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9545发布日期:2024-01-16 11:3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另外,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显,势必会催生庞大的充电需求,电动车充电等待时间较长成为消费者痛点,电池包快充技术可解决用户充电等待时间较长及里程焦虑问题,伴随着电池充电倍率不断提高,对电池包冷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有限的电池包空间内需增加电池包的冷却能力,同时快充时也需均温电芯温度,保持电芯温度的一致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2、参见中国专利:cn216872105u,其公开了一种双层冷却电池包结构,包括上盖、环形侧壁及底护板构成的箱体,在箱体内依次叠置有第一导热元件、电池组件、第二导热元件、下层液冷板,其中,上盖内集成有冷却通道,第一导热元件用于实现电池组件与上盖之间的热传递;第二导热元件用于实现电池组件与下层冷液板之间的热传递,通过双层冷却的设计解决了快充过程中大电流温升过高的问题,保障电池满足更快的充电要求。

3、虽然上述中国专利能够增加电池包的冷却能力,然而电池包本身的体积较大,双层液冷板的设计使得其会占据车辆上的z向空间,从而减小车辆的离地间隙,影响整车通过性,同时双层液冷板的设计也会增加电池包本身的重量,不满足车辆轻量化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该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能够在解决快充过程中大电流温升过高的问题时,还能够不减少车辆的离地间隙,以及满足车辆轻量化发展需求。

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在快充过程中能够保持电芯温度的一致性,确保电池安全,同时整车通过性良好,满足轻量化需求。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池包和车身,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电芯模组的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池包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的顶部形成所述车身的地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

4、具体地,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边框,所述电池包边框、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构成用于容置所述电芯模组的箱体结构。

5、具体地,所述车身包括门槛边梁,所述电池包边框与所述门槛边梁连接,所述车身与所述第一冷却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6、具体地,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密封板、支撑板、流道板和均温板,且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密封层配合密封,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密封板,所述流道板的顶部形成所述地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均温板的底部与所述电芯模组的顶部贴合,以能够对所述电芯模组进行热传导。

7、具体地,所述密封板、所述支撑板、所述流道板和所述均温板一体连接,所述均温板的底部设置有绝缘膜,该绝缘膜为pi膜。

8、优选地,所述车身包括密封框架,所述密封层设于所述密封框架的底部,以在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形成密封,所述电池包边框的外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门槛边梁的延伸安装部,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安装部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所述密封板的顶部所在高度。

9、优选地,所述车身包括横向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板顶部的座椅横梁,所述电池包边框对应所述座椅横梁设置有加强横梁,所述第一冷却板对应所述加强横梁处设置有可供螺钉穿过的安装孔,以使得所述座椅横梁和所述加强横梁螺钉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板与所述电池包边框底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与所述电池包边框顶部可拆卸连接。

11、具体地,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均为直冷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底部与所述电芯模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元件,所述第二冷却板顶部与所述电芯模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元件。

1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所述车辆主体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13、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中,通过在电芯模组的上方和下方设置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以能够在进行大功率的快速充电时,对电芯模组的上下方能够同步冷却,避免电芯模组快充过程中大电流温升过快的问题,同时,将第一冷却板的顶部直接作为车身的地板面板区域,实现电池包与车身的一体化,节省了传统电池包安装时的车身地板以及第一冷却板与车身地板之间间隙的空间,能够增大车辆的离地间隙,且取消车辆原有的地板面板,既满足整车轻量化需求,又节约了整车成本。

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1)和车身(2),所述电池包(1)包括电芯模组(101)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电芯模组(101)的第一冷却板(103)和第二冷却板(104),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和所述第二冷却板(104)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模组(10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池包(1)与所述车身(2)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103)的顶部形成为所述车身(2)的地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包括电池包边框(102),所述电池包边框(102)、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和所述第二冷却板(104)构成用于容置所述电芯模组(101)的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包括门槛边梁(201),所述电池包边框(102)与所述门槛边梁(201)连接,所述车身(2)与所述第一冷却板(103)之间设置有密封层(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密封板(103a)、支撑板(103b)、流道板(103c)和均温板(103d),且所述密封板(103a)与所述密封层(3)配合密封,所述支撑板(103b)支撑所述密封板(103a),所述流道板(103c)的顶部形成所述地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均温板(103d)的底部与所述电芯模组(101)的顶部贴合,以能够对所述电芯模组(101)进行热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03a)、所述支撑板(103b)、所述流道板(103c)和所述均温板(103d)一体连接,所述均温板(103d)的底部设置有绝缘膜(103e),该绝缘膜为pi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包括密封框架(202),所述密封层(3)设于所述密封框架(202)的底部,以在所述密封板(103a)的顶部形成密封,所述电池包边框(102)的外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门槛边梁(201)的延伸安装部(102a),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安装部(102a)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所述密封板(103a)的顶部所在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包括横向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板(103)顶部的座椅横梁(203),所述电池包边框(102)对应所述座椅横梁(203)设置有加强横梁(102b),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对应所述加强横梁(102b)处设置有可供螺钉穿过的安装孔(103f),以使得所述座椅横梁(203)和所述加强横梁(102b)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板(104)与所述电池包边框(102)底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103)与所述电池包边框(102)顶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和所述第二冷却板(104)均为直冷板,所述第一冷却板(103)底部与所述电芯模组(101)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元件(105),所述第二冷却板(104)顶部与所述电芯模组(101)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元件(10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主体(100),所述车辆主体(100)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结构,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池包和车身,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电芯模组的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池包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的顶部形成所述车身的地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本技术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能够在解决快充过程中大电流温升过高的问题时,还能够不减少车辆的离地间隙,以及满足车辆轻量化发展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刁义伟,朱文强,刘晓阳,吴彩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