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6042发布日期:2024-02-02 21:3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为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


背景技术:

1、汽车踏板,是一种方便乘车人员更好的坐到车内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一些人十分的需要,在公交车、大巴车和中型或大型的家用轿车上就需要进行使用。

2、根据专利号为cn218558719u的一种防滑踏板及汽车,该方案中解决了现有装置在使用时,目前的车辆虽然有踏板,但是很少具有刮泥的功能,进而导致人员出来活动以后,脚上会沾有很多泥巴,上车时会把泥巴带进车里,造成车里脏乱的问题。

3、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4、(1)该踏板是固定在汽车外侧的,且高度受限于汽车底盘的自身高度,不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装置的展开和收缩,进而导致部分使用者无法便捷的踩踏进入车辆中,从而造成该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2)由于踏板是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并且踏板没有设置缓冲结构,进而在车辆长期的行驶和颠簸时踏板会受到震动的影响,进而造成踏板出现断裂的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具备能进行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控制踏板的展开和能有效地吸收车辆在颠簸时对踏板造成的震动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收展机构,所述收展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第一转动轴、第一固定齿轮、第一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轴,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与安装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板,所述第一固定齿轮的内壁与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的内壁与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侧与第一固定齿轮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臂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贯穿第一连接臂。

3、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固定套轴、伸缩杆、伸缩弹簧和合金踏板,所述固定套轴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与固定套轴的内壁套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套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合金踏板两侧的底部均与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合金踏板两侧的底部均与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5、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臂杆,所述第一臂杆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臂杆,且第二臂杆的侧面与第一臂杆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臂杆一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与连接板的内壁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齿轮,所述第二固定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u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的内壁与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内部结构与第一固定板的内壁结构一样。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壁两侧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且滑动杆的一端与合金踏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侧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通过收展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外部动力源的作用下控制安装板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安装的第一固定齿轮进行旋转,以此在第一固定齿轮转动的作用下带动其外表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及其第一从动齿轮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轴一同进行转动,以此控制第一连接轴外表面连接的连接板进行转动并与第一固定板形成垂直状态,并且在连接板运动的过程中转动的第一转动轴会带动第一臂杆向外侧展开,以此能有效地带动第一臂杆端部转动连接的转动块和转动块外表焊接的第二臂杆一同展开,进而在第二臂杆展开时会带动其端部固定安装的第二转动轴及其第二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齿轮一同旋转,从而控制第二固定齿轮外表面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以此实现第二从动齿轮内壁固定的第二连接轴及其第二连接轴外表面连接的第二固定板转动,并使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形成垂直,以此方便使用者便捷的进入车辆中,有效的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该踏板的高度受限于汽车底盘的自身高度,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装置的展开和收缩,进而导致部分使用者无法便捷的踩踏进入车辆中,从而造成该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整个操作过程中能便捷的控制装置中踏板的展开和收缩,以此有效的调节踏板与地面的水平距离,以此使装置能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并方便使用者便捷快速的进入车辆中。

10、2、该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通过缓冲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当踏板收缩后车辆在行驶途中受到剧烈的颠簸时,车辆所产生的震动会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传递到合金踏板上,进而合金踏板在震动的作用下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部进行上下浮动,并且使合金踏板侧面的底部连接的伸缩杆在固定套轴内壁进行生升降运动,同时通过伸缩弹簧的形变吸收震动所产生的能,且在伸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使合金踏板快速的复位,有效的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踏板是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并且踏板没有设置缓冲结构,进而在车辆长期的行驶和颠簸时踏板会受到震动的影响,进而造成踏板出现断裂的问题,整个操作过程中能有效的吸收并缓解踏板因车辆颠簸而产生的震动,以此避免了踏板在长期受到震动的影响而出现断裂的问题,以此极大的提高了踏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1),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底部设置有收展机构,所述收展机构包括有安装板(2)、第一转动轴(3)、第一固定齿轮(4)、第一连接臂(5)和第一连接轴(6),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的外表面与安装板(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板(2),所述第一固定齿轮(4)的内壁与第一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臂(5)一端的内壁与第一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5)的一侧与第一固定齿轮(4)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连接轴(6)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臂(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6)的端部贯穿第一连接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固定套轴(20)、伸缩杆(21)、伸缩弹簧(22)和合金踏板(18),所述固定套轴(20)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1)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伸缩杆(21)的外表面与固定套轴(20)的内壁套接,所述伸缩弹簧(22)的一端与固定套轴(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合金踏板(18)两侧的底部均与伸缩杆(2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合金踏板(18)两侧的底部均与伸缩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轴(6)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8),所述第一从动齿轮(8)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齿轮(4)的外表面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臂杆(9),所述第一臂杆(9)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0),所述转动块(10)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臂杆(11),且第二臂杆(11)的侧面与第一臂杆(9)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臂杆(11)一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2),且第二转动轴(12)与连接板(7)的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齿轮(13),所述第二固定齿轮(13)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15),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轴(16),所述第二连接轴(1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臂(14),所述第二连接臂(14)一端的内壁与第二转动轴(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7),且第二固定板(17)的内部结构与第一固定板(1)的内壁结构一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内壁两侧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9),且滑动杆(19)的一端与合金踏板(18)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侧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加厚款铝合金连体踏板,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收展机构,所述收展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第一转动轴、第一固定齿轮、第一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轴,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该种有效的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该踏板的高度受限于汽车底盘的自身高度,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装置的展开和收缩,进而导致部分使用者无法便捷的踩踏进入车辆中,从而造成该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整个操作过程中能便捷的控制装置中踏板的展开和收缩,以此有效的调节踏板与地面的水平距离,以此使装置能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并方便使用者便捷快速的进入车辆中。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帝,刘欢欢,由天,唐新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伟必达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