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431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提供机动车辆内部的气动热管理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已知的实践是使用安装在内部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来执行车辆内部的气动热处理。这样的设施采用壳体的形式,该壳体界定至少一个用于被准许进入车辆内部的空气流的流通的管道。热交换器安装在流通管道中,以在空气流散布在内部之前,根据车辆的一个或多个乘客的希望改变该空气流的温度。壳体还包括分配系统,该分配系统引导空气流朝向车辆内部的各特定区域。
[0003]壳体通常安装在车辆内部中,位于车辆的仪表板和将车辆的前车舱与车辆内部分开的隔火墙之间。
[0004]存在各种已知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架构。在这些架构中的一个中,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包括沿横向轴线安装在车辆中心处的热力学单元和连接至该热单元且相对于该热力学单元侧向布置的一组发电机风扇。
[0005]根据另一架构,热单元和该组发电机风扇二者均沿横向轴线安装在车辆的中心处,位于车辆的仪表板和隔火墙之间。这样的架构称为“居中架构”。
[0006]文档JP8-268040A披露了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居中架构,其包括一组驱动空气流进入该设施的区域中的发电机风扇,所述区域位于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空气流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沿大致彼此相反的方向穿过热交换器。空气流的该两个部分于是被引导为在位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下部部分中的混合腔室中混合在一起。在该阶段,空气流在离开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之前执行沿上升回到分配部分中的方向的改变。
[0007]这样的组织结构具有第一优势,该第一优势在于空气流所经历的压头损失的显著增加。实际上,热交换器相对于空气流从该组发电机风扇到达所沿的方向布置的方式导致在该空气流经过交换器时该空气流减慢。该布置还是当空气流撞击热交换器的入口面时造成的不期望噪音的源。
[0008]空气流的压头损失的增加还由于混合腔室布置在设施的底部部分中而造成,由此迫使空气流执行180°回转以到达分配部分。空气流的这种重新取向还产生在机动车辆内部中不可接受的气流(aeraulic)噪音。

【发明内容】

[0009]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主要通过设计一种居中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来解决上文描述的缺陷,在所述设备中,热交换器具有同一至少部分地穿过它们的空气流(沿该空气流的同一行进方向)。
[0010]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因此是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能够抵靠将车辆的内部与前车舱分开的间壁(bulkhead)安装,在正交坐标系中由纵向轴线、横向轴线和垂直轴线限定,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准许空气流进入该设备的装置,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和一个第二热交换器,空气流穿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且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每一个具有用于空气流的入口面,所述入口面在大致垂直的平面中延伸,用于准许空气流进入的装置沿垂直轴线定位在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的上方,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其继续部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设备中,使得穿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至少一部分也穿过第二热交换器。这样的组织构造避免了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中空气流方向的任何尖锐改变。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空气流沿横向轴线在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移动。该空气流可因此被视为大致水平地移动通过将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分开的空间。
[00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例子,第二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和一个第二管,流通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传递流体能够遵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管沿纵向轴线在间壁的方向上延伸。该布置使得可以避免使用很长的连接软管用于将第二热交换器连接至热传递流体导管。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入口面是垂直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面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面还可以二者都是垂直的。该布置或这些布置使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跟易于设计和安装。
[0014]第一热交换器可包括用于制冷剂的入口孔和出口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安装在该设备中,以使得孔紧相邻于间壁。该布置还使得能够避免使用沿所述设备行进或行进通过所述设备且通常用将第一热交换器连接至制冷剂导管的管子。
[0015]根据一个实施例,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包括混合腔室,已经穿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和已经绕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混合腔室中相遇,所述混合腔室由在正交坐标系中形成其最长尺寸的长度限定,所述长度沿垂直轴线延伸。该结构使得可以制造比现有技术设备更加紧凑的设备。
[0016]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有混合活门,该混合活门设计为控制空气流的第一和/或第二部分,所述混合活门能够绕沿垂直轴线延伸的转轴旋转。
[0017]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面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面形成锐角,且其交叉部分平行于垂直轴线延伸,特别是在间壁侧。
[0018]根据另一实施例,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可包括混合腔室,已经穿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和已经绕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混合腔室中相遇,所述混合腔室由在正交坐标系中形成其最长尺寸的长度限定,所述长度沿纵向轴线延伸。
[0019]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有混合活门,该混合活门设计为控制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和/或空气流的第二部分,所述混合活门能够绕沿纵向轴线延伸的转轴旋转。
[0020]热交换器在所述设备中的布局可被设想为使得所述角的顶点部平行于纵向轴线,例如在空气进气装置侧。
[0021]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配单元设计为将空气流分配至车辆内部的至少三个区域,分配单元沿垂直轴线在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的上方延伸且至少部分地在其继续部分中延伸。
[0022]所述分配单元可至少部分地紧相邻于用于准许空气流进入的装置。上述布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使得可以优化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外部尺寸。
[0023]在上述设备中,分配单元容置单个活门,所述单个活门将空气流朝向车辆内部的区域分配。
[0024]所述用于准许空气流进入的装置至少包括空气入口壳体,驱动被容置在风机壳体中的径向风机轮旋转的电马达,所述风机壳体沿垂直轴线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上方延伸。
[002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件,通过将车辆内部与车辆的前车舱分开的间壁与如上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抵靠所述间壁紧固)结合而形成,
[0026]根据本发明的首先的优势在于在居中架构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背景下减少空气流的压头损失。
[0027]另一优势在于减少不希望的噪音,特别是在设备中产生的气流噪音。
[0028]当然,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替代形式和/或实施例可在各种组合中彼此结合,因为它们没有不兼容或相互排斥。
【附图说明】
[0029]从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包括已通过参考附图的说明给出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通过非限制性例子给出并可用于补充对本发明的理解和其如何被体现的描述,以及适当的时候,有助于限定本发明,在附图中:
[003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透视图;
[0031]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在纵向且垂直平面上的截面图;
[0032]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在横向且水平平面上的截面图;
[0033]图4是本发明的替代形式的在横向且垂直平面上的截面图;和
[0034]图5是根据图4中所示的替代形式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施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将注意到,在图中,各实施例共用的结构和/或功能元件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除非另外指出,这样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特性。
[0036]在以下描述中,使用术语上游和下游。这些参考相关流体的行进方向而研宄,相关流体例如流通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流。表述“在继续部分中”意思是相关部件紧接着位于该相关部件的位置与之比较的元件之上,垂直直线因此穿过所述部件和所述元件。
[0037]图1至3示出能够被安装在机动车辆内部中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例如插置在该车辆的仪表板(未示出)和间壁(bulkhead) 25之间。
[0038]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在正交坐标系OX-OY-OZ中定义。方向OX表示设备的纵向轴线,这样的轴线平行于车辆的行进方向。方向OY示出垂直于纵向轴线OX的横向轴线,该横向轴线在车辆的两个前门之间延伸。方向OZ示出在车辆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垂直延伸的垂直轴线。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在图1至3和5中示出为处于其被紧固至机动车辆的间壁25的位置中。
[0039]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至少一个空气流进气装置2、热力学单元3和分配单元4,它们气体地连接至彼此。
[0040]空气流进气装置2是子组件,该子组件一方面管理空气流到设备I的进入,另一方向使得空气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内部移动以形成空气流26。该空气流进气装置2可因此例如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