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71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夜间行驶安全会车灯,属B60Q1/04。
当前,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辆夜间行车渐渐增多,夜间行车会车时,多采取熄灭前大灯,开近光灯会车,这样照明的距离很近,车速也要大大降低,仍难以达到安全会车的目的。还有一种利用物理学中偏振光的原理解决会车灯眩目的问题,它是在前大灯前装一偏振片,在驾驶员眼前也装一偏振片,这样驾驶员只能看到自己车灯产生的照明效果,而不会感到对方的灯光眩目,但同时车灯发出的和进入驾驶员眼内的光通量都会产生较大衰减,照明度降低,而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另有一种遮光照明灯,是采用数片金属遮光叶片垂直插入灯罩内使灯泡射出的光线受遮光叶片的制约,以达到限制光线在空间的高度,使灯光不刺激驾驶员眼睛的目的。该灯虽能限制灯光的散射,但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对光通量的衰减也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照明效果好,驾驶员不感眩目的安全会车灯。
本实用新型有一圆柱形外壳,在带有灯碗的强光灯泡前装有一凸镜,凸镜前装一中间开有长形孔的圆形遮光片,然后间隔一定距离再装一开有两端为弧形、上下为直线的长形孔的圆形遮光片,在该遮光后再装一凸镜,并将其固定好。灯碗通过一压簧被后盖卡紧。这样,由强光灯泡射出的光,经过灯碗的折射,大部份为平行光,通过第一块凸镜后聚焦,又被第一块遮光片所限制,然后反射到第二块凸镜上,再以平行光射出。由于受第二块遮光片的限制,使射到空间光线的高度也相应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有光区与无光区界线分明。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要调整好安装角度,两车相会时,使灯光高度不高于驾驶员的头部。这样,即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会使驾驶员感到眩目。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向视图图面说明如下1.固定环2.凸镜3.遮光片4.遮光片5.凸镜6.灯碗7.弹簧8.后盖9.灯泡10.定位环11.外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在圆柱形外壳11的内表面有几个定位台阶,在灯碗6前面装一凸镜5,间隔一定距离再装一凸镜2,然后在凸镜2、5之间靠近凸镜处各装一遮光片3、4。靠近凸镜2的遮光片3上,开有一左右两端为弧形、上下为直线的长孔;凸镜5前的遮光片4上开有长形孔,且较遮光片3上的孔小(或相等)。两块遮光片上的孔要保持平行且要水平放置。灯口处凸镜2的外侧用一有螺纹的固定环1固定,在凸镜5与灯碗6之间放置一定位环10,然后灯碗6被一压簧7固定在后盖8上,由灯泡9引线出来接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开有长形孔的遮光片,使得上射的光线得到限制,解决了会车时开大灯使驾驶员眩目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会车灯,它是由外壳、凸镜、遮光片、灯泡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灯口与灯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装有两块凸镜,在两凸镜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装有两片遮光片;灯碗通过一压簧固定在后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车灯,其特征在于靠近灯口凸镜的遮光片上开有两端为弧形、上下为直线的长形透光孔;靠近灯泡前凸镜的遮光片上开有小于(或等于)灯口处遮光片上透光孔的长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会车灯,其特征在于遮光片上的透光孔要水平放置,且两块遮光片上的透光孔要平行。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辆夜间行车安全会车灯,由外壳、凸镜、遮光片和灯泡等构成,其特征是在灯口与灯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装有两块凸镜,在两凸镜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装有两片遮光片,遮光片上开有长形透光孔,且靠近灯泡处遮光片的透光孔小于(或等于)灯口处遮光片的透光孔。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夜间行车会车灯,只要在安装时调整好灯的角度,在两车相会时,由于受遮光片的限制,使射到空间光线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既能满足照明的要求,又不会使驾驶员感到眩目。
文档编号B60Q1/14GK2059630SQ89211819
公开日1990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9日
发明者秦桂林 申请人:秦桂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