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式橡胶车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45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分式橡胶车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人力车上的可分式橡胶车胎,尤其能减小车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增强减振性能。
目前公知的人力车中所使用的橡胶车胎是由圆型的内胎和表面成半圆型的外胎组合,然后安装在车圈上。现有人力车中所使用的橡胶车胎载重已定时与路面的接触面是由于气压的高低而大小变化的。经观察大多数人所骑自行车的气压不足,车胎表面与路面的接触面宽度大约在26毫米左右,经调查气压不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气压冲足后振动太大感觉很不舒服。第二,气压冲足后由于气压高自然消耗快,几天气压便降下来,所以大多数人所骑自行车的气压不足,车胎表面与路面的接触面很大与该实用新型车胎相比,人的体力消耗浪费很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分式橡胶车胎,一般人力车所使用的橡胶车胎只有在气压很高时才能减小与路面的接触面,但是降低了车胎的减振性能。气压略低时车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增大,对人的体力消耗浪费很多。该实用新型可以在车胎制造的很粗、胎壁较薄、气压较低的情况下,不增大与路面的接触面,所以该实用新型车胎能增强减振性能,减小滚动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造一条较粗胎壁较薄的主体车胎、在它的顶部制造上凹型槽,其两侧的槽壁上制有凹型防滑槽。另外制造一条梯型胶带在它的底部制造上与主体车胎顶部凹型防滑槽相对应的凸出部分,在此凸出部分的上面制有向两侧凸出起着稳固作用的牙子。该实用新型车胎因凸出了顶部很窄的梯型胶带与路面接触,不论气压高低能恒定车胎表面与路面有着较小的接触面,与原有车胎相比等于减小了滚动阻力,从而减轻了人的体力消耗。因该车胎制造的较粗,胎壁较薄,需用气压低,所以增强了车胎的减振性能。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该实用新型车胎能增强减振性能,减小滚动阻力,不易被地面尖锐物扎破、磨损后可以单独更换。
下面接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胎的剖面构造图。
图2是该实用新型车胎表面的局部构造图。
图中1、梯型带顶2、梯型带顶部的花纹3、梯型带两侧凸出的牙子4、梯型带5、梯型带底6、梯型带底部凸出的防滑槽7、主体胎顶部的凹型槽8、主体胎顶部槽壁上的凹型防滑槽9、主体车胎10、内胎11、钢丝12、车圈13、垫带在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梯型胶带(4)的底部(5)安装在主体胎(9)顶部的凹型槽(7)内,同时梯型带(4)底部凸出的防滑槽(6)插入主体胎(9)顶部凹型槽(7)两侧槽壁上的凹型防滑槽(8)内。梯型带(4)两边凸出的牙子(3)应紧卡在主体胎(9)顶部的两侧。应保证梯型胶带(4)和主体胎(9)相互连接部位的紧凑性,该实用新型中的梯型胶带(4)可以单独更换、拆装也很方便把主体凹型车胎(9)的气放掉便可拆装。
权利要求1.橡胶车胎,它是由胎面、布层、胎圈组成。其特征是该可分式橡胶车胎制造的较粗、胎壁较薄,主体车胎顶部制有凹型槽、另外制造一条梯型胶带在它的底部制造上与主体车胎顶部凹型防滑槽相对应的凸出部分、在此凸出部分的上面制有向两侧凸出的牙子、该梯型胶带的底部安装在主体车胎顶部的凹型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式橡胶车胎其特征是梯型胶带的内部制有尼龙线层、底部制有较深的花纹、梯型胶带两侧的牙子紧卡在主体车胎顶部的两侧、梯型胶带还可以与主体车胎分开。
专利摘要一种既能构减轻人的体力消耗,又增强减振性能的可分式橡胶车胎。制造一条较粗、胎壁较薄的主体车胎,在它的顶部制造上凹形槽,另外制造一条很窄的梯形胶带,它下部的两侧凸出了起着稳固作用的牙子。组装时,把梯形胶带的底部安装在主体车胎顶部的凹形槽内,梯形胶带两侧的牙子紧卡在主体车胎的顶部、充气后便可使用。因该实用新型车胎制造的较粗、胎壁较薄、需用气压偏低时都不会增大车胎与路面的接触面,所以能减轻人的体力消耗,增强减振性能,该实用新型车胎为可分式,磨损后可以单独更换。
文档编号B60C11/00GK2134303SQ9220211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9日
发明者杨君得 申请人:杨君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