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底维修背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71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底维修背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维修的辅助工具。
目前车辆在进行底部维修时,为便于操作,有车队的单位常挖有固定的地坑。但地坑造价高,不能搬动,维修人员要长时间昂着头,双手上举操作,容易疲劳。如果车辆在野外行驶时,底盘出了故障,或只有很少车辆未建地坑的单位,驾驶员在维修时,只能用一块垫布铺于地上,人仰躺于布垫上进行操作,其缺点是垫布小,不能灵活移动,易弄脏衣服,更不能调节高矮,维修时也很容易疲劳。
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轻便易造,便于携带,能随意移动和调节高矮以适合人体在维修操作时的需要,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车辆底部维修辅助工具——背垫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车底维修背垫车由装有3-4个万向轮的车架等组成,在车架上面的上半部装有活动背垫,背垫的一端用铰链与车架的中部连接,另一头的下面装有带轮的活动支撑,在车架的下半部靠一角的联合孔的下面装有折叠把手,靠把手的车架侧面装有控制把手定位的棘齿板,把手靠车架下端有连结孔与支撑之间用缆索连接。车长以一般人席地坐高为宜,车宽以一般人肩宽为度。当人体坐在车的下沿,仰躺在车上时,腿部悬空,脚跟落地,以脚为动力,即可推动背垫车作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用手握住把手的手柄,向上身方向搬动时,把手另一端伸出车身外,迁动缆索,使活动支撑向下着地并向车内移动,迫使活动背垫上抬,上抬到适宜高度时,棘齿板固定把手,即可进行维修,当肩部要高或低时,只需掀动棘齿板,把手即可随意调节。如把车架作成两截式的,万向轮等部件可向内折叠起来,缩短长度,便于携带。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车底维修背垫车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车底维修背垫车整体示意图图2、活动背垫部分侧视图图3、支撑部分主视图图4、把手与棘齿板组合示意图从
图1可以看出,整个背垫车由车架1、3~4个万向轮10、活动背垫2、支撑4、把手5、棘齿板6等部件组成。车架1下面靠四角装有4个万向轮10、也可装成2个万向轮、2个定向轮或3个万向轮。在车架1上面的上半部装有活动背垫2,背垫2的一端用加固铰链3与车架1的中部连接,另一头的下面装有带着地轮的支撑4。在车架的下半部的一角的联合孔24下面装有折叠把手5。靠把手5的车架1侧面装有控制把手5定位的棘齿板6。把手5下端的连结孔25与支撑4之间用缆索8连接。
车架1可以做成整体式的,也可以做成两截式的。车架1的长度以一般人席地坐高为宜。车架1的宽度以一般人的肩宽为度。若制成便于折叠携带的两截式,其中部需用加固铰链9连接,使之在受压时不致下沉着地。为使折叠时减小厚度,前后4个万向轮10应错位安装,即车下前半部的两个轮子稍靠中间,车后半部的两个轮子尽可能靠边靠后。轮高在5~8厘米比较适宜。
如图2所示,为了使维修人员头部舒适和便于高个子维修人员使用,在活动背垫2的上部加装一块小枕头板7,用铰链11与活动背垫2的顶端连接。打开枕头板7能起到加长作用,折叠在活动背垫2的上面可抬高头部。枕头板7可以外包皮革,内填海棉等柔软物质。
活动背垫2下面距上沿10-20厘米处的中央部位安装活动支撑4。如图3所示,活动支撑4由支撑座12、支撑杆13、支撑轮14、支撑与缆索联结件16等部件组成。两个支撑座12固定安装在活动背垫下面,两根支撑杆13长10-20厘米,呈倒八字形,上端钻孔,与支撑座12用长螺栓15连接。螺栓15的中部螺杆上绕有支撑复原弹簧17,使支撑4在不用时贴近并平行于活动背垫2。支撑杆13的另一端也钻孔,与支撑轮14的中心孔和槽形结构的缆索连结件16的槽沿部位的钻孔用较长的螺栓18穿过连结。其中支撑轮14应略大于其他孔沿,在着地时能灵活转动。缆索连结件16的槽底部位用紧固螺栓19将缆索8的一端固紧。为使整个支撑4在0-90度范围内活动而不超过90度倒向车内侧,可以在支撑座12的里侧装一档板,也可以直接利用车架上半部的缺口部位或横梁来控制。
如图4所示,连接并控制支撑4运动以带动活动背垫2升降的是安装于车架1下半部靠一角(一般为人体仰躺时的右手角)的把手5和棘齿板6。为便于内藏,把手5可采用折叠式,即由槽壳与手柄两部分组成。把手5的槽壳与手柄通过联合孔24与车架1用螺栓或铆钉相连,槽壳与手柄均可绕联合孔24的轴心转动和折叠。把手5的槽壳顶端开有连结孔25,缆索8在调好长度后(一般以把手5与车架1下端平行,支撑4紧贴于活动背垫2时为度),结死于连接孔25处。棘齿板6安装在靠把手5一侧的车架1外侧,用合页20连接。棘齿21垂直于棘齿板6平面而均匀分布于外侧和后部。棘齿21的外侧上方向和上部的内方向齿形与地面垂直,另一方向的齿形则倾斜。在把手5的手柄一端中部的上面固定有与棘齿21相契合的条形卡22,并在手柄内侧装有能使棘齿板6上下扇动的小杠杆离合器23。小杠杆离合器23呈“
”形,中部套装在手柄内侧的固定套26内,并装有复原弹簧27。用手按下小杠杆离合器23靠手的一端,则另一端即将棘齿板6上抬,棘齿21与条形卡22脱离,便于把手5转动。手松开时,棘齿板6靠本身重力下降,又将条形卡22卡住,整个把手5便定位在一定角度。
整个车底维修背垫车,车架可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但两截相连部位需加固。背板、枕头板最好用薄木板制造,以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当然也可用薄铁皮或铝板制造。其余大部分零件需用金属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车底维修背垫车,制作容易,轻便可折,便于携带,能随意移动和调整活动背垫高矮,适合人体劳作需要,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维修效率,是一种室内外较理想的车底维修辅助工具,同时可用于其他低空间设备及管道内的维修。
权利要求1.一种车底维修背垫车,由装有3~4个万向轮10的车架1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1上面的上半部装有活动背垫2,活动背垫2的一端用铰链3与车架1的中部连接,另一头端的下部装有支撑4,在车架1的下半部的一角的联合孔24下面装有折叠把手5,靠把手5的车架1侧面装有控制把手5定位的棘齿板6,把手5下端的连结孔25与支撑4之间用缆索8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维修背垫车,其特征在于车架1可制成方便折叠的两截式,两截用加固的铰链9连接,为使折叠时前后万向轮10不重叠在一起,万向轮安装时应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维修背垫车,其特征在于活动背垫2的顶端可加装向内折叠的枕头板7,用铰链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维修背垫车,其特征在于支撑4由支撑座12、支撑杆13、支撑轮14、支撑连结螺栓15、支撑与缆索连结件16、支撑复原弹簧17等组成,两个支撑座12固定安装在活动背垫2的中上部背面,支撑杆13的两叉形脚端部钻孔与支撑座12用长螺栓15连接,支撑复原弹簧17绕于长螺栓15的螺杆上,支撑杆的另一端也钻孔,与支撑轮14的中心孔和槽形结构的缆索连结件16在槽沿部位上的钻孔,用较长螺栓18穿过联结,且支撑轮14略大于其他孔沿,缆索联结件16的槽底部位用紧固螺栓19将缆索8的一端固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维修背垫车,其特征在于把手5的手柄一端中部的上面固定有与棘齿板6向下垂直的棘齿21相契合的条形卡22,在把手5手柄内侧装有能使棘齿板6上下扇动的小杠杆离合器23。
专利摘要一种车底维修背垫车,由车架、万向轮、活动背垫和背垫升降操作机构等组成。它轻便可折、携带方便,能自由移动和转动,可调节背垫的高度,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维修效率,是一种室内外较理想的优于地坑和布垫的车底维修辅助工具。
文档编号B60S5/00GK2057631SQ8921184
公开日1990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0日
发明者王小纯 申请人:王小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