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0853发布日期:2024-02-26 17:0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导电轨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1、接触轨,是地铁牵引变电所为电客车供电的专用设备,由于其没有备用的特性,接触轨的应急保障变得十分重要。中间接头是接触轨安装时的重要部件,通过中间接头可将两根接触轨连接起来,按此方法操作,可以形成一条向列车持续供电的接触轨线路。

2、目前,接触轨在出厂时两端已预制好用于安装中间接头的孔洞,供现场安装接触轨使用;但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有些接触轨受限于现场的安装环境,如接触轨过长,结构干涉难以安装,需对接触轨进行切割,再拼装,才能满足实际要求。过长的接触轨切割后,一端便失去了安装中间接头的预制孔洞,需要对接触轨重新开设孔洞,但是现场对接触轨进行打孔,现场条件复杂,精度难以保证,很难打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孔洞,容易影响到中间接头的安装,即便打孔成功,连接后也很难保证接触轨对接位置的缝隙是否达到技术要求,不确定因素增多,容易影响接触轨与列车集电靴后期的运行成本;目前,对接触轨进行现场开孔,不仅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开孔技术,而且需要施工人员携带大量的工具及人手下现场,才能开展中间接头的打孔安装工作,耗时也耗力,给施工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负担;另外,当遇到应急设备抢险时,接触轨的现场打孔连接技术,很难快速完成应急抢险任务。

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轨缺少预制孔洞不方便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可以快速将接触轨与另一接触轨连接起来,保证连接处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包括外包体组件和紧固组件;所述外包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包体和第二外包体,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二外包体均设有嵌合接触轨的凹槽;所述第一外包体包括第一对合部,所述第二外包体包括第二对合部,所述第一对合部、所述第二对合部均设有供所述紧固组件穿过的同位通孔;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二外包体对合设在接触轨与接触轨的连接上,所述凹槽嵌合住接触轨顶部,所述紧固组件通过所述同位通孔进行固定,将接触轨与接触轨连接起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包体还包括第一抵部,所述第一抵部与所述第一对合部连接,并形成所述凹槽。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部设有防滑凸起,用于所述第一外包体嵌设在接触轨上时起防滑作用。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部包括第一翼缘抵部、第一下侧缘抵部和第一腹板抵部,所述第一翼缘抵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对合部连接,所述第一翼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侧缘抵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下侧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抵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包体还包括第二抵部,所述第二抵部与所述第二对合部连接,并形成所述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部设有防滑凸起,用于所述第二外包体嵌设在接触轨上时起防滑作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部包括第二翼缘抵部、第二下侧缘抵部和第二腹板抵部,所述第二翼缘抵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对合部连接,所述第二翼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侧缘抵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下侧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抵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包体与所述第二外包体对合,各自所述凹槽对合形成t形槽,用于嵌合住接触轨。

11、进一步地,所述同位通孔设有若干个。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包体与所述第二外包体结构对称。

13、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锁紧组件,所述螺栓通过所述同位通孔,并由所述螺母锁紧组件进行锁紧。

14、进一步地,所述螺母锁紧组件包括平垫、弹垫、主螺母和辅螺母,所述平垫、所述弹垫、所述主螺母和所述辅螺母先后依次设在所述螺栓上,用于紧固所述第一外包体与所述第二外包体的对合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包体和第二外包体,可以通过各自的凹槽,嵌合设在接触轨顶部上,经紧固组件的连接、锁紧作用,将接触轨与另一接触轨稳定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第一对合部、第二对合部设有同位通孔,由紧固组件穿过,之后由紧固组件锁紧,固定第一外包体与第二外包体的对合连接;同位通孔,可以取代以往需在接触轨腹板上重新打孔的工艺,避开接触轨重新打孔带来的不便与精度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外包体、第二外包体上的同位通孔,可以快速地将接触轨与另一接触轨稳定连接起来,有利于应急设备的快速抢救。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体组件和紧固组件;所述外包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包体和第二外包体,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二外包体均设有嵌合接触轨的凹槽;所述第一外包体包括第一对合部,所述第二外包体包括第二对合部,所述第一对合部、所述第二对合部均设有供所述紧固组件穿过的同位通孔;所述第一外包体、所述第二外包体对合设在接触轨与接触轨的连接上,所述凹槽嵌合住接触轨顶部,所述紧固组件通过所述同位通孔进行固定,将接触轨与接触轨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包体还包括第一抵部,所述第一抵部与所述第一对合部连接,并形成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部设有防滑凸起,用于所述第一外包体嵌设在接触轨上时起防滑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部包括第一翼缘抵部、第一下侧缘抵部和第一腹板抵部,所述第一翼缘抵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对合部连接,所述第一翼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侧缘抵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下侧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腹板抵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包体还包括第二抵部,所述第二抵部与所述第二对合部连接,并形成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部设有防滑凸起,用于所述第二外包体嵌设在接触轨上时起防滑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部包括第二翼缘抵部、第二下侧缘抵部和第二腹板抵部,所述第二翼缘抵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对合部连接,所述第二翼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侧缘抵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下侧缘抵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腹板抵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包体与所述第二外包体对合,各自所述凹槽对合形成t形槽,用于嵌合住接触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锁紧组件,所述螺栓通过所述同位通孔,并由所述螺母锁紧组件进行锁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锁紧组件包括平垫、弹垫、主螺母和辅螺母,所述平垫、所述弹垫、所述主螺母和所述辅螺母先后依次设在所述螺栓上,用于紧固所述第一外包体与所述第二外包体的对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导电轨道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轨的外包中间接头装置,包括外包体组件和紧固组件;外包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包体和第二外包体,第一外包体、第二外包体均设有嵌合接触轨的凹槽;第一外包体包括第一对合部,第二外包体包括第二对合部,第一对合部、第二对合部均设有同位通孔,第一外包体、第二外包体对合设在接触轨与另一接触轨的连接上,凹槽嵌合住接触轨顶部,紧固组件通过同位通孔进行固定,将接触轨与接触轨连接起来;本技术可以取代以往需在接触轨腹板上重新打孔的工艺,避开重新打孔带来的不便与精度问题,可以快速地将接触轨与接触轨连接起来,有利于应急设备的快速抢救。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喻展,庞波,谢阳春,吴超亮,吴浩然,邓志灵,徐万平,何东能,熊青松,肖友庆,龚稳,陈剑,肖桃辉,肖业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