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04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仅仅适用于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也适用于其它供电系统放电保护器。
现有的放电保护器通常是两个电极在一个很小的面积上放电,放电后在大电流烧灼下,电极表面烧损或者烧有毛刺,因而放电电压值变化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在大电流通过后,电极间的间隙需要调整或者更换部分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能多次通过大电流而不需要检修,调整或者更换零件,且放电电压值稳定的放电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将放电保护器的击穿区(即击穿点的范围)与燃弧区分开,使电弧在击穿区燃弧时间尽量的短,这样电极的击穿点烧损很少。当使用在放电电压高于2kV的场合时,将放电保护器的内外电极的击穿区作成环形(见附图2),在环形间隙中每一点都可以作为击穿点,当环形间隙中某一点击穿后,电弧烧损了该点石墨部分,该击穿点距离变大,环形间隙的另外部分保证了放电电压值。另一方面由于电弧电流本身的电动力作用和电弧烧灼产气另件所产生的气体作用,电弧很快离开击穿点,并向上运动到燃弧区,从而保证了击穿区烧损最小。当使用在放电电压低于2kV的场合时,外电极结构不变,只将内电极的击穿区作成梅花瓣形(见附图3),动作原理同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放电保护器每次放电后均需进行调整或者更换部分零件的状况,增加了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如附


图1所示,
图1是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结构原理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当使用在放电电压高于2kV场合时击穿区的电极剖面图),图3是
图1的A-A剖视图(当使用在放电电压低于2kV场合时击穿区的电极剖面图)。
图面说明(1)外罩,(2)外电极,(3)内电极,(4)产气另件,(5)绝缘底板,(6)侧接线板,(7)计数器,(8)侧接线板,(9)中间接线板,(10)引入(出)线,(11)引出(入)线。
实施例1.当使用在放电电压高于2kV的场合时参照
图1用石墨制作的内电极(3)和外电极(2)装在一个特制的绝缘底板(5)上,并组成一个环形放电间隙(见附图2),在内电极上装有产气零件(4),在外电极(2)上部钻很多小孔,在电极的外面装有一个外罩(1)以防止雨水进入放电器内,通过两根引线(10、11)将电流引入和引出,在放电保护器通电回路中(即引线上)串接一专门设计的计数器(7)。
实施例2.当使用在放电电压低于2kV的场合时除内电极(3)的击穿区作成梅花瓣形(见附图3)外,其余部分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和其它供电系统的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绝缘底板上安装内外电极,内外电极的击穿区组成环形放电间隙,在内电极上装有产气零件,外电极上部钻有很多小孔,外电极外面装有保护外罩,放电保护器中一根引线串接了一个放电计数器,用来记录放电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当使用在放电电压低于2kV以下场合时,内电极击穿区作成梅花瓣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内外电极用石墨作成,内外电极间距离根据放电电压高低而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放电保护器的引线代替放电计数器的线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承受大电流,动作次数多,放电电压稳定,并能自动记录放电次数的多次动作放电保护器,适用于放电电压几百伏到上万伏电压范围,它是由石墨材料制成的内外电极并组成环形间隙,为保证放电电压稳定,使间隙击穿区与燃弧区分开,主要用于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也可用于电力部门。
文档编号B60M1/00GK2138055SQ9123311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国才, 李上保 申请人: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 湛江高压电器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