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链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587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链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轮胎,与轮胎有关的装置或布置,特别涉及可临时安装在弹性轮胎或弹性胎车轮上的防滑装置。
在我国,老式防滑链条已使用了若干年,这种防滑链条是由多根链环式链条(例如起重链)沿轮胎厚度方向排列在轮胎外园上并在轮胎两侧用链条或钢绳穿于端部链环中,拉紧链条或钢绳而将链条依附于轮胎外,由于链环是园截面的钢筋圈成,因此车轮与链条,链条与冰面的接触都是钢筋的园柱面接触,柱面光滑,与冰面咬合不紧,因此摩擦力小,防滑效果不佳,车辆带上老式防滑链条后容易横摆,发生原地调头,甚至产生车毁人亡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防滑力的防滑链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防滑链条具有多根相平行的由钢环相套接成的链条,穿于链条两端的钢环中的钢绳,钢绳端部的挂钩,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防滑块和钢丝绳,防滑块的上、下表面各有2-3条尖齿,在长度方向的两端有两平行的通孔,两根相邻的所说的链条上的两个同位的钢环分别可转动的穿于两通孔之一中,位于防滑链条两端的防滑块的一个孔中穿有所说的钢丝绳,钢丝绳端部与钢绳可滑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链条,由于链条与防滑块相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并可弯曲,将其置于车轮外并用链条两端的钢绳相拉紧,可将其附于车轮外,由于防滑块的存在,其两面的尖齿与车轮和冰面相接触和咬合,增加了摩擦力,提高了防滑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链条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滑链条装于车轮上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滑链条的
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是已有技术的防滑链条的链环与冰面和车轮接触的示意图。

图1图2,本防滑链条具有由钢环4相套接而成的链条5,多根等长的链条5等距的排列,其两端的钢环4中各穿有一根钢绳2而将各链条5相连接,钢绳2的端部具有挂钩1,使钢绳2两端可以相连接,本防滑链条还具有防滑块3,防滑块3可为一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在其上、下表面上有2-3条尖齿9,尖齿9最好是沿防滑块的宽度方向,防滑块两端具有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平行的通孔8(见图2),防滑块位于两相邻的链条5之间,两相邻链条5上同位的钢环4可转动的分别穿于两通孔8之一中,使防滑块3与链条5相连接而成为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整体的防滑链条,该防滑链条在长度方向和宽度向均可弯曲,在防滑链条的两端的两排防滑块3,其一个通孔8与钢环4相连接,另一通孔8中穿有钢丝绳7使各防滑块相连接,钢丝绳7的端部与钢绳2可滑动的连接。
所说的钢环4可以如一般起重链的为长园形,钢环4可用园钢或钢丝圈制而成。
当将防滑链条按不同车轮的直径和宽度制成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将其附于车轮园周表面并将钢绳2在车轮两侧拉紧且两端用挂钩1相接,则可将本防滑链条装于车轮外园之外,十分方便,由于防滑块3两面的尖齿9与冰面或车轮相咬合,大大提高了防滑力,而老式防滑链条其表面呈园柱形,柱面光滑,与冰面咬合不紧,参见图2和图3,图2示出了本防滑链条的防滑块3的上、下尖齿9与车轮和冰面接触的情形,其中f为防滑块与车轮的静摩擦力、弹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力f的作用是使防滑块与车轮不发生相对运动,力F是防滑块与冰面的摩擦力,它使防滑块与冰面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图3示出了老式防滑链条的情形,其接触面呈园柱形,柱面光滑,与冰面咬合不紧,其中f'为接触面与车轮的静摩擦力、弹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F'是接触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如上所述,显然f'小于f,F'小于F,故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链条可提高车轮与防滑链条,防滑链条与冰面之间的防滑力。经实验表明,使用本防滑链条,汽车在冰面上制动时,不发生原地调头,横摆等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链条,具有多根相平行的由钢环(4)相套接成的链条(5),穿于链条(5)两端的钢环(4)中的钢绳(2),钢绳(2)端部的挂钩(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防滑块(3)和钢丝绳(7),防滑块(3)的上、下表面各有2-3条尖齿(9),在长度方向的两端有两平行的通孔(8),两根相邻的所说的链条(5)上的两个同位的钢环(4)分别可转动的穿于两通孔(8)之一中,位于防滑链条两端的防滑块(3)的一个孔(8)中穿有所说的钢丝绳(7),钢丝绳(7)端部与钢绳(2)可滑动的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防滑链条,具有多根相平行的由钢环(4)相套接成的链条(5),穿于链条(5)两端中的钢绳(2),钢绳端部有挂钩(1),特征是还具有防滑块(3),防滑块上、下表面各有2—3条尖齿(9),防滑块的两端有通孔(8),两相邻的链条(5)的同位钢环(4)分别可转动的穿于两通孔(8)中,用钢绳(2)将防滑链条固定于车轮外圆之外,由于尖齿(9)与冰面和车轮咬合,提高了防滑链条与冰面,与车轮表面的防滑力。
文档编号B60C27/00GK2305308SQ9820154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5日
发明者罗贤明 申请人:罗贤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