述零度带束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且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和所述零度带束层同中心线布设。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束层的两端的端点与所述胎肩的顶面压合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胎体包括主体部和反包部;

13、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反包部之间设置有三角胶。

14、进一步的,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尼龙包布及钢丝包布;

15、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反包部的底部构建有容纳空间,所述钢丝圈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16、所述钢丝包布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胎体和所述尼龙包布贴合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通过胎面、胎肩、胎体、胎圈及带束层;其中,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第一带束层贴合设于胎体上,第二带束层贴合设于第一带束层上,零度带束层贴合设于第二带束层上;胎肩的顶面与第二带束层的下表面贴合布设。

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由2层带束层和1层零度带束层组成,其中,带束层的主要作用是:

20、第一、起到避免轮胎进行磨损的作用;

21、第二,起到防止轮胎打滑的作用;

22、第三,起到提高轮胎抓地力的作用;

23、第四,起到保护轮胎免受损坏的作用;

24、第五,起到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箍紧轮胎。

25、而且,设置零度带束层能够在轮胎的承载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帘布层数,这样既减少了橡胶的消耗、提高了轮胎的质量,又降低了滚动阻力,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胎肩、胎体、胎圈及带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两端的端点与所述胎肩的顶面压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包括主体部和反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尼龙包布及钢丝包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包括:胎面、胎肩、胎体、胎圈及带束层;胎体绕胎圈由内向外反包布设;胎面包覆设于胎体的径向外周;带束层设于胎面与胎体之间;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第一带束层贴合设于胎体上,第二带束层贴合设于第一带束层上,零度带束层贴合设于第二带束层上;胎肩的顶面与第二带束层的下表面贴合布设。该全钢子午线轮胎结构设置零度带束层能够在轮胎的承载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帘布层数,这样既减少了橡胶的消耗、提高了轮胎的质量,又降低了滚动阻力,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典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奥莱斯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