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1731发布日期:2024-01-16 11:0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节能成为评价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空调作为汽车内的大耗能部件,在节能方面的开发和改进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节省能源是一个重要的开发课题。

2、汽车空调主机通常有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和内外循环模式三种运行模式。其中,使用驾驶舱内的循环风的内循环模式是冬天的主要取暖途径,虽然适合车外环境浑浊的路况,但不利于驾驶舱内换气,针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内循环模式的节能效果较好;使用驾驶舱外的空气的外循环模式能够在调节驾驶舱温度的同时通风换气,乘客体验良好,但外循环模式的能耗总体较高;内外循环模式,也称内外混合模式或混风模式,指的是同时启用部分内循环和外循环,使驾驶舱内外温度不同的空气相互混合,既具有一定节能效果又实现了通风换气,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

3、目前常见的汽车空调主机是通过风门的位置变动实现在三种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当切换为内外循环模式时,可能有外部的冷风从风门进入驾驶舱内,形成窜风,影响空调制热效果,更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窜风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挡风帘,所述风门本体包括进风格栅和风门转轴,所述风门本体通过固定于进风箱上的所述风门转轴与所述进风箱相对固定,所述风门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风门转轴在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之间摆动,还能够停止在内循环位置、外循环位置或内外循环位置的其中任一位置以将空调主机对应切换为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或内外循环模式,所述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上远离所述风门转轴、靠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挡风帘与所述进风格栅固连一体,所述挡风帘用于在所述风门本体处于内外循环模式位置上时从所述进风格栅的内部挡住所述进风格栅,阻止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风窜入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内。

2、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和所述进风格栅的上端固连,所述下挡板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和所述进风格栅的下端固连,所述上挡板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靠近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一侧,所述下挡板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靠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一侧。

3、进一步地,风门本体还包括中央支撑条,所述中央支撑条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和所述进风格栅的中央固连,所述挡风帘的上边沿固定于所述中央支撑条与所述进风格栅的连接处。

4、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处于所述内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下方并阻断所述进风箱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所述下挡板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下方并阻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

5、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处于所述外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下方并阻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所述下挡板位于所述进风箱上方并阻断所述进风箱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

6、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处于所述内外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位于至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下方,所述下挡板位于所述进风箱上方且朝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中央支撑条朝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挡风帘与所述进风格栅贴合,阻止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风窜入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内。

7、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的截面呈一由所述风门转轴组成圆心、由所述进风格栅组成弧、由所述上挡板、所述下挡板和所述中央支撑条组成半径的扇形,所述中央支撑条为所述风门本体截面的几何中轴线。

8、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本体的截面呈一由所述风门转轴组成内弧、由所述进风格栅组成外弧,由所述上挡板、所述下挡板和所述中央支撑条组成半径的扇环,所述中央支撑条为所述风门本体截面的几何中轴线。

9、进一步地,所述挡风帘用于阻挡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中央支撑条和所述下挡板之间的弧面。

10、进一步地,所述挡风帘的材质为柔性布料。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针对汽车空调主机的内外循环模式进行设计,在风门本体内设置了挡风帘,在风门本体旋转至内循环位置和外循环位置之间的内外循环位置时阻挡外循环进风口的风窜入内循环进风口,进而进入驾驶舱内,优化了驾驶舱内用户的驾驶体验,避免空调主机制热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门本体(1)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挡风帘(2),所述风门本体(1)包括进风格栅(11)和风门转轴(12),所述风门本体(1)通过固定于进风箱(5)上的所述风门转轴(12)与所述进风箱(5)相对固定,所述风门本体(1)能够通过所述风门转轴(12)在内循环进风口(3)和外循环进风口(4)之间摆动,还能够停止在内循环位置、外循环位置或内外循环位置的其中任一位置以将空调主机对应切换为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或内外循环模式,所述进风格栅(11)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1)上远离所述风门转轴(12)、靠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的一端,所述挡风帘(2)与所述进风格栅(11)固连一体,所述挡风帘(2)用于在所述风门本体(1)处于内外循环模式位置上时从所述进风格栅(11)的内部挡住所述进风格栅(11),阻止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的风窜入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包括上挡板(13)和下挡板(14),所述上挡板(13)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12)和所述进风格栅(11)的上端固连,所述下挡板(14)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12)和所述进风格栅(11)的下端固连,所述上挡板(13)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1)靠近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的一侧,所述下挡板(14)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1)靠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风门本体(1)还包括中央支撑条(15),所述中央支撑条(15)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转轴(12)和所述进风格栅(11)的中央固连,所述挡风帘(2)的上边沿固定于所述中央支撑条(15)与所述进风格栅(11)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处于所述内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13)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下方并阻断所述进风箱(5)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所述下挡板(14)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下方并阻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处于所述外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13)位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下方并阻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所述下挡板(14)位于所述进风箱(5)上方并阻断所述进风箱(5)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处于所述内外循环位置时,所述上挡板(13)位于至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下方,所述下挡板(14)位于所述进风箱(5)上方且朝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所述中央支撑条(15)朝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所述挡风帘(2)与所述进风格栅(11)贴合,阻止所述外循环进风口(4)的风窜入所述内循环进风口(3)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的截面呈一由所述风门转轴(12)组成圆心、由所述进风格栅(11)组成弧、由所述上挡板(13)、所述下挡板(14)和所述中央支撑条(15)组成半径的扇形,所述中央支撑条(15)为所述风门本体(1)截面的几何中轴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本体(1)的截面呈一由所述风门转轴(12)组成内弧、由所述进风格栅(11)组成外弧,由所述上挡板(13)、所述下挡板(14)和所述中央支撑条(15)组成半径的扇环,所述中央支撑条(15)为所述风门本体(1)截面的几何中轴线。

9.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帘(2)用于阻挡所述进风格栅(11)在所述中央支撑条(15)和所述下挡板(14)之间的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帘(2)的材质为柔性布料。


技术总结
一种防漏风汽车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挡风帘,所述风门本体包括进风格栅和风门转轴,所述风门本体通过固定于进风箱上的所述风门转轴与所述进风箱相对固定,所述风门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风门转轴在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之间摆动,所述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风门本体上远离所述风门转轴、靠近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挡风帘与所述进风格栅固连一体,所述挡风帘用于在所述风门本体处于内外循环模式位置上时从所述进风格栅的内部挡住所述进风格栅,阻止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风窜入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内。

技术研发人员:田钧,高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