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489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重载荷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不均匀磨损的重载荷用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重载荷用轮胎的胎面部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处的轮廓形状在未填充内压的状 态下由单一圆弧形成。在将上述这样的轮胎组装于轮辋并且填充了内压的情况下,胎面部 的膨胀在轮胎赤道的附近与胎面接地端的附近产生偏差,从而在胎面部的轮廓产生所谓的 胎肩凹陷现象。
[0003] 产生了胎肩凹陷现象的胎面部存在如下趋势,即:接地压力在胎面接地端不足,从 而产生被称为胎肩磨损(Shoulder磨损)的局部性不均匀磨损。产生了不均匀磨损的轮胎 成为车辆振动的原因,因此会被提前卸下,而无法获得充分的轮胎寿命。
[0004] 因此,为了抑制上述胎肩磨损,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重载荷用轮胎:该 重载荷用轮胎的胎面部的轮廓形状由在轮胎赤道面上具有中心的第一圆弧和配置于第一 圆弧的轮胎轴向的外侧且半径比第一圆弧大的第二圆弧形成。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7-164823号公报
[0006]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重载荷用轮胎而言,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在 主沟的端缘以交叉的方式连接,其交点Pl成为明确的弯曲点。对于这样的胎面部的弯曲 点,即便通过填充内压也无法进行矫正,最终会残存下来,从而在行驶时在弯曲点的附近产 生局部的滑行,进而存在引起不均匀磨损的隐患。因此,为了充分地抑制不均匀磨损的产 生,而期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 制不均匀磨损的产生的重载荷用轮胎。
[0008] 本发明为一种重载荷用轮胎,具备:胎体,该胎体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直至胎圈部 的胎圈芯;以及带束层,该带束层包括配置在上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上述胎面部的 内部的多个带束帘布,该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
[0009] 在将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一对胎踵之间的距离维持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的 110%且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上述胎面部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处的轮廓形状由第一圆弧以 及一对第二圆弧形成,上述第一圆弧在轮胎赤道面上具有中心,上述第二圆弧配置于上述 第一圆弧的轮胎轴向的两外侧,上述第二圆弧的半径R2比上述第一圆弧的半径Rl大,一方 的第二圆弧在轮胎轴向上且在比轮胎赤道更靠另一方的第二圆弧一侧具有中心,上述另一 方的第二圆弧在轮胎轴向上且在比轮胎赤道更靠上述一方的第二圆弧一侧具有中心。
[0010]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第二圆弧的半径R2 与上述第一圆弧的半径Rl之比R2/R1为1. 20~2. 20。
[0011]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重载荷用轮胎在轮 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正规状态下,上述胎面部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处的 轮廓形状由第三圆弧以及第四圆弧形成,上述第三圆弧在轮胎赤道面上相对于上述胎面部 在轮胎径向的内侧具有中心,上述第四圆弧配置于上述第三圆弧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并相对 于上述胎面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具有中心,上述第四圆弧的半径R4与上述第三圆弧的半 径R3之比R4/R3为L 05~L 25。
[0012]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胎面部被沿轮胎周 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划分成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轮胎轴向的最外侧的胎 肩陆地部,上述轮胎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加载有正规载荷并以0 ° 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上述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端缘的接地长度CLo与上述胎肩 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内侧端缘的接地长度CLi之比CLo/CLi为0. 95~1. 05。
[0013]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胎面部被沿轮胎周 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划分成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轮胎轴向的最外侧的胎 肩陆地部,上述胎肩陆地部被辅助沟划分成比上述辅助沟更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主肋部以及 比上述辅助沟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辅助肋部,上述辅助沟在上述胎面接地端一侧沿轮胎周 向呈直线状延伸,上述辅助肋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与上述主肋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l 之比 W2/W1 为 0· 03 ~0· 15。
[0014]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辅助沟的深度D2与 对上述胎肩陆地部进行划分的主沟的深度Dl之比D2/D1为0. 60~1. 00。
[0015]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主肋部的轮胎轴向 的外侧端缘的接地长度CLp与上述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内侧端缘的接地长度CLj之比 CLp/CLj 为 0· 95 ~1. 05。
[0016]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的基础上,优选为:上述第二圆弧的半径R2 与上述第一圆弧的半径Rl之比R2/R1为1. 50~1. 90。
[0017] 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在将一对胎踵之间的距离维持于正规轮辋的轮辋宽度的 110%且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胎面部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处的轮廓形状由在轮胎赤道面上 具有中心的第一圆弧以及配置于第一圆弧的轮胎轴向的两外侧的一对第二圆弧形成。第二 圆弧的半径R2比上述第一圆弧的半径Rl大。一方的第二圆弧沿轮胎轴向在比轮胎赤道更 靠另一方的第二圆弧的一侧具有中心,另一方的第二圆弧沿轮胎轴向在比轮胎赤道更靠一 方的第二圆弧的一侧具有中心。利用这样的第二圆弧,在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第二圆弧相 对于第一圆弧的延长线位于轮胎径向的外侧。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内压的填充而产生的 胎肩凹陷现象,从而能够抑制不均匀磨损。此外,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在相互的连接点处不 具有实际的弯曲点,而以顺滑的方式连接。对于这样的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的顺滑的连接, 即使通过填充内压也能够被维持,由此,能够减少上述连接点的附近的局部性滑行,从而抑 制不均匀磨损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9] 图2是将图1的胎面部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处的轮廓形状放大了的图。
[0020] 图3是表示图1的重载荷用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图。
[0021] 图4是图1的胎肩陆地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0022] 图5是表示具有图4的胎肩陆地部的重载荷用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图。
[0023] 符号说明
[0024] 1…重载荷用轮胎;2…胎面部;4a…胎踵;7…带束层;C1···第一圆弧;C2…第二圆 弧;C3···第三圆弧;C4…第四圆弧;13···胎肩陆地部;13a…主肋部;13b…辅助肋部;13i··· 内侧端缘;13〇…外侧端缘;14…辅助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轮胎1的包括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
[002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轮胎(以下,有时仅称为"轮胎")1具备:从胎 面部2经由胎侧部3直至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环状的胎体6 ;在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 且在胎面部2的内配置的带束层7 ;以及从胎圈芯5向轮胎径向外侧呈尖端细的锥状延伸 的胎圈三角胶8。
[0028] 胎体6例如由一片胎体帘布6A形成,该胎体帘布6A使钢制的胎体帘线相对于轮 胎周向以70°~90°的角度排列。该胎体帘布6A在横跨一对胎圈芯5、5之间的主体部6a 的两端连续地具有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回的折回部6b。
[0029] 在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配置有带束层7。该带束层7例如由 使用了钢制的带束帘线的至少两片带束帘布形成。在本例中,例示了包括以下四片带束帘 布的四片构造的带束层,即:将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60° ±15°的角度排列的 第一带束帘布7A ;以及叠合于带束帘布7A的外侧并且将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 10°~35°的小角度排列的第二带束帘布7B~第四带束帘布7D。
[0030] 在胎圈部4配置有通过折回部6b与主体部6a之间从胎圈芯5向轮胎径向外侧 延伸的胎圈三角胶8。胎圈芯5具有例如将钢制的胎圈线卷绕为多列多层的剖面多边形状 (例如剖面六边形状)的芯主体。
[0031] 在胎圈部4形成有胎踵4a。一对胎踵4a、4a之间的距离是从轮胎赤道C至胎踵 4a的距离BW/2的2倍,即以BW来表示。
[003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