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车辆座椅组件中的框架及其形成方法_2

文档序号:9227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拼接板28和拼接靠背框架管42的OD 32可以沿着其长度逐渐变化或者有一个阶梯式的变化。再者,座椅靠背框架42可以具有一体(one-piece)的管状构造并且具有没有被滚轧为封闭截面38的管端部50、52,这样使得管端部50、52是平坦的,由此其他座椅靠背机构以及类似物可以在附接表面54上形成或联接到附接面54上。为此,这些类型的拼接管24不仅对于沿管24特定长度的要求截面的安置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对于解决封装问题也很有帮助。
[0031]图7示出了用于车辆座椅组件55的车辆座椅垫框架56,该座椅垫框架由具有不同截面性质的拼接管24形成。例如,座椅垫框架56中的拼接管24可以由变化的材料和/或厚度和/或段46长度和/或材料等级形成,从而优化座椅垫框架56的结构要求(例如强度要求等等)。相对地,常规的管状座椅垫框架使用常规技术制造,这些常规技术在设置不同截面性质和根据座椅框架参数结合特征上不允许有灵活性。然而,对支撑垫框架要求的截面性质的分析表明:采用如图7中示出的沿管24纵轴线带有变化截面性质和可能形状的拼接管24使得质量能够减轻。再者,如果可以组合不同的特征(例如,平坦附接表面54结合到带有变化厚度、材料等的拼接管24上),则可以实现额外的质量减轻。
[0032]图8示出了用于具有扭转管58的车辆座椅组件10的座椅垫框架56,该扭转管由具有不同截面性质的拼接管24形成。例如,由拼接管24形成的扭转管58可以由变化的材料和/或厚度和/或段46长度和/或材料等级形成,从而优化扭转管58和座椅垫框架56的结构要求(例如强度要求等等)。把这种拼接管24结合进座椅垫框架56使得能够对座椅垫框架56截面性质进行优化,并且代表了潜在特征特征集成的一种选择。其他通过在座椅垫框架56中使用拼接管24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形状和尺寸支撑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封闭截面38的形成;以及用于垫附接的平坦区域54的形成。
[0033]现参考图9A-9B,示出了具有下部座椅结构化构件60的车辆座椅组件59,该结构化构件60由具有不同截面性质的拼接管24形成。该结构化构件60是负荷控制(loadmanaging)座椅部件,其使得座椅靠背12和座椅垫结构16之间能够连接,并且也提供到车辆5的地板的附接。该结构化构件60包括管或封闭截面62,该管或封闭截面联接了以下部件:儿童座椅下部锚定物、上部系绳(tether)、倾角调节器和靠背锁、带扣附接物、以及前/后机构(fore/aft mechanism)附接物。由于该功能,下部结构管62经受了相对来说非常大的扭转和弯曲力。有时,负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沿着管62的长度快速地变化。现有的下部结构构件管使用当前技术形成,所述当前技术会导致为了解决限制性以及功能化和结构化要求,下部结构管的设计会相对非常笨重。如图9B中最佳示出的,用拼接管24形成下部结构管62考虑到优化截面性质的要求,并代表了座椅特征(例如上部系绳区域64以及倾角调节器或闩锁以及儿童座椅锚定物区域66)的潜在联接和/或集成的一个选择。通过将拼接管24结合进座椅下部结构60中,可以实现许多益处,包括质量减轻、优化的截面性质、座椅特征的结合、装配表面的结合、以及优化的封装空间,等等。
[0034]图10A-10F示出了由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不同截面性质的拼接管24制成的紧固件68。拼接管24可以具有匹配的外径(0D)32、匹配的内径(ID)34、或者匹配的OD 32和ID 34。具有匹配的OD 32或匹配的OD 32和ID 34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使得自攻螺钉70可以在薄壁管24的端部被插入。具有匹配的ID 34在管24的端部提供足够的材料用于附接(例如附接到其他结构/部件,附接支架72等等)。
[0035]尽管上文的描述总体上涉及拼焊钢部件,应理解,用于形成座椅框架和其他部件的金属不局限于钢。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座椅框架和其他部件可以由铝,或任何其他以别的方式用于在管和金属板材部件之间形成接缝的适合的金属或合金形成。
[0036]为了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术语“联接(coupled)”意味着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接合。这种接合本质上可以是静止的或可移动的。这种接合可以这样实现:借助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与任何额外的中间构件彼此整体地形成为单个一体式主体,或者借助两个部件,或者借助两个部件与任何额外的构件附接至彼此。这种接合本质上可以是永久的或者可以是可移动的或可松开的。
[0037]还值得注意的是,在优选的和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车辆座椅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是说明性的。尽管本发明仅有一些实施方案已经在该公开内容中详细描述,但阅读过该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容易理解:在本质上不偏离所记载的主题内容的新颖性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大量的修改(例如,在各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方向等方面的变化)。例如,示出的作为整体形成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零件或显示为可以整体形成的多个零件的元件构造,接口的操作可以相反或者被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或构件或连接件或其他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被改变,元件之间设置的调整位置的属性或数量可以被改变。应注意到,系统的元件和/或组件可以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用性的许多材料中的任意材料、以多种颜色、织物以及其组合中的任意选择来构造。相应地,所有这些修改意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在优选和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方面进行其他替代、修改、变化和省略。
【主权项】
1.一种用在车辆座椅组件中的框架,所述框架是座椅靠背框架,该框架包括: 拼接的管状构件,其具有多个段,这些段由被滚轧、纵向接缝的金属板材材料制备并且被联接在一起,并且随后弯曲、液压成形、重击、挤压或穿孔,以形成用于所述车辆座椅组件的所述框架,其中每个段具有多种性质; 其中所述多个段中的每个段的所述性质从以下组中选取:厚度、长度、形状、材料类型、材料等级、外径和内径;并且其中第一段的所述性质的值不同于第二段的对应性质的值;以及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集成式安装支架,所述集成式安装支架在未被滚轧为封闭截面的端部处限定一个平坦附接表面;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由沿着所述管状构件的纵轴线改变材料和厚度的不同的多个段构成,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一体的管状构造。2.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管状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段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3.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4.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材料制成。5.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材料等级。6.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7.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8.权利要求1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同轴地对准。9.权利要求8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被激光焊接在一起。10.一种用在车辆座椅靠背组件中的管状车辆座椅框架,该管状车辆座椅框架包括: 第一管状构件,其具有多个段,这些段由被滚轧、纵向接缝的金属板材材料制备并且被联接在一起,并且随后弯曲、液压成形、重击、挤压或穿孔以形成车辆座椅框架,其中每个段具有多种性质,并且其中第一段的一种性质的值不同于第二段的该种性质的值,其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被激光焊接在一起;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构件具有第一端部部分以及远侧端部,该第一端部部分具有沿着其长度改变的变化的直径,该远侧端部未被滚轧为封闭的管状截面,以用于将所述管状车辆座椅框架联接至车辆座椅和车辆的其中之一;以及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集成式安装支架,所述集成式安装支架在未被滚轧为封闭截面的端部处限定一个平坦附接表面;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由沿着所述管状构件的纵轴线改变材料和厚度的不同的多个段构成,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一体的管状构造。11.权利要求10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12.权利要求10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材料制成。13.权利要求10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段的材料等级。14.一种形成用在车辆座椅组件中的框架的方法,所述框架是座椅靠背框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多个段中的每一个从以下组中选取一个性质:厚度、长度、形状、材料类型、材料级另O、外径和内径;其中第一段的所述性质的值不同于第二段的对应性质的值; 由被滚轧和纵向接缝的板材材料制备多个段; 把所述段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拼接的管状构件,并且随后对拼接的管状构件弯曲、液压成形、重击、挤压或穿孔,以限定一个集成式安装支架,所述集成式安装支架在未被滚轧为封闭截面的端部处封装一个平坦附接表面;以及 把多个拼接的管状构件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用于所述车辆座椅组件的所述框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由沿着所述管状构件的纵轴线改变材料和厚度的不同的多个段构成,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一体的管状构造。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组件的框架,包括具有被联接在一起的多个管状段的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段具有多种性质,这些性质从一个管状段到另一个变化,所述变化的性质包括:厚度、长度、形状、材料类型、材料等级、外径和内径。至少一个所述段的所述性质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于其他段的所述性质中的至少一个。
【IPC分类】B60N2/68, B60N2/28
【公开号】CN104943584
【申请号】CN201510385935
【发明人】A·A·凯梅德, O·泽卡维卡, D·J·萨金南, M·J·托马斯, A·萨维斯基, G·R·拉弗雷博伊西, M·O·达格赛欧格鲁
【申请人】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09年6月3日
【公告号】CN102046306A, EP2303484A1, EP2303484A4, US20110163587, WO2009149177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